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16. 晕厥,要不要紧?
这周在医院查房。今天周二上午一到医院,就接到了几个会诊电话。其中一个会诊是病人晕厥而且心肌酶谱升高。
这是个55岁的白人妇女,平时体健,没有既往疾病史,没有不良嗜好。凌晨1点钟口渴起床,下楼到厨房间找水喝,看到台上有一大瓶雪碧,拿过来拧开盖,感觉头晕恶心,然后就向后倒下去,晕了过去,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雪碧水中。病人丈夫说,她晕过去的时间少于2分钟(这个动静惊动了丈夫)。在急诊室的检查,低血钾2.7(正常3.5-4.5),心电图正常,心肌酶谱轻微升高0.09 (正常小于0.05)。头颅CT扫描正常,但是后脑皮下有血肿。急诊室给了输液输钾,收住入院观察。
上午看到病人时,她已经感觉好多了。问她昨天白天做了什么?她说昨天休息和朋友去走了6.5 英里的徒步。问她平时是不是注意饮水?她说平时不怎么喝水,昨天走完路也没有更多补水。看了她入院后的所有病历,检查和心电监护结果,我跟她解释,你这个情况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是平时我们最为常见的晕厥。
晕厥(Syncope),是指突然发作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的降低或消失,它是由于脑血流量的暂时减少而引起的。导致晕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病因与心脏,神经系统或代谢性的器质性疾病有关,因此发生晕厥后需要到当地医院检查,寻找病因,排除危险因素。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最为常见和普遍发生的晕厥,50%的晕厥源于此,也被称为常见晕厥(Common Fainting)。有报道,50%以上人群的一生中至少有发生一次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那么,什么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我们人体有一组自主神经系统,就是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系统,它平时控制着我们的心跳,血压,呼吸和新陈代谢。这个系统主要有正负两个系统互相协调互相制衡,它们的名称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也叫迷走神经)。有点太极的平衡原理。在人体受到某种刺激后,交感神经首先产生兴奋,可以加快心跳升高血压,之后身体的平衡机制介入,迷走神经产生兴奋对抗交感神经,从而身体恢复平衡回到原点。但是,在某些特殊的状况下,迷走神经介入矫枉过正,产生过度的心跳减慢和血压过低,这样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这种引起晕厥的刺激可以是较长时间的站立,由于地球引力作用使更多的血液聚集在下肢导致静脉回流减少,比如在教堂经常可以看到站立过久的晕厥,还有站岗的士兵。这种刺激也可以是情绪的过激,疼痛的刺激,甚至是惊吓,比如有些人一打针就晕厥,还有看到血就晕厥的。这些都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很多时候就能很好的诊断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那么既然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如此常见而且与器质性疾病无关,我们就不需要去重视它了吗?非也。任何的晕厥都有其危害性,跌倒可以导致创伤骨折内出血等等。失去知觉的头着地跌落可以导致颅内出血甚至死亡。因此预防晕厥预防跌倒是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主要目的。
上面知道了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病机理,我们也就知道了如何来预防它的发生。做好对病人和家属的宣教,尽量避免促发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增加每日液体摄入量,保障体内血容量,避免低血压。在发生前驱症状时,比如头晕,恶心,出汗或面色苍白,应该马上坐下或躺下,避免站立过久而导致晕厥。必要时,医生会使用药物治疗来减少晕厥的发生。
对于上面的病人,我和她解释了她的晕厥原因。由于白天运动缺水身体已经处于低血容量,夜晚的站立触发了她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她当时有前驱症状如头晕和恶心,如果她马上坐下会避免晕厥和跌倒的发生。之后心肌酶谱的轻微升高是由于过低的血压同样导致了心肌血流的减少。我们又监测了两次心肌酶谱,没有再往上升。也做了心脏超声正常范围。病人这次有头颅外伤,交代了注意观察慢性颅内出血的可能。病人下午出院,两周后来我门诊复诊。
晕厥,原因可大可小。发生晕厥后,建议和医生联系做个检查,排除一下心脏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