被量子纠缠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么?我又是谁?
个人资料
earth2029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如何把短线胜率练到九成?

(2025-08-14 17:43:04) 下一个

我住在加州东边的一处小坡上。清晨四点半,万物沉静,我先把心磨得像杯口那样圆滑,再去碰那充满牙齿的市场。很多人问我,如何在美股短线里把正确率提高到九成。我常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段桥段:剑客站在竹林里,风还没动,他已经知道哪一片叶子会先掉。所谓九成,并不是每一剑都中,而是只在看得懂的风里出手。

 

我和自己约法三章。第一,盘前不猜想象,盘中只看证据。第二,绝不追那种没有缘分的上涨,像路边一阵狂风,热闹归热闹,却不属于我。第三,亏钱时先救心,赚钱时先收刀。有人喜欢把这一切写成厚厚的教科书,我更愿意用生活的口语告诉你,因为市场是活的,它听不懂玄奥,却看得懂你的呼吸。

 

我把一天拆成几段。天还黑时,我翻看催化的清单。不是所有消息都能点石成金,真正的火种有三个特征:时间明确,影响明确,分歧明确。时间明确,是知道何时引爆;影响明确,是知道会点亮哪个板块;分歧明确,是多数人犹疑不定。三者合一,就像在漆黑的剧院里,灯光已经对准了主角,只差拉开幕布。

 

接下来是“场景勘探”。我盯十来只流动性足、价量配得上的票,像导演挑会说台词的演员。它们有两类,一个叫“压缩的弹簧”,一个叫“放大的回声”。压缩的弹簧,是那种越走越窄、忽然沉默的走势,像弓弦拉满,静得出奇。放大的回声,是一根突兀的大阳或大阴之后,价格在一个箱体里来回试探,像话筒对着空房间,声音会被来回推送。压缩给我突破,回声给我反弹或延续。两种都要,但各有规矩。

 

我给每个“入场理由”写一句能在一口气里读完的话。比如:盘前业绩超预期,资金抢筹,集合竞价量能翻倍,压缩三天后第一次放量向上。一句话就像一支钉子,钉住了我入场的唯一理由。若我说不清,就不动。九成并不来自英勇,而是来自“少动”。

 

入场的位置,我只挑三种地方。第一,前高之上,像越过一道村口,后面就是空地,不容易被拦截。第二,回踩关键价位的那一瞬,像球落在墙角,即将弹起。第三,被错杀的过度延伸,像拉得太满的弓弦,必然会松一指。每一种,我只要一指宽度的确认。别担心确认会少赚,那是买保险的保费。九成不是天赋,是敬畏。

 

有人问,止损如何设。我说,止损不是一条冰冷的线,而是一种姿态。我亏钱时手指会轻微发冷,这是身体教给我的课。当价格跌回入场的逻辑点,或出现与逻辑相反的量价结构,我像一位知趣的客人,微笑告辞。亏小钱,是给市场的学费;亏大钱,是给自己设的圈套。圈套不要设给自己。

 

我爱记录。每一笔交易,我都把图截下来,用五句话复盘:看见了什么,为什么买,为什么卖,哪里错了,下次如何做。我喜欢把这些复盘像洗好的茶杯,排在案头。日子久了,你会发现自己反复只擅长两三种戏法。九成来自“专科”。你不需要会所有,只要把你的两手好戏练到闭眼也能做。

 

心的工夫更重要。我常在盘前做十次深呼吸,数到十的途中,脑子里会跳出许多“要是今天能翻倍就好了”的念头。我把它们像淘米一样洗掉,留下几粒能煮粥的米。盘中,若出现剧烈波动,我就把椅子往后一推,故意离屏幕远一点。距离带来判断。市场像一面湖,你离得太近,只能看见涟漪;退一步,才能看见岸。

 

讲一个小故事。朋友阿杰曾是个追风少年,见涨就追,见跌就砍,像在暴雨里奔跑。后来他只做两类交易:一种是明确催化的突破,一种是过度恐慌的修复。他的胜率从五成出头,慢慢上到八成多。最后那一小截,他是这样补上的:凡是没有在一眼看明白的,他就不做。那一年,他赚得很稳,像一只把窝衔在嘴里的鸟,飞得不高,却从不失手。

 

九成不是神话,它是一种“只在熟地开花”的节制。你会错过很多惊心动魄的行情,也会被人笑成“太保守”。但当你把每一次输赢都写回一本薄薄的册子,薄册变厚书,厚书变成你的手势。到那时,你会在不喧哗里得到答案。

 

有人说,市场像一座大剧场,人人都想站在舞台中央。我更喜欢做灯光师。灯不必耀眼,只需照准。照准,就是九成的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皆为作者在加州半山腰喝茶时的个人体验与心得,属于教育与交流范畴,并非对任何人的具体买卖建议。若你读完后一把梭,盈利归你,回撤归风,杠杆更要小心别把椅子杠倒。市场有风险,茶水要趁热,风险披露要常看,账户密码别给猫按。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