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微信:人多地少,新加坡是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

(2023-05-13 17:32:44)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crqnvpkitYSvT3EY4ZGUUw

 

奥派经济学 2023-05-13 10:37 Posted on 广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张是之的字留地 Author 张是之

 

 关注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Image

文丨张是之

大家好,今天继续来聊一聊粮食安全问题,写一写新加坡如何保证粮食安全的。

这其实更多的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主干方向对了,技术只是细枝末节。

昨天文章有朋友留言,说新加坡小国寡民,拿新加坡做例子比较,好像不太准确吧?

这是新加坡很容易给人留下的印象,新加坡的确是小,人也的确不多,但是不要忘记重要的一点,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很大。

2021 年的数据,每平方公里有 8698.5 人,是人口密度排名第二的国家。

而中国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 145 人,即便是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个数字也不过是 400 多人,远远小于新加坡。

Image

其他问题暂且不论,很明显在粮食问题上,是人口密度越大,粮食的供给和安全压力越大。相反,人口密度越小,实际的难度应该也越小。

众所周知,新加坡国土狭小,耕地面积很少,人均耕种面积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定的人均耕地 0.053 公顷的警戒线,90%以上的食物依赖进口,粮食自给率极低,这是它的基本盘。

就是这样的基本盘,新加坡并没有号召通过增加本土粮食产量来保证粮食安全。

相反,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新加坡本土粮食产量开始下降,造成产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业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新加坡在 1972 年的农业用地面积为 11000 公顷,而到了 2019 年则下降至 660 公顷,近 50 年的时间减少了 90% 以上。

如果我们用「耕地红线」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简直是不可想象、不可理喻。

如果让很多主张「耕地红线」的人回到 1970 年代的新加坡,恐怕他们绝对不会同意在未来 50 年内减少 90% 以上的农业用地。

在他们看来,这不是疯了吗?而且注意 1970 年代,世界还处于冷战状态,地缘政治远比今天更为复杂,新加坡人难道就不怕有一天买不到粮食吗?难道就不怕别人卡自己脖子吗?

事实上,今天的新加坡人现在不仅是吃的饱,而且吃的还很好、很健康、很安全。

就今天新加坡这个生活水平,公认的世界前几名,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富豪都往新加坡跑,他们难道不担心将来会在新加坡被卡住脖子吗?

Image

所以,我们这里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新加坡本来地就很少,为什么还大幅减少了农业用地,而不是拼命保住那根红线?

原因很简单,四个字:机会成本。

前面文章里我写过,我老家一亩地种猕猴桃可以卖两万多,而种粮食却只能卖三千多。

如果这块地种粮食,那么他损失的机会成本就是那两万多的收入,所以农民很容易算出这本账,只要能自由选择,他肯定选择种植来钱多的。

道理就这么简单,没什么复杂和神秘的。同样的逻辑,新加坡人也是这么算的。

一块地,种粮食才能赚多少钱?而如果把这块地盖成高楼,发展工业或发展金融,产出能力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从机会成本角度看,新加坡的地如果用来种粮食,那完全是浪费,巨大的浪费。

我们大城市现在也有不少农田,同样存在机会成本的浪费,但这事不能多说。

试想一下,新加坡如果当年坚持「耕地红线」思维,让新加坡人通过自给自足来保证粮食安全,就新加坡那点一亩三分地,还能发展成为今天的新加坡吗?富人们还会争相携款移民新加坡吗?

很显然,绝无可能。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新加坡是主动放弃了绝大多数土地的农业用途,才有了后来的经济腾飞,才有了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吸引力。

新加坡很清楚,粮食安全不是一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不能靠种粮食来解决粮食安全。

新加坡发展到今天,除了我们熟悉的金融强项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产业强项。比如下面来自商务部官网的信息:

2019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721亿美元,人均GDP为65166美元。其中,服务业占75.3%,工业占25.8%。主要产业如下:

【电子工业】新加坡传统产业之一,2019年产值1352.3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1.88%。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电信及消费电子产品等。

【石化工业】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也是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日原油加工能力超过130万桶,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60.5万桶,壳牌公司45.8万桶,新加坡炼油公司28.5万桶。

【精密工程业】2019年产值402.94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2.4%,就业人数9.34万人。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和球焊机、自动卧式插件机、半导体与工业设备等。

【金融保险业】新加坡目前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三大外汇交易市场和第六大财富管理中心(2015年底资产管理规模2.6万亿新元,约合1.86万亿美元),是亚洲美元中心市场,也是全球第三大离岸人民币中心。2019年GDP为667.21亿新元,占GDP总额的13.1%。

新加坡没有自己的油田,自己不产一滴原油,却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以及亚洲是有产品定价中心,这是为什么?有这个实力,新加坡会担心自己的石油被卡脖子吗?

与此类似的还有日本的钢铁,日本本土没有多少铁矿石,但日本多年来一直是钢铁生产大国,并且以高质量的钢铁生产和先进的钢铁工业而闻名,日本钢厂能够生产一些世界上最好的钢铁。

2021年日本钢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三,是世界第二大钢铁出口国。

日本本土的铁矿不足以支撑其钢铁产业,但他们有技术,压根就不怕别人会在钢铁上卡脖子。只要技术过硬,就会有人争相买你的钢铁产品,当然也就会争相把铁矿石卖给你。

Image

回到新加坡,虽说今天新加坡已经很强,标准的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是说新加坡就没有危机意识,就不重视粮食安全。他们同样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同样需要应对地缘政治冲突。

他们的应对策略,首先是市场的成功,然后自身实力足够强了,90% 的粮食依赖进口并不可怕。这一点我在前面文章也写过了,有钱有市场,想吃啥买就是了。

其次,新加坡强调进口要有替代选择,当一个选择或环节出问题时还有其他选择,这样才不会陷入被动,所以新加坡一直实行多元化的进口策略。

2004 年新加坡粮食进口来源为 140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新加坡的粮食进口地达到 170 个国家。

2021 年新加坡进口面向消费者的农产品总额为 106 亿美元,其中法国 16%、马来西亚 13%、中国 8%、澳大利亚 7%、英国 7%、美国 6%、印度尼西亚 6%、巴西 5%、其他 32%。

另外,新加坡还通过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发展,增强其粮食议价能力,也能够在特殊时期帮助解决可能出现的粮食问题。

这些能力的具备,归根结底,首先还是自身实力够硬。

而今天硬实力的取得,靠的不是强制,而是自由;靠的不是狭隘的粮食观念,而是发展经济的大战略。

一定会有人怀疑,那又如何?真有人想卡新加坡脖子怎么办?

全球197个国家,170个跟新加坡有贸易往来,进口粮食的主要几个国家,法国、马来西亚、中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等,把这些国家得罪个遍,都不给新加坡提供粮食,请问,这得需要多大仇恨?

这些粮食出口国的人们,出口粮食也是为了赚钱,如果不卖给新加坡,或者卖不出去,他们自己也吃不完,同样损失的是机会成本。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后粮食卖不出去,他们也不干,也会向自己国家的政府施压。

恰恰是频繁的贸易往来,新加坡的安全才更有保障,国际上不会对它乱来,国内也不会有什么过多的想法。民间正常贸易往来越多,政府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就越小。

相反,那些所谓的粮食自给自足,不跟外界正常贸易往来的国家,比如North Korea,才会裹挟着自己的民众,总想找点事彰显一下自己的实力。

在那个地方,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粮食问题到底是安全还是不安全?这个问题需要诚实回答。

最后需要说明,此前两篇文章,强调的都是国家概念之下的人,才是行动的主体。新加坡也是一样,今天文章主要以新加坡为例,但真正使新加坡强大的,也是新加坡的人。

新加坡政府在过去保护自由市场和产权规则上,的确做了很多正确而成功的事,但这并不是说他所做的每一项政策都是对的。新加坡最近一些操作,有不少是在破坏市场规则。对与不对,怎么个对和错,都需要一事一议。

单纯从粮食问题来看,新加坡小国寡民,但人多地少,都能把粮食问题处理好,为什么我堂堂中华就不能处理地更好呢?

很显然,这是一个逻辑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2023年05月04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