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are losing theirs… you’ll be a man, my son.”
——鲁德亚德·吉卜林《如果》
4月的华盛顿有点冷。媒体却热得发烫。《纽约时报》《CNN》《彭博社》——几乎同时刷屏地分析、推测、甚至带点幸灾乐祸地评论:“特朗普急了!”“他怕了!”“因为万斯沉默了。”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把特朗普这种政治玩家想成是被副手“冷处理”搞得手足无措的菜鸟,你说是媒体太天真,还是公众太健忘?今天,我就来给你讲清楚一件事:万斯的沉默,根本不是特朗普的危机,而是他的利器。
是的,利器。一个精心安排、埋在棋盘深处的暗子,一招比“川建国”更高明的战略收缩。
第一章:这不是沉默,而是一种精算过的“空白策略”
“In politics, nothing happens by accident. If it happens, you can bet it was planned that way.”
——富兰克林·罗斯福
很多人把万斯的低调理解为“不站队”“怕表态”“怕得罪人”。但从政治传播视角看,他是在施展一种经典的“符号空白战术”。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你就懂。
想象一个大舞台。灯光都照在主角特朗普身上,他热火朝天地做着表演,台下观众沸腾。但舞台一侧,站着一个不说话的男人——冷静、沉稳、棱角分明。他不发言,却时时出现。他不明确立场,却永远在场。于是,观众开始猜测他的态度、立场、野心,媒体开始捕风捉影,敌人开始焦躁不安。
这就是“空白策略”(Blank Presence Strategy)——你越沉默,别人越投射。你越低调,空间越大。
而特朗普,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副手“沉默”,从而创造出一张全能的投影幕布。
第二章:真正的战略,是“不对称角色切割”
很多人忽视了特朗普近年来最重要的转型之一:他从一个“表演型总统”,进化成了“结构型领袖”。
在2016年,他是那个“砸碎一切”的人。就像《大空头》里的金融预言家一样,他看到了制度的病灶,跳出来说真话,把旧秩序喷得体无完肤。但到了2024年之后,他开始思考:“我如果要真正重塑体制,我得留白。我得放权。我得克制。”
于是你会看到:
• 他在镜头前越来越少谈细节政策,却默许万斯在幕后一一布棋;
• 他把很多极端言论“外包”给边缘声音,而自己站回相对中间位;
• 他不再是那个“一言堂”的独裁者,而是那个引发众人表态的“坐庄者”。
“沉默的万斯”不是对手的机会,而是特朗普刻意切割的“角色遮蔽”——像黑夜中布下的暗雷,谁先动,谁先炸。
第三章:总统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套操作系统
“The president today is less a man than a media phenomenon.”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我们活在一个“治理即传播”的时代。谁能控制舆论叙事,谁就有制度话语权。
特朗普早就明白:在TikTok、Threads、X(前Twitter)统治一切的当下,政策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能不能制造“持续可转发性”。
他懂得“制造共鸣远比发布事实重要”。所以他变了。变成什么?
一个品牌,一种算法,一台永不停转的叙事引擎。
他把自己变成“冲突引发机”:只要他发一条消息,反对派就跳,媒体就狂热,粉丝就狂喜。看上去是混乱,实际上是他主导的节奏。
而万斯,就是他背后运行的“后端操作系统”——负责平衡、冷静、接盘、协同、数据判断、风控管理。
前台的“总统是疯子”,后台的“副总统是系统”。这不是偶然,这是精算后的“双核心模型”。
第四章:AI时代,权力正在“代码化”
还记得2023年那场全美大罢工吗?自动驾驶卡车、AI客服取代人类,工会愤怒上街。而谁是当时唯一在技术派与工人阶层之间找出平衡点的人?特朗普。
他不站队AI,却跟马斯克合影。他反对失业,却接受技术。
他没说透,但他做的是一件事:让国家开始以“算法架构”治理自己。
你以为他搞的“联邦AI事务办公室”只是面子工程?你错了。他真正动的是:
• 决策流程的压缩与量化;
• 数据思维在白宫里的制度化;
• 去政治化话语替代官僚权力;
这才是他的“终极愿景”:让总统变成一个中枢神经,让治理像操作系统一样升级。
而万斯的沉默,正是这种“算法治理”的副产品:他不需要喊口号,他在后面调参数。
第五章:沉默让你看不见的是:他正在解构“媒体—政府—法律”的三角关系
记得那个段子吗?“在美国,媒体是第四权力,但很多时候它是第一权力。”
特朗普清楚这点。他不是不怕媒体,而是早就想打破它。
他的做法就是:“让自己成为唯一可转发的源头”。断掉中间商,直达C端。
万斯的“无声”就是一种“反嵌套战术”:他不发表任何可被剪辑、污名、激化、编辑、立场化的语言。他创造了媒体难以切割的“素材真空”。于是,媒体只能回到特朗普这里,继续消费他的叙事。
这不是“怕”,而是“让敌人无话可说”。
第六章:结语——谁怕谁?那得看谁更懂权力的未来
我们不妨想象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人站在聚光灯下,被嘲笑、指责、围攻。但他不慌,他知道:所有的焦点正好替他挡掉了身后的那道暗门。
那扇门之后,另一个人——或者说,一整套系统——正悄无声息地更新美国政治的“操作系统”:更高效、更模糊、更符号化、更算法式、更去人格化。
这个人不说话。他不出声。他甚至没有情绪。但他正在重写这个国家的底层代码。
他叫J. D. Vance。
而给他铺路的人,正是你们以为“慌了”的——唐纳德·特朗普。
“真正的棋手,从来不把棋落在棋盘上。他把棋落在你以为没有棋的地方。”
——匿名战略顾问(曾为奥巴马与特朗普都提供过数据模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