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雄安是华北平原海拔最低的地方

(2023-08-08 19:42:45) 下一个

雄安是华北平原海拔最低的地方。

今年洪水让很多人后怕,更要命的是,以三峡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本来在解决洪水的困扰,岂料我们的城市纷纷栽给内涝,每逢下雨竞相成为“威尼斯”,稍有不慎还会出人命。

 

四座一线城市,武汉、成都、南京等明星二线城市,一下大雨就无一幸免。如果雄安走他们的老路,千年大计会很尴尬。”

部分微信评论:

社会主义样板村南街村,大邱庄,华西村,大寨村等例子,可能会说明雄安特区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yEipLoHihL__Y5-H5D1DyA?

北京想“静”下来,却让雄安热火朝天搞起来,大转移真的来了?

 智谷君 智谷趋势 2020-09-02 07:44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Image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国家的竞争,其实就是头部地区和城市的竞争。

 

当前中美冲突一再升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一举一动,更显关键。

 

8月20日,高层提出长三角要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8月21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北京“安静下来”成最大亮点。

 

8月26日,深圳迎来40周年生日,但并未等来直辖或扩容的大礼包。

 

三大头部地区的新动向,看似毫无关联,却藏着惊人的耦合。

 

深圳像香港的影子,是大湾区起飞的注脚;浦东像上海的再造,是长三角加速的起点。眼下长三角、大湾区步步紧逼,京津冀唯一的核心城市北京却想“静一静”?

 

所有线索都指向北京以南120公里处的雄安,这座新区自2017年4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静悄悄的,她还好吗?

 

Image
 
雄安其实一点也不安静,只是她比较低调而已。不信你看:
 
Image
 
这样塔吊林立、灯火通明的场面,城市发展史上只有迪拜、深圳、浦东出现过,但雄安比前辈们更夸张。
 
工地如此热火朝天,为何之前一直给人静悄悄的感觉?
 
对比世界后发城市的图景,不难发现雄安此番慎重的理由。
 
后发城市由于规划优势,往往能形成视觉上的奇观效应,但生活和文化层面总是很难被先行“规划”
 
深圳在经济上属于绝对的成功者,但生活不便和冷漠问题,至今被人诟病。陆家嘴高楼林立,上海人眼中的宇宙中心却还是静安寺-南京西路一带。
 
巴西新都巴西利亚和缅甸新都内比都,皆由于规划失败,导致已经搬来的公务员又回流旧都的尴尬。
 
地标众多的迪拜更适合拍照打卡,连华盛顿都难逃纪念碑城市的宿命。
 
后发城市的问题,同样摆在雄安面前。随着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越来越以人为中心,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这就需要雄安在规划阶段充满远见、打开思路,充分考虑人的尺度。这样也必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雄安慎重的第二个原因更现实,那就是地形。
 
Image
 
众所周知,雄安坐落于白洋淀旁,该选址一举解决了华北城市普遍缺水的窘境。
 
但这样的选址也存在一个问题,临水地带低洼。事实上,雄安是华北平原海拔最低的地方
 
今年洪水让很多人后怕,更要命的是,以三峡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本来在解决洪水的困扰,岂料我们的城市纷纷栽给内涝,每逢下雨竞相成为“威尼斯”,稍有不慎还会出人命。
 
四座一线城市,武汉、成都、南京等明星二线城市,一下大雨就无一幸免。如果雄安走他们的老路,千年大计会很尴尬。
 
这两个老大难的城市问题,雄安怎么破?
 
Image
 
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测,将有452万人从北京迁至雄安新区。
 
此前有31家央企发声“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包括中核、中船、中电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电、中电子、中铝、中建筑、国投、中节能、中粮、中冶、中铁、中铁建、中交、中能建、中广核、中国联通等。
 
中字号多得令人晕眩,拥有最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北京出手支持,雄安就是这么不同反响。
 
Image
 
这么多央企,这么多人,来了如何安置?
 
452万不是小数目,这已接近我国特大城市的门槛。
 
Image
 
这也相当于深圳1995年的人口水平。
 
彼时深圳远没有今天的高颜值,甚至可以说有点乱。现在依然可以从深圳火车站-东门一带,寻到一点当年的草莽气息。
 
Image
 
另外,传统城市空间演进一般从中心向周围蔓延。时间一久,老城区就面临城市更新的巨大工程量。深圳则采取“年轮”策略,市中心随新城不断西移,代价却是罗湖区的面貌远不如南山区和福田区。
 
这不是雄安想要的。
 
生态学之父帕特里克·格迪斯曾期待“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莫非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Image
 
在目前公布的规划图中,我们可以大致猜出雄安未来的模样。
 
雄安的城市空间极为罕见,完全不像规划课本里的环状+放射结构、带状结构、不规则结构,它更像一串代码、一组矩阵
 
空间布局不只改变城市形态,它本身就能决定产业生成,硅谷正是这方面的大赢家,也或是雄安唯一的参照系。
 
在产业发展与人口积聚的相互作用下,硅谷成为由一座座小镇组成的城市群。
 
每座小镇都有相对独立的结构与功能,由核心向外依次布局商业区、办公区、产业区、居住区,如同一个个细胞。基于TOD模式的“细胞”被绿带隔开,又被交通线串联,最终为城市扩张留出弹性边界。
 
这样的城市扩张像“细胞”的有机“复制”。
 
Image
 
空间布局之下,具体功能分区同样重要。柯布西耶当年就是因为功能分区过于僵化,规划出的城市后续问题重重。
 
深圳和浦东也是因为功能分区过于明显和集中,割裂了生产与生活空间,为城市的持续吸引力埋下隐患。
 
Image
 
如果雄安真能将功能区打散后“切”成小块,那么产城分离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样的小街区也为城市行洪防涝提供了更多便利,更好将雨水化整为零。有媒体实地走访,发现雄安铺的地砖全是方便雨水下渗的“透水型”。
 
之前国内很多城市都豪气万丈地建海绵城市,但效果均不理想。雄安由于空间的灵活性,减少了影响雨水下渗的广场、硬化空间,效果也更值得期待。
 
Image
 
Image
 
比规划更值得玩味的,是规划编制的过程。准确说是雄安这一概念的酝酿过程。
 
众所周知,雄安新区是2017年4月1日设立的,距现在3年多的时间。但实际上,这一过程花了超过7年
 
2017年4月13日,新华社播发过雄安新区设立全过程的万言长文,细品后能找出由17个关键节点构成的时间轴,这不仅是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钥匙,也能探见一部分决策流程
 
早在2013年5月和8月,高层分别调研了天津和北戴河。2014年2月,考察完北京后,首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
 
先后赴三地考察,这是打破北京单中心,明确协同发展的信号。在我国政治运行中,区域调研往往是后续战略推出的“前期放风”
 
接下来6步,浓缩了一份高规格文件出炉的全过程:
 
2014年10月17日,高层批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总体思路框架》;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2015年4月2日,政治局常委会研究;2015年4月30日,政治局全体会议审议;2015年6月,《纲要》印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纲要》并未在第一时间公布全文。但新华社长文透露:《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
 
这明显是另起炉灶建新城,但当时选址未定,为避免外界过度猜想,限制了《纲要》的公开范围。
 
选址是由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实地调研的。该委员会角色特殊,显然不是纯咨询机构。负责人徐匡迪年过八旬,本在2008年两会时就已退休。启用一个没有公职的老同志为千年大计选址,更说明了雄安的特殊性。
 
2016年2月29日,国务院开专题会议研究。3月24日,政治局常委会为雄安新区定名。5月27日,政治局会议研究。当时新华社通稿对“集中承载地”仍只字未提。
 
Image
亚洲最大的雄安火车站
 
待到雄安新区概念横空出世,还有值得细究之处。细究特区、新区设立史,由中央、国务院发文的,雄安是第一个
 
深圳、厦门特区成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特区条例为标志的,上海浦东新区当时没有发文,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发”,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函”。汕头、珠海特区未到副省级,至于其他20多个省的国家级新区很多甚至只有正厅级。
 
谁都比不上雄安含着金汤匙的出身。
 
Image
 
这样的出身,决定了雄安除了拉动区域经济,也饱含了更多意味。
 
如果说深圳特区成立,标志着中国推开开放之门;浦东新区的设置,是中国重申改革开放之路不会停止。而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协同的基础上,更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再出发。
 
虽然高层刚刚提出长三角要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实际上,雄安在双循环的使命中,同样意义非凡,甚至更重大
 
Image
 
长三角和大湾区由于多中心结构,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生态,为区域提供了自驱动能力。
 
反观京津冀,北京聚集了所有核心功能,牢牢把持产业链顶端。天津根本不是对手,也没有能力为北京分忧。河北则更黯淡。
 
雄安的出现能多大程度与北京形成“双核”,形成类似大湾区广深分工的模式,成为最大悬念。
 
雄安身后的北京,有太多可以动用的资源,这是上海、深圳无法企及的。某种程度上,深圳、浦东不只是香港、浦西的影子,更是北京的镜像。
 
深圳激活了大湾区,浦东带动了长三角,背后都离不开北京的手。
 
现在,北京要在自己的城市群里开始一次新的投射,这或许是一次决定国运的投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