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月4日,二战结束后,缅甸宣布独立,脱离英联邦。仅仅用了70年时间,便从亚洲最富国,变成亚洲最穷国,成为千古奇观。这些英国曾经的殖民地,独立后,不是继续发展,而是迅速衰退。不同人会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客观的,也就是,截止1997年,最后一块殖民地(香港)脱离英联邦。其中16个国家,仍将英国国王,作为本国的国家元首。作为殖民者,作为统治者,居然赢得了被统治者的尊重和爱戴!1215年6月15日,英国颁布《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1644年,即清朝元年,英国出版了《论出版自由》一书,首次提出“出版自由”的伟大理念。1689年10月,也就是康熙34岁的时候,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形式。1689年10月,英国颁布《宽容法案》,确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690年,即康熙35岁的时候,英国出版了洛克的《政府论》,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此理论后被孟德斯鸠广泛传播。英国的地方自治起源于公元十世纪,具有悠久的历史。英国是现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和典型代表。英国人认为,地方部落先于国家而存在,地方自治权是天赋的人权,国家不但不应干涉,而且要予以保护。1693年,即康熙38岁的时候,英国推行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1765年,即乾隆54岁的时候,英国开始发起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诞生。1776年,即乾隆65岁的时候,英国出版了《国富论》,亚当·斯密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1861年,英国出版了穆勒的《论代议制政府》,完善了自1714年建立的议会制学说。这便是现代“议会制”的起源。世界大学生辩论赛,便是仿效英国议会的辩论方式。1832年,英国进行选举改革,标志着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的政党制度走向成熟,两党制建立了政党之间的监督制衡。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竞争,避免了一党专政、权力垄断。1870年6月4日,英国政府颁布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的枢密令,文官制度正式确立。新教,是从天主教中独立出来的一个教派,又称改教、耶稣教、基督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基督信仰的三大流派。也是区别于犹太教、伊斯兰教之外的信仰“上帝”的宗教;也是与天主教、佛教并称的三大世界宗教。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英国的政治制度是有其经济基础确定的。然而,英国制度的真正原因,不是经济基础,不是物质因素,而是精神因素,即-“新教”信仰。按照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观点,正是新教的伦理观念才催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信仰新教的国家全部是发达国家。其他的发达国家,也大都是受新教影响的国家(天主教在新教的影响下也进行了改进)。信仰其他宗教的国家,差不多都是发展中国家或贫穷落后的国家。可以肯定,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与新教信仰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它继承了犹太人的“上帝”信仰;另一方面,它继承了希腊人的“理性”。在西方文明史上,有两个民族居功至伟:一是犹太人,他们带给人类“上帝”信仰;一是希腊人,他们带给人类的“理性”人文。希腊人的理性被重新发掘后,催生了文艺复兴,催生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把人性从神权中解放出来,诞生了新教。新教的独特伦理,又催生了资本主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 著)导论
一个在近代的欧洲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在研究任何有关世界历史的问题时,都不免会反躬自问:在西方文明中而且仅仅在西方文明中才显现出来的那些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正如我们常爱认为的那样)存在于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发展中——究竟应归结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