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无言

讲述在美华人医生的故事
正文

“我们的那些故事”第一季之“双城故事”

(2022-10-08 19:29:15) 下一个

我们的那些故事 (小说连载)

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前言

讲述在美华人医生的故事

第一季

  • 双城故事

(上)

中国医学院的医学学位设立有点凌乱,有5年制的本科学位,6年制的硕士学位,还有8年制的博士学位,大家毕业后都是一样的做医生看病人,学位的不同或许在今后的医生晋升上会有不同体现。

李建就读的医学院只有5年制的医学学位,在最后一年即第五年医学院时间是临床实习期,用一年的时间到指定医院完成各科轮转实习,达到毕业要求。第五年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可以作为一名低年制住院医生使用,但是在工作任务和要求上会有不同,而且在这一年中医院各科室会着重于实习医生的临床教学,每周都会有主治和主任医师给实习医生做相关教学上课。每个医学院可以有多个教学医院,教学医院可以不局限于学校所在的省市范围。

年级主任把李建叫到办公室,学校正在和上海市XXX医院商讨建立互派学生实习教学的设立,今年将指派李建作为第一批第一人到XXX医院实习。年级主任再三叮嘱,一定要表现出色,得到XXX医院的认可,这样两家的合作关系可以长久顺利的进行下去。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上海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由此,上海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这是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同年,杨浦大桥建成,成为当时世界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1994年6月,李建来到上海XXX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医生生涯。XXX医院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全国各项指标排名中名列前茅。上海有两所有名的医学院,即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前者面向全国招生,后者主要面向上海本地招生。

李建来到XXX医院报到,作为与外省医学院的第一次合作,医教科也很重视,把李建安排到了职工宿舍楼。与李建合住的是一名刚毕业分配的医生,名叫刑学兵,他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6年制毕业生,刚在XXX完成实习,现在做第一年外科住院医生。刑学兵家住浦东,上下班来回跑耗时不方便,医院给他安排了职工宿舍。他平时上班住宿舍,周末回浦东家。这一年,上海开始实施一周5天工作制。

刑学兵是上海人,又是XXX的本门弟子,对上海以及医院的各项事务消息熟门熟路,给李建在上海和XXX的生活帮助很大,两人交往日益紧密。刑学兵在实习期间和医院的一个小护士谈上了恋爱。李建说,明年他完成实习走人,学兵可以向医院申请用这个宿舍做婚房了,刑学兵自得意满的嘿嘿直笑。

上海是个很独特的城市,洋派前潮但又世俗。上海人认为除了上海之外的都是乡下人,他们以说上海话为一种荣誉,说普通话则是乡下人的表现。上海人对外地人有种出于骨子里的鄙视,流露于言语和行为之间,特别是在上了点年纪的上海人。李建入乡随俗,必须学上几句洋泾浜的上海话,方便与当地人接近。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增加,上海人的世俗观在慢慢淡化,上海也越发的洋气了。

李建很快适应了上海的生活节奏,实习医生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医院宿舍两点一线。XXX医院是全国知名的大医院,老教授们的带教深刻而风趣,李建犹如一块饥渴的海绵自由放肆的吸取知识的水分。同时上海的光色迷离也吸引着年轻气盛的李建去探索。

李建有次突然发现刑学兵这个名字用上海话有“银屑病”的谐音,学兵还是嘿嘿的笑道,可不是,以前一直给同学们调侃来着,幸好现在做外科而不是皮肤科,当然这个谐音也有好处,病人容易记住他的名字。刑学兵就是这样一个有大心脏的人。

一个周末,刑学兵周日需要在医院值班没有回浦东,周六晚上两个年轻人出门逛街。刑学兵建议带李建去附近的一家酒吧泡吧,朋友介绍这个酒吧环境很好,最近来了一个新的驻唱乐队,而且唱的很不错。李建很新奇的欣然同意:好啊,很想见识一下上海的酒吧。

酒吧位于思南路上,与医院很近。两人进入酒吧各自点了一瓶德国啤酒找了角落的桌子坐下。酒吧不大,可以容纳二三十人,李建看到有几个老外聚在一个桌边聊天喝酒,说话声很大,旁边还有一个中国翻译。酒吧尽头有个小舞台,舞台上四人小乐队,主唱居中,是个女的,光线不好,李建看不清长相,她坐在一个高脚圆木凳上,左脚撑地,右脚抵着木凳横梁,右膝弯曲,怀抱一把吉他在缓缓唱歌。身旁右手侧站着贝斯手,左手侧坐着键盘手,身后是架子鼓和鼓手。主唱连续唱了梅艳芳的“亲密爱人” ,陈明真的“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之后又唱了一首乐队自创歌曲。高音高亢,低音沉稳,歌声带着磁性,每首曲终都迎来在座客人的一片掌声。有个老外很肆无忌惮的把手指放入口中吹指哨,还指着台上咕噜咕噜轻挑的说着什么。

刑学兵冷眼看着那些老外,无奈的对李建抱怨起老外在上海的特殊待遇,与老外相比上海人都有二等公民的感觉。

李建笑了笑说:“你们都是二等了,我们这些外地人还不要再降一级变三等了”。

刑学兵听出李建所指,解释道:“其实浦东人也是被排除在上海人范畴里的,我们在上海人眼里一样是乡下人。”

此时舞台音乐停止,女主唱邀请观众自荐上台一起来合唱。那边的几个老外听懂了翻译的解释,各个手舞足蹈争着要上台。刑学兵一看这形式,看来老外要挑事,马上推推李建去解围。李建心领神会,马上小跑步的上了舞台,让老外们很无趣,口里喊着F*ck。

李建来到台上,近距离端详了一下这个女主唱,俏丽多姿,体态万方,身姿曼妙,楚楚动人。李建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身后的鼓手就说了话,“小伙子,很勇敢啊,来救场的。会唱什么歌?”

李建回过头对鼓手微笑欠身道:“哪里,希望不是来砸了你们的场子就好。”

然后转身对女主唱说,可不可以一起唱高明骏的“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

女主唱转身看了一圈乐队的成员,大家点头表示同意,各自把乐器调了一下音。女主唱挨近了李建调皮的说:“谢谢啊,那几个老外很是讨厌。下面来看看我们的合作如何?” 她用手梳理一下肩头秀发,李建可以闻到散发出的清香海飞丝护发露的味道,还有女孩淡淡的体香。

李建接过话筒,开始唱道:“你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要我猜猜你是谁,从Mary到Sunny和Ivory,就是不喊你的名字。”

女主唱一听到李建开口,很满意的对着李建微笑点头,醇厚的男中音,字正腔圆。乐队的其他成员也很乐意,很高兴有个唱的正点的来助阵,伴奏也认真起来。

李建唱完一段转目看向女主唱,对方也正注视着他,四目以对,双方都没有回避的意思。

唱完歌,乐队成员都认为李建有唱歌天赋,有空多来酒吧助场。李建谢过后回到座位,刑学兵表示刮目相看。李建很谦虚的说:“是他们的话筒好,我平时的那嗓子你还不知道?”

不多日后,在新华书店的音像柜台,李建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也看到了李建,马上走上前打招呼:“你不是那个助唱的小伙子吗?你好,上次忘了自我介绍了,我是阿美。”

阿美热情的伸出了手。李建一眼也认出她是乐队主唱,握着阿美的手,连忙也自我介绍:“我叫李建,你好。”

阿美和李建是同龄人。阿美自小喜欢音乐,父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一直希望她能走正统的音乐道路。阿美在大学时学美声,但是她热衷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大学二年级时和父母大吵一架后,意气退学,独自闯荡自己的音乐世界。在深圳飘荡了两年后又回到上海重新发展。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乐队,鼓手老唐,贝斯手老李,键盘手小赵。阿美自己平时还帮人做样本唱片Demo来挣点外快,也是寻求机会接近唱片公司。

“什么是Demo?” 李建问道。

阿美给他解释,Demo是英文Demonstration的缩写,唱片公司在正式录新歌出唱片前,需要有人来唱样本,伴奏可以简化。现在有很多歌手嗓子很好会唱歌但是不识谱,Demo也可以帮助这些歌手熟悉新歌。

一回生二回熟。李建很快和阿美及他们的乐队成员混熟了。老唐开朗健谈,是乐队的大喇叭。老李稳重成熟,是乐队的智多星。小赵活力四射,出自钢琴世家。

李建认识了乐队,了解到音乐人奋斗艰辛的另一面。阿美和乐队成员为了增加收入补贴乐队开销,加入了上海“打口青年”的行列。90年代初是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腾飞阶段,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外来音乐不断涌入,引领着国内音乐趋向。港台及欧美音乐的进入,对于音乐人甚至普通大众,都是如饮甘泉,趋之若鹜。由于当时音像进口限制和制度不完善,民众很难获取原版外来音乐。“打口磁带”是指走私音乐磁带(或光碟)被中国海关查收销毁,销毁的方式是在磁带上方打个缺口,但是不影响磁带播放质量,这些磁带之后流向民间。

乐队每周都会去曲阜路取货,打口带500 盒起卖,单价一元一盒,乐队在思南路的酒吧卖货,转手单价5元一盒或三盒10 元,非常畅销,酒店老板提取2 成利润作为场地费。

李建把打口生意扩展到上二医,刑学兵利用他的关系,进一步扩展到上海各高校。

李建和阿美的关系越来越近,他们经常成双出对,李建也被阿美超出自身年龄的成熟所吸引。

李建建议阿美的乐队要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与众不同,出人头地。

阿美带李建去上海JJ舞厅。李建问她,听说门票很贵的?阿美告诉他,50 元一人,她请客,要带李建见识一下中国最大的迪斯科舞厅。

JJ舞厅,是由“中国迪斯科之父”之称的美籍华人马维仁在上海创办,当时是国内第一家规模庞大的迪斯科舞厅。午夜时分,全场瞬间黑暗,DJ近乎疯狂的高音在庞大的空间中叫喊着,Are you ready? 刹那间,一只巨大的机械人工蜻蜓沿着钢制轨道缓缓地滑动下来,灯光蓦然点亮,音乐四起,人海中欢声雷动,人们将他们的手臂一齐伸过头顶,扭动起身体,四角高台上领舞小姐开始了她们疯狂的舞蹈,此时空气在颤抖,仿佛音乐在燃烧。

老唐说,阿美认识李建之后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更加开朗。李建让她看到了单纯的快乐和年轻的美好,生活原来可以很简单。

一晚,李建和乐队四人来到上海锦江饭店的楼顶,碧丽宫迪厅,为阿美庆祝生日。舞池中,昏暗的灯光下,阿美和李建贴近在一起,两人可以感受到相互的心跳,悠扬婉转的音乐让两人沉醉其中,忘却现实。阿美把头埋在李建的胸口,喃喃自语:“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没有烦恼,该有多好”。李建深情的低头看着她,嗅着阿美头发的清香,没有回答,轻轻的把阿美的头略略抬起,然后深深吻了下去。热烈之吻,甘之如饴。

一日乐队老唐找到李建说有事要谈。老唐告诉李建,阿美是被一个香港富商包养,俗称“糖爹”,富商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上海。他对阿美和乐队也很支持,帮他们找演出的机会,思南路酒吧老板也是他介绍的。老唐告诫李建不要玩火自焚,阿美目前只是觉得李建有新鲜感,两人不是一条道路上的人,希望他们好合好散。李建听后很是震惊,平静下来之后也很理解老唐的担忧和用意。

李建找到阿美摊牌,阿美没有回避。阿美问李建,自己是不是这样做很不好,不道德。李建强装平静的说,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其他人不能从自己的立足点去评判他人的对和错,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李建可以理解这么多年来阿美一个人独自奋斗的艰辛。阿美双眼满含泪水,她知道这条路已经没有回头可走,阿美和李建是两条生活的平行线,互相没有交点,只能彼此欣赏。

阿美最后问李建:“你有没有后悔过认识我?” 李建茫然的看着她,没有回答。

(下)

阿娟注意到李建已经好久。

从一个外地小学校来XXX医院实习,虽然某些基本功比不上二医的学生扎实,但是李建很努力,加上聪明,学的很快,而且做事很讨好,医院科室的带教老师都很喜欢这个小伙子。阿娟觉得李建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过来的,有陌生感,很多方面与上海格格不入,但又似乎生来有种大城市的命运,很快可以和不同环境不同人物融合。

阿娟是地道的上海人,就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英语班,和李建一个实习组在XXX医院轮转。阿娟的哥哥已经在美国多年,每次电话联系都督促阿娟毕业之后来美国发展。阿娟本来英语就好,每周两个晚上还参加震旦英语补习班,准备考托福和GRE。有几次晚上因为上补习班,阿娟找李建换班,李建都是很爽快的答应,阿娟很是感激。

阿娟是复兴公园“英语角”的组织者,每周六上午10点到12点,吸引了很多人参加,最热闹的时候,有外省的英语爱好者专门来上海参加英语角活动。老外们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英语角也成为他们了解和接触当地人生活的一个平台。阿娟把不同英语熟练程度的人分成两部分,在初级中级英语角,每次都会安排英语老师或老外做个小讲座,某些词语的运用或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在高级英语角则是以老外为主导,自由畅谈,甚至进行相关话题的辩论。

一个周六上午,李建由阿娟介绍来到复兴公园参加“英语角”活动。阿娟见到李建,马上把他拉过来介绍给熟人。Tom是上二医的外教,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个子很高,身材匀称,一看就是平时经常有锻炼。阿娟介绍李建认识Tom。Tom竟然可以开口讲很好的中文着实让李建吃惊不小。Tom谦虚的说,刚开始学中文,是阿娟的功劳,阿娟是个很好的老师。阿娟在旁灿烂的笑着。Tom的一举一动表现出对阿娟很关照,李建似乎可以感觉到阿娟和Tom之间有某种超出朋友的关系。

Tom是个很健谈的人,很喜欢去中国各地旅游。他说中国是他去过的最热情的国家,他每到一个中国城市,都会有很多人围着他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和他Hello打招呼,还帮他指路,虽然那些人都不会说英文。李建给他解释,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远来都是客。李建用英语给他翻译了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Tom连连竖大拇指,孔子了不起,美国人都知道他。

李建注意到阿娟在医院听讲座时认真的表情,让他想起了春桥的样子。

李建和阿娟混熟了,无话不谈。有一次,李建突然问阿娟,Tom是不是在追她?阿娟不否认,是啊,老外比较直接,向阿娟表白过,不过她认为两人不合适。阿娟说,她是个很传统的人。李建问,传统是不是表示要找一个中国男孩做男朋友?阿娟转过头看着李建,笑了笑,没有回答。

一个周末晚上,阿娟去李建宿舍玩,刑学兵正好回浦东家,李建一个人在宿舍。李建感觉阿娟有事要说,但她却欲言又止。李建起身给她倒杯水,发现开水用完了。李建说出去打一下水马上回来。阿娟坐在李建的床头,随意翻看着他的书籍。无意间看到李建的日记本。阿娟知道偷看别人的日记很不好,但是好奇心又驱使她想要去了解这个男人。李建的日记里充满着他对阿美的复杂感情,最后又写到对阿娟的好感。阿娟脸红的迅速合上了日记本。李建这时打完水回来,阿娟说突然想起复习班的作业还没完成,要回去赶作业。李建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叫住她把她留下。

春暖花开,四季更新。李建一如既往的往返于医院和宿舍的实习生活。一日,李建突然接到寻呼机讯息,屏幕上显示“阿美病重,医院急诊室”,后面是一串电话号码。李建马上打电话过去,老唐在电话的另一头告诉他,阿美参加上海市歌唱比赛,一切好好的,突然晕倒在比赛舞台上,正在XXX医院急诊室抢救。李建急忙赶到急诊室,急诊室医生告诉他,病人目前无大碍,刚才床边心超显示房间隔缺损,需要住院治疗。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疾病,可以很长时间病人没有症状,一旦有症状需要做手术修补。心脏科主任和阿美谈了病情和治疗手段,李建也在一旁给她解释,但是阿美很抵触做开胸手术治疗。这时正好有一个美国医疗代表团来XXX医院访问交流。阿美很荣幸的成为中国第一例由中美医生合作完成的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微创手术。术后阿美恢复良好。

1995年5月,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建成投入使用。李建登上明珠塔俯瞰黄浦江两岸风光,上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过去的一年,上海的生活让李建有多少的感触?他还有机会再回到这里吗?

一年后李建收到阿美寄来的一个邮包,打开是阿美刚发行的一张原创歌曲CD,她很特意在CD边角上打了一个小小的缺口,CD 的打首曲目是“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