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六 赞语连珠

(2022-12-19 05:45:00) 下一个

 

兄弟若齐心,功夫能断金。

举家齐奋力,笑语夹鸣琴。

用了两个月的工夫,史家圩内的两座炮楼终于完工。西北角的炮楼在顶楼的西面和北面各开了两个枪眼。东南角的炮楼在顶楼的东面和南面也各开了两个枪眼。楼顶是用茅草盖的。上面用粘土加石灰抹了一层,能更好的防雨、防风、防火。

炮楼建好以后,二娘、三娘、四娘,带着姜大嫂、大兰、小兰、张二姐绕着围墙看了一遍,又爬上土楼上上下下看了一遍。

三娘说∶“建炮楼多亏祝本这孩子,从来未干过,却盖得这么好,真聪明 。”

“这事还得感谢四爷,带着他到处观看,到处请教。 他才找到了窍门。”二娘说。

“打圩墙,盖楼,二哥出的力量多,又拿主意又出力。干完泥头活,又干木匠活。”三娘说。

“三爷出力最大,流汗最多。登高上墙,都是他和祝善两人。”四娘害怕把三爷的功劳忘掉。

“四爷虽说腿脚不好,却没有少操心少出力,经常累得汗水往下淌,把衣服都湿透了。”二娘夸奖说。

“他们爷们没有一个是懒汉,祝贤虽然说才二十岁, 但土没有少推,汗没有少流 。”四娘说。她特别感谢祝贤十来次用车子推着祝安去看病的事。

“说实话,都是好样的。兄弟像兄弟,爷们像爷们,不是他们齐心合力,不怕累不怕苦,只用半年时间,就能把圩子筑好,炮楼建成吗?”二娘像作总结一样,来了个总评。

大兰听见她们一直在互相夸奖对方的老爷们、儿子们,有些不服气。说:“你们一个劲地夸他们,却忘记了自己。没有我们做家务、煮饭、洗衣,送茶送水,割麦子,收玉米,他们能一心一意筑圩吗?”

“大兰说得对。我们光夸别人了,却忘了自己。”二娘好像忽然醒悟似的。

“不过谁会夸我们啊!老头子们从来不夸我们。”二娘有些失落感,话中含着少许积怨。

“大嫂,大兰、小兰、二姐你们四人来夸夸我们,让我们也高兴高兴。”四娘提议。

“那么谁来夸我们啊?我们也没有闲着。捞蚌壳、砍茅草、拾桑枣、洗衣服、补鞋子。也是手不闲,脚不住 …… ” 小兰说。

“好了,好了。你这不自己夸了吗?”二娘笑着说。

“自己夸不算数,也不香。得别人夸才光彩。”二姐说。

“好啦!孩子们,你们都有功劳!”三娘笑着说。

“我们家没有闲人懒人。就连小祝安也跑前跑后拉 车递东西。”小兰想不能漏掉一个有功之人。

“他不应该放在这个行列。他属于老爷们那一伙,让他在那里比去吧!”说这话的是张二姐。

大家一听都抿着嘴笑。

圩墙和炮楼修好以后,二爷钦义又召集兄弟几个商 量什么时候为老三、老四在圩内建房。

三爷说:“现在建房还缺少许多材料,单凭人力不行。木头材料,屋面苇笆,四梁八柱,都还缺少,必须在秋后才能备齐。”

“我是考虑现在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共同把你们两家屋子盖起来,年底前你们就可以搬进圩子里来。我们住在一起,人多势壮,大家都可以安心。”二爷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法是好的,也很有道理,只是材料不足,又缺少资金,只能等时间慢慢筹备。”四爷也把困难解说一下。

“我是怕入冬天气冷,冰天雪地,无法挖土,无法垒墙,一拖就要拖到明年春天。”二爷说了自己的担心。

“二哥的担心是对的,冬天没法干,而且一拖就会耽误一年半载。”三爷觉得二哥想法是对的。

四爷听了说:“我看这样吧,我们在秋收以后,集中力量,先把屋墙垒好,让风搜搜干,等材料准备好,再修建屋面。”

“四弟这想法也好,到时我们抓紧时间,年底是可以建好新家的。”三爷听了也同意这个办法。

二爷听了,也表示同意。

弟兄团结紧,凡事重相商。

纵有困难事,齐心有良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