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为什么除夕取消放假?袁世凯把““元宵”改“汤元” 不久一命呜呼

(2023-10-26 16:02:13)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9jTWRHpuMBL2EKJZmEWGQg

袁世凯 把“元旦”改“春节” 把“元宵”改“汤元” 不久一命呜呼......

 王笑冬 漢天文王笑東 2022-02-14 18:40

     西元1912年,壬子岁,辛亥日立春,正月甲子,中华民国元年,中华大地洋溢着辛亥革命胜利的喜悦......

     袁世凯老谋深算,于1914年,把中国传统的正月初一“元旦”,改为西历的1月1日;

     袁世凯原计划1916年1月1日在紫禁城太和殿登基,却在1915年12月12日临时决定于次日,即12月13日,乙卯岁十一月初七,在居仁堂登基。改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为帝制的“中华帝国”。改次年“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袁世凯认为“元宵”是“袁消”之谐音,于是改为“汤元”。

      人算不如天算,袁世凯只当了不足百日的皇帝,便在全国的一片“讨袁”声浪中宣布退位,不久便一命呜呼......

 

 

Image

 

     

     附:

 

从“元旦”到“春节” “中国年”生生不息

 

 

儒略历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汉武帝颁令全国使用四川阆中人落下闳制定的《太初历》,从此中国人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即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农历新年,古称“元旦”等)。常年旅居阆中的古天文学研究者王笑冬考证:公元前103年2月11日,即汉武帝太初二年(夏正)正月丁巳朔(正月初一),是《太初历》施行以来中国人过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公元1914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才第一次过上一个叫“春节”的农历新年——1月21日,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将农历“元旦”命名为“春节”报大总统,并获批“照准”。从此,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农历新年以“春节”的面貌出现。王笑冬说,落下闳恒定正月初一为农历新年,朱启钤将农历新年取名为“春节”,从“元旦”到“春节”,“中国年”生生不息,成为研究华夏文化中的“活化石”和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支柱。

 

第一个“中国年”:公元前103年2月11日

 

王笑冬长时间从事古代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他根据古代天象记载,推算出孔子诞生于儒略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农历夏正九月二十一日)。2016年曲阜国学院和孔子后裔首次在农历夏正九月二十一日祭孔。出于研究古天文的需要,王笑冬长期旅居落下闳的家乡——四川阆中。

王笑冬介绍,中国人过农历新年(俗称“年节”)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农历新年的称呼也很多,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等;两汉时期,被称为“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日”、“元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农历新年长期被称为“元旦”。

但是,哪一天为“元旦”?中国历代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一般以“正月朔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为朔日)。但秦汉以前历法规定的“正月”是不同的。夏朝以冬至所在月份(子月)后的第二个月(寅月)为正月,称为“夏正”;商朝以子月后的第一个月(丑月)为正月,称为“殷正”;周朝以子月为正月,称为“周正”。公元前366年,秦献公颁布《颛顼历》,恢复夏正,以寅月为正月。公元前306年,秦昭王改为以“十月”(亥月)为岁首,于是“十月初一”竟成了当时的“元旦”。

 

汉武帝当政时,发现国家使用的历法误差很大,于是征聘天文学家改革历法。由此,落下闳从故乡阆中赶到京城长安,主持改制历法。经过6年测算研究,落下闳等人制定了新历。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汉武帝颁令全国使用落下闳制定的新历,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之中,并确定:以正月为岁首,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

《太初历》施行以来,中国人过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在哪一年哪一天?许多人认为,汉武帝太初元年全国施行《太初历》,中国人过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肯定是太初元年正月初一(公元前104年2月22日)。但是,王笑冬考证:公元前103年2月11日(汉太初二年正月初一),才是《太初历》施行以来中国人过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因为《太初历》在太初元年五月初一(公元前104年6月20日)开始施行,但是早已过了正月。”

汉代后,“中国年”日期两次被更改

Image

朱启钤的《定四季节假呈》(资料图片)

“《太初历》把岁首恒定在‘正月初一’后,此后2000多年中,中国农历(汉历)新年日期都固定在‘正月初一’!”对这种说法,王笑冬并不赞同。王笑冬介绍,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有两次从中央政府层面上改动“农历新年”日期的“奇葩事件”。

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太史令张寿王主张用殷历(把“12月初一作为”岁首)。但张寿王的建议未获得朝廷采纳。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把岁首改为“十二月初一”。这是《太初历》施行以来,第一次从政府层面上改动了“农历新年”日期。伴随王莽政府的垮台,岁首重新回归“正月初一”。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自立为帝,宣布更改国号“唐”为“周”,采用周历,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于是在公元690年,竟然出现了两次“正月初一”:公元690年的2月15日、公元690年的12月6日。当年,大周“公务员”们欢度了两个“年”。10年后(公元700年)又改回“建寅为岁首”的夏历,即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正月初一”为“元旦”。

从此到中国帝制结束,中国农历新年日期被恒定在“正月初一”。“元旦”也一直被恒定在夏正的“正月初一”。

 

第一个叫“春节”的“中国年”:1914年1月26日

 

Image

朱启钤(资料图片)

 

恒定“正月初一”为“农历新年”的是四川阆中人落下闳,而给“农历新年”取名为“春节”的是贵州开阳人朱启钤。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决定使用公历,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官方和学界都有取消农历元旦的声音。但是民间并不买账,仍然要过元旦节,元旦仍然是农历正月初一。“中国出现两个元旦,今后岂不乱套?”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立即着手解决“两个元旦”的问题。

公历1月1日叫“元旦”,这是民国成立时定下的政策,这肯定不能动。朱启钤只好在农历“元旦”(正月初一)上打主意了。朱启钤很快便想到“春节”一词。1914年1月21日,朱启钤在致大总统袁世凯的《定四季节假呈》中写道:窃自新邦肇造,阳历纪元,所以利国际之交……我国旧俗,每于四时令节,游观祈献,比户同风,固作息之常情,亦张弛之至道。本部征采风俗,衡度民时,以为对于此类习惯,警察官吏未便加以干涉。即应明白规定,俾有率循。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本部为顺从民意起见,是否有当理合,呈请大总统鉴核施行。

Image

王笑冬近照

 

眼看没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袁世凯当天批曰:“据呈已悉,应即照准,此批”。1914年1月23日,内务部转发各省执行。于是3天后,即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第一次度过了一个名叫“春节”的农历新年,而且在喜庆的氛围中上班的公务人员也有了一天的假期。“农历新年”以“春节”的形式延续下来。从此,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被官方正式确定下来。

不过,同时被批准的夏节、秋节和冬节,却没有春节那么幸运,至今还没什么名气。

王笑冬认为, “春节”一词在史籍上多有记载,但将其作为节日的名称并被官方认可还是第一次,因此朱启钤对我国春节文化的传承还是有贡献的。

王笑冬认为,理清春节形成、演变的历史脉络后,可以看出:中国春节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落下闳恒定春节为“正月初一”,至今未变,称“落下闳是中国的春节老人”名至实归,称“阆中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也名正言顺,但因此称“春节是落下闳创造的”、“落下闳是春节创始人”、“有落下闳才有春节大假”是不科学的“戏说”。同样,朱启钤对中国春节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但不能说春节才100多年的历史,更不能说“春节是朱启钤发明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