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窜访”一词最早由秦刚在2006年首次使用的

(2023-07-18 19:51:11) 下一个

“据其考证,“窜访”一词最早由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2006年2月16日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首次使用的。”

 

秦同志最近窜哪去啦?什么恨财迷加油得意

 

https://mp.weixin.qq.com/s/seYpviLaeehzYqRODj5FUw?

何为“窜访”?

 纪康 无定左岸笔记 2022-08-03 05:24 Posted on 陕西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这一句式中,主语是佩洛西,谓语是“窜访”,宾语为“台湾”。

为什么谓语用词为“窜访”?或者,为何佩洛西这一行为被描述为“窜访”?

实际上,“窜访”一词在外交辞令中并不鲜见,甚至在媒体报道中,也经常用“窜访”来形容很多不被认可的“出访”或“访问”活动。

大约在十多年前,有一位网友浏览新闻时,看到“窜访”这个词,自觉奇怪,不知其来历,于是在微博上发问“窜访”一词的来源。

已知的信息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未收录“窜访”一词。

Image

微博爱问中的一个高赞回答表示,“这个词是编出来的,为了丑化自己的敌对人物,一般情况下自己的出国行动用访问、出访、友好访问、国事访问等等,而同样的行动,如果是敌对人物就用窜访,为了形容敌对人物和老鼠一样来回乱窜。”

如此表述,显然是将“窜访”这一行为贬低化。

在《说文解字》中,“窜,匿也。从鼠在穴中 。”

也即在繁体字中写作“竄”,简化后为“窜”,一定程度上,遮掩了该词在创造之初的本意。

Image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窜”释义为:『1』乱跑;乱逃(用于匪徒、敌军、兽类):流窜等。『2』放逐;驱逐。『3』改动(文字):窜改,点窜。

柳青在《铜墙铁壁》第十九章中写道:“又过了三天,战斗部署已定,胡匪军才逃窜了下来。”

再如,“仓皇逃窜”一词,更显敌对方在撤退时狼狈不堪,如兽类遇险时作逃遁状,这都不是体面的行为。

可见,与“窜”相关的词,大约没一个好词。

至于“窜访”一词,何时见于官方辞令或媒体报章中,至少应该在十余年前,又或更早也未可知。

一番梳理后发现,2015年,杨明星、李志丹二人在《中国翻译》上刊发了一篇题目为《“政治等效”视野下“窜访”译法探究》的文章,其中提及:实际上,“窜访”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统一、谴责和揭露民族分裂分子而新造的专用贬义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政治倾向性。

在文章作者看来,“窜访”的字面意思是“流窜式访问”,其政治内涵可以理解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鼓吹、兜售其分裂主张而进行的非正义、不正当的访问。

Image

据其考证,“窜访”一词最早由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2006年2月16日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首次使用的。

之后该词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如在2019年1月,港台媒体报道,香港违法“占中”发起人戴耀廷、陈健民和朱耀明,29日上午窜台参加论坛。

同年09月14日,据环球网报道,乱港分子黄之锋周四从德国窜访到美国,当地时间13日与另一名“港独”头目梁继平等窜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Image

实际上,此时不论是在外交辞令,抑或媒体报道中,“窜访”一词也逐渐用在国外的一些政要身上,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阿博特窜访台湾”“美国总统拜登派团窜访台湾”“欧洲议会官方代表团窜访台湾”“捷克高官窜访台湾”“波罗的海三国议员团窜访台湾”“蓬佩奥定于3月2日至5日间窜访台湾地区”等。

至于其各自目的,也不难发现,只不过此时语境已经改变,“民族分裂分子”的内涵更为丰富。

Image

其实,该词的创造在翻译过程中,也引来不少争议,如有用visit、trip、tour等来形容“窜访”这一行为,网络上也有illegal visit,informal(unofficial)visit,sneaky visit 等译法。

不过,在前述《“政治等效”视野下“窜访”译法探究》一文中,作者认为将我国谴责民族分裂分子的专用词汇“窜访”简单地翻译成 visit、trip 或 tour,不够贴切和严谨,既未准确传递汉语新词的概念意义和政治内涵,也没有充分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严正立场和政治情感。

作者在经过一番论证后,认为“兜售”一词意指某人试图说服别人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或者通过做某事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兜售的东西常常劣质,不可信。Toutvisit 一词可以反映出达赖喇嘛访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目的和本质:一是说明这种访问往往夸大了所说的问题,二是访问的目的是推销自己的活动计划。

Image

不过,署名为新华通讯社对外部英文专家王平兴对此有不同意见,其在《“政治等效”翻译:臆想还是现实?》一文中,认为“窜访”译为 visit 的确不“等值”,少了源语的感情色彩。

但是,其又表示,在“中方反对达赖在国际上窜访”这一话语中,核心信息是我们反对达赖在国际上四处活动,感情色彩只是次要信息。

因此,在其看来,西方受众作为接受者,用中性词 visit 更有利于他们接受我们的核心信息。如果用 toutvisit 或什么生造词,首先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可能造成心理排斥。可见翻译不必追求“等值”,很多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实现“等效”。

最新消息,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接受CNN采访时,对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在表述中也是用到visit一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