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医疗体系中,每当一位病人倒下,保险公司似乎就多了一笔盈利。
这一次,不是一个病人,而是数千万美国人,被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在冷冰冰的代码中,悄无声息地判了死刑。
他叫Tom,退伍老兵,死于“不该死的病”
2024年10月,Tom被确诊患有骨髓异常综合症——一种通过基因靶向治疗可显著延长寿命的慢性癌症。
医生给他治疗方案:“你需要这种疗法,一年约12万美元,但你的UNH全保应该会批准。”
Tom点头同意。他是个老派人,从不占便宜,唯一坚持的“奢侈”,就是每年按时缴纳医疗保险。他相信保险,相信公司,相信制度。
但三周过去,批复没来。再等两周,他收到一封信:
“根据nH Predict系统预测,您的治疗预期疗效有限,建议进入临终关怀流程。”
Tom愤怒地拨通客服电话:“你们没见过我,怎么知道我活不了?”
客服语气礼貌:“先生,这是系统基于您的住院频率、药物耐受记录、基因评分、收入水平等数据自动决定的。”
“你们因为我穷,就不救我吗?”
“对此我无法回答。您可申请上诉,评估需12至18周。”
第11周,Tom因感染病发。第13周,他死于败血症。
一位工程师的悔恨
Emily曾是联合健康集团(UNH)旗下naviHealth系统的开发顾问。她见过系统后台的运作。
她坦言:“我们不是在救人,而是在筛选人。系统设定了‘报销可行性评分’,决定一个病人是否‘值得’赔付。”
2025年初,Emily辞职。她在离职信中写道:“我无法忍受看着活生生的人被算法标记为死亡。”
她试图内部举报,却被告知:“一切合规,我们有FDA备案和AI伦理审查。”
她意识到,这套系统不需要证据,只需要概率。
“报销即暴利”的真相
UNH是全美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其核心不是医疗,而是“筛选”。通过nH Predict系统,他们掌控了超600万老年人、残疾人及低收入群体的医疗审核权限。
感冒,他们可能批。癌症,他们往往拖。
因为每拒绝一笔赔付,就减少支出,抬高股价。疫情后的三年,UNH盈利激增127%。
这不是因为他们救了更多人,而是因为拒赔更快了。
站在明尼苏达总部外的低语
有人站在UNH总部大楼外,凝视玻璃幕墙,低声说:“他们不邪恶,只是冷漠。”
“他们不杀人,但让人自己走向死亡。”
“AI拒赔系统不是为了精准救人,而是为了精准剔除‘不划算的病人’。”
“美国不缺医疗资源,缺的是让‘没钱的人活下去’的意愿。”
后记:2025年春天的风暴
真相终于爆发:
一位纽约母亲因儿子被UNH拒赔、脑瘤扩散而自杀;一位亚裔医生因质疑算法被威胁,公开举报后收到审查通知;联邦检察官介入,启动刑事调查;CNBC曝光:UNH系统将少数族裔及低收入者标记为“低生存价值组”;UNH股价暴跌50%,市值蒸发1900亿美元;CEO辞职,高管被刑事传唤;街头聚集了愤怒的人群,高喊:“我爸不是数据点!”“你们的AI不是医生!”“我们不是你们模型的训练样本!”
但Tom的墓碑上,什么也没写。
只有一封他生前打印的拒赔邮件,被儿子用胶水贴在墓地旁的十字架上,风吹得泛白。
邮件最后一句:
“如有异议,请通过传真提交申诉,我们将在8-12周内反馈。”
法律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及合理推测,旨在叙述性表达,非法律、医疗或投资建议。作者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或适用性不承担责任。读者应自行核实信息并咨询专业人士。任何因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作者及发布平台概不负责。
知识产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受版权法保护。未经作者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传播、改编或用于商业用途。引用须注明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