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中华民族到了重新统一度量衡的时刻!

(2023-10-17 13:31:07)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KqqSTp2G8vHWbp91e5g7Xw

 辰光依旧 辰光依旧 2023-10-12 20:09 

还是十几年前,通州区的一个小区,物业发了通知,说供电局要来更换电表,通知留人在家,防止生意外。

小区建成不到十年,按理说是电表是没换必更换的。如果不更换,人家领导吃不上回扣,事情可就大的去了。

到了换电表那天,几个工人熟练地摘下每家每户的电表,更换上了一款全新品牌的。

递给工人几根烟,我就留下了更换下来的电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就想做一个实验。

实验的器材很简单,一个开关,一段一米长的导线,一个灯头,灯头上安装了一个100瓦的灯泡。

在导线中间,我把刚刚拆下来的电表安装好,然后把开关打开,灯泡被点亮的同时,我按下了计时器的开关。

根据初中时学习的物理知识,一度电的专业名称叫“千瓦时”,就是当电流流动一千瓦的时候的计量单位。

按照这个理论,我用一个100瓦的灯泡连续开十个小时,导线上的电表就应该显示出正好一度电的读数。

在开始计时的同时,我快速关闭了家里所有的电器开关,只让那个100瓦的灯泡亮着。我注意到,电工师傅刚刚给我家更换的电表也在正常运转,如果我把那个灯泡熄灭,新换的电表就停止了转动,这说明当时我家唯一耗电的,就只剩下那个100瓦的灯泡了。

随后,我下楼开车去了报社,反正单位有食堂,午饭和晚饭都在食堂解决了。

九个多小时后,我开车回家,赶在计时器显示正好十个小时的时候关闭了那个100瓦的灯泡。

此时,连接在导线上的电表显示,那个100瓦的灯泡在点亮10个小时后,总共消耗了1.2度的电。

我没写错,是1.2度。比这个刚拆下来的电表还离谱的是白天师傅们刚刚安装上的新电表,那上面的度数是1.3度。

第二天一上班,我就用报社的电话给两个电表的生产厂家打过去了电话。

新装的电表生产厂家是北京的,接电话的客服人员估计是早就接到过类似的投诉,没等我把话说完,就扔给我一个专业的词汇:“电损!”

意思就是,你虽然是关闭了你们全家的电器,但是你们家还是有用电损耗的,所以你是用了一度电,但是实际上你是用了1.3度,没错的。

我当时就急了,大姐,十个小时损耗0.3度电,24小时就是0.72度,30天我们家就要损耗21.6度电。这不叫电损好嘛?这是我们家线路出故障了吧!

这回客服客气多了:那你去找供电局!

随后,就是忙音从听筒里传来。

刚拆下来的那个电表是山东的一个厂家生产的,山东人就是仗义,当然可能也是和他们刚刚被供电公司踢出采购清单有关,接电话的那个电表厂负责人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电表是加了转的,不加转我们中不了标!

啥叫加转?不加转的电表一度电转一百圈,显示读书是1;加了转的电表转120圈,显示读书是1.2,懂了吗?

噢!懂了!

转过头来采访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外宣那叫一个客气,详细地问了我是哪家报社的,姓甚名谁,随后以了解一下情况再回复给我为由挂断了电话。

我一边写着稿子一边等着供电公司的电话,结果供电公司的电话没等来,报社部门主任的电话倒是等来了:你丫是正在做一个电表的稿子吗?

是啊!

别做了!

为啥?

能为啥?你敢发,他们就敢检查咱们报社的线路,咱们就得停电,咋编辑?咋排版?咋校对?咋往印厂发电子版?

好吧!我不写了!

当时报社安排给我的搭档是老蒋,他的祖父曾经是北京第一家发电厂的创始人,也就是后来被国有化了的北京发电厂。

几天后,老蒋问我稿子咋没发,我只能跟他说一句话:你爷爷的!

后来有一部电影,片名叫《疯狂的石头》,具体啥内容早忘记了,但是电影中的一个细节我却记得非常清楚。

一个飞天大盗为了偷盗宝石,从房梁上悬了一根绳子下来,奈何买绳子的时候遇到了奸商,量的是10米的绳子,实际长度只有9米,结果大盗和宝石之间还有一米的距离,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伙小偷把宝石偷走。

Image

 

当时看那个桥段我还笑得不行,直到多年后的一张图片才把我拉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那图片是一个桌面,几个不同品牌的卷尺一字排开,卷尺的一段都是桌子的边缘,但是尺子上所显示出来的长度却是长短不一。有的尺子显示已经是10厘米,但是另外的一把尺子显示却是11厘米,也有尺子显示的长度是9厘米。

当时看到那张图片,我就飞快地跑去建材商店买了十几个品牌的卷尺,回到报社找来摄影部的记者一起做实验。奇怪的是,十几个品牌的卷尺长度是完全一致的,毫米级的误差都没有。

见了鬼了?

后来,还是一个实习生打破了僵局,那个实习生用手机打通了一个卷尺生产厂家的电话,问是否有“订制尺”卖?

厂家的销售人员回答:有啊!您是卖什么的?

实习生告诉我和摄影记者,不同行业买的订制尺是不一样的。卖建材的,大多都是买一米=95厘米的;卖绳子、鱼线的,买的是一米=85厘米的;卖服装布料的,买的都是一米=90厘米的。行业不同,订制尺的长短当然不一样了。至于实习生为啥知道这些,因为他家就是卖建材的。

Image

 

实习生也聪明,每个标准的尺寸都买了两个,并且用支付宝向那个厂家付了款。

几天后问实习生收到卷尺了吗?

实习生一咧嘴:采访成功了就忘乎所以了,一兴奋给厂家留的是报社的地址,那个厂家把买尺的钱给我退回来了……

大凡常去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一般都会随身带一个小弹簧秤,至于为什么我就不去解释了,中国人都懂。

市场上的菜又新鲜又便宜,但是架不住菜贩从重量上做手脚,这早已经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以至于有些市场管理方摆出了公平秤,但是那公平秤也是做了手脚的。

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的人们对于这种做了手脚的秤是欣然接受的,那就是成都。

成都人习惯在冬至节当天吃羊肉汤,那些平日里被城管看得死死的羊肉汤店家都会在冬至节当天得到特许,在门口的人行道上摆满桌椅板凳,尽管如此,不管大小的羊肉汤店还是都会排起长队,毕竟所有人都想在当天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

成都人都知道,那些羊肉汤店的秤是做了手脚的。平日里,你买一斤羊肉,给你下到汤锅里的只有八两。而如果到了冬至节前后,能下到汤锅里六两羊肉的都是良心商家。很多商家甚至明确告诉你,我们就是五两秤,您吃不吃?不吃的话,您后面还排着几十位呢。

乐观的成都人对此是欣然接受的,如果不接受您就自己去市场买羊肉,回家自己煮汤去。当然,市场里那几天用的是几两秤,谁心理都是清楚的。

至于加油站里的猫腻,相信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我是2014年换的一辆全新的帕萨特轿车,刚到手没几天就开着去河北采访了。

因为是新车,对于油量控制不是很明白,所以回程的高速上油表灯就亮了起来。

在服务区的一个加油站里,我让工作人员给我加满了油箱,当加油枪自动断开的时候,加油机上显示我的车加了80.2升的汽油。

我当时就不干了,因为我的车显示油箱只有70升的容积,怎么就能加出来80.2升的汽油。

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白了我一眼:你上过学吗?知道冷缩热涨吗?

大爷的,当时正好是六月三伏天,即便真的是汽油冷缩热涨了,也应该只加70升以内啊,怎么还多出了10升啊?

打计量监督电话叫来了当地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开的车上就有量筒量杯,直接用油枪往量筒量杯里加,结果显示1升油就是1升油,加油机是没有问题的。

随后,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给我科普:很多车辆设计的油箱是一个数字,但是实际的油箱会比设计的大一些,所以加多了也正常。

胡扯!大一些和大10升是一个概念吗?

打电话给大众的4S店,得到的答复是70升的油箱最多加71升,1升的误差还是合理的。

无奈之下,把记者证摔到了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的面前,那几个工作人员马上跳上车一溜烟就跑了。

我也懒得理论了,直接开车回北京。还没回到报社,那个服务区辖区的宣传部的人就已经把电话打进了我的手机里,求我高抬贵手,网开一面。

别废话!你们技术监督局的人和加油站的联手坑害消费者。

回到报社,还没找到王林汇报选题,总编室一个大姐已经把我拦在了一旁:中XX一直往咱们报社投广告,是广告保护客户,别写了。

我知道,这种情况,我是拧不过报社的,毕竟人家是往报社交钱的,我是从报社拿钱的。

后来某地还曝光了一个车主直接用自己的量杯去测量加油站1升油到底有多少,得到的答案是1升油只有700毫升。

而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的解释估计连秦始皇都得气背过气去:你自己拿的量杯是计量工具,我们加油站的量杯是测量工具。得以我们测量得为准!

这几天又有一个两桶油的官员上了热搜,有媒体说该官员自己承认加油站里的1升实际上只有800毫升,随即引起轩然大波。

涉事的单位紧急辟谣,说那个官员压根就没说过这样的话,是媒体造谣。

说实话,那个官员说没说过这样的话已经无关紧要了。

车主不会相信辟谣的,因为一个又一个被曝光出来的加油站的问题就摆在那里,有的甚至还没加油,加油机的读数就已经开始走了。

但是车主还是要相信辟谣的,因为加油站毕竟是个垄断行业,你不从他们那里加油,又去哪里加呢?

Image

 

有时候想想,我们泱泱大国是不是到了需要重新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时候了?不是我们的计量科技不发达,而是因为一些人的人心坏了。

心坏了,规矩自然就坏了,那方就不是方了,圆也不是圆了,三角形将会出现第四条边,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也不再是直线了。这些倒还好,大不了影响的就是我们的生活。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万一哪一天是和非出现了颠倒,黑和白将再也无法区分,那该怎么办呢?

不知道这些心坏了的人如果放在暴秦的时候该怎么处置?嬴政可不个惯孩子的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