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乎:什么实体经济,把人当工具,把劳动法当空气,把剥削当理直气壮,把压榨当理所应当,然后一脸无辜

(2023-09-22 14:24:09) 下一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555223?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s_r=0&utm_id=0

 

前几天去调查一笔企业贷款,不知道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园区制造企业,主打鞋服纺织,说是政府引进,其实是沿海一带淘汰和转移的落后产业,没啥技术含量可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做点贴牌和代加工之类的生意。厂房很宽阔,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摆着七八条生产线,目测只有三分之一在运转。

在生产副总的带领下,我绕着厂房转了一圈。问了些修建和土地成本,产量和销量之类的常规问题,回答得都很流畅,但生产周期、账期和贷款需求不太相符,这类轻资产运营的企业上游依赖订单,下游依赖劳务,在消费端需求萎靡,工人到岗七零八落的情况下,信贷需求应该是缩减才对,哪来千万级的扩张?

副总答不上来,我们被带到总经理办公室。衣着随意的总经理一看就是潮汕打扮,忙不迭失的泡茶,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茶叶和茶具看上去都很专业,其实四川人喝不太惯。我说x总,你们这个行业在福建一带应该相当成熟和发达了,怎么想到把生产线搬到内地呢,岂不徒增运输成本?得到的回答是政府招商引资解决就业服务实体那一套,仿佛得了商务局长的秘书的真传,资本是逐利的,懒得听。其代工的是某国产运动品牌,在去年一波成功的公关和炒作下,成为被抢到断货的国民良心企业,按理商品是不愁销路的,哪怕代工企业,也是不缺订单的,这个半开工状态的生产线是怎么回事?

总经理略尴尬的笑了笑,告诉我找不到工人,尤其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工人,是抢都抢不到。联想到高达百分之二十几的失业率,我非常诧异,连问这里不是人口大省吗?工人待遇如何?工作强度如何?食宿安排等配套设施如何?

可能问得太快,总经理来不及组织语言,竹筒倒豆子诉苦般告诉了我以下事实:工资最高的技术工人月薪6-7千,普通工人勤快的4-5千,一般3-4千。工作时间早七晚十,中午吃饭加休息一小时,晚上半小时吃饭,每个月休息2天。宿舍是八人间。工作内容没啥技术含量,就是手不能停。一般人受不了这个苦,政府给街道和村社下任务,要求必须带多少人来,就业局派大巴车去拉,只要肯上车就包两顿饭还给60块钱,结果这些人几乎都是来看看就走了,愿意留下的寥寥无几,留下来也干不了几天,一会工作太累,一会工资太低,一会没什么假期,很快就辞工,导致生产线停机,损失大的很。

总经理边说边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现在这些人根本吃不了苦,比以前沿海那一代的人差多了,那些人都很拼的,订单来了通宵加班都肯干,前两年很多人没活干,回来两年就耍懒了,宁肯闲着也不上班,

我简直瞠目结舌,工作时长13.5个小时,三四千块钱,一个月只给休息2天,秦始皇修长城也不是这样的吧。还嫌工人懒,工人是签了卖身契给你吗?这哪里是上班,简直是上刑。

忍了又忍,听经理继续介绍下去:实在不行就去技术学校招实习生,那些娃儿好管,工资也低给点就行,就是俏的很,都给大厂抢去了,下一步计划去大学招点大学生,反正他们现在找不到工作,招过来哪怕要跑,干几个月也行,实习期不满就跑的话工资也拿不到多少。

这下忍不下去了,我看着轰然转动的机器,眼神麻木的工人,和眼前满脸堆笑的经理,脑子里只有四个字:血汗工厂。

对了,这还是一个“规上企业”。

转身离去。路上想起更早一段时间调查一个搞“就业培训”的学校,校长口若悬河,介绍他的盈利能力:把人接过来管吃管住,培训一个星期就发结业证,只要人没跑政府就给钱,一千多块钱一个人,刨去食宿花销和讲师工资,能剩一大半。培训内容不重要,教种养殖、开店、摆摊、直播带货都有,能不能学会也不重要,大家都学会了都当老板的话,谁来当工人?而且有些课在网上买就好了,远程授课,讲师都不用请…

车子驶出园区,我看着一排排的工厂,钢架结构,蓝色顶棚整齐划一,听不到什么机器轰鸣,也没见到多少人车走动,远处还有吊车和推土机作业,应该是平整一块新的工业用地,又会建一个什么工厂呢?又是谁被大巴车拉去当工人呢?

谈什么宏观调控,什么货币政策,什么实体经济,把人当工具,把劳动法当空气,把剥削当理直气壮,把压榨当理所应当,然后一脸无辜的问实体经济的未来在哪里?

在宪法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