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无言

讲述在美华人医生的故事
正文

“我们的那些故事”第一季之“煮酒论医疗”

(2022-10-06 10:37:11) 下一个

我们的那些故事 (小说连载)

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前言

讲述在美华人医生的那些事,打造华人医生版本的“Grey’s Anatomy”。

第一季

  • 煮酒论医疗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人与人之间更礼貌谦和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起来,绿化公园多出来了,街道清洁,公共厕所干净卫生了。这些变化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过去的方针政策?正如小平同志提出的,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每次回国李建都感受到XX城市的巨大变化,一两年不见,很多街道变了样,各处高楼竖立,有些地方不经朋友指点都不认识。

下午,高中同学马力驱车陪同李建畅游了高新区,还参观了他担任教务长的一所私立中学。所见所闻让李建感慨万千,这个城市活力无穷,机遇无限。

晚上是医院同事和李建的聚餐会。李建特地问了急诊科同事小张,以前医院对面的那个小饭馆是否还在。小张告诉他,那个小饭馆现在已经是大饭店了,晚上正好在那里叙旧。

参加聚会的是以前医院的老同事,心脏科的周俊杰和古小玉,呼吸科的方德胜,都是当年和李建一年进医院的,急诊科的张一鹏比他们都低一届,当时李建出国后急诊科的医药代表事宜都交接给张一鹏负责。

张一鹏在医院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按李建的话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次聚会是小张一手操办,当然吃完饭后自有他人来买单。

故地重游,一点旧时的影子都找不到。大饭店以苏州园林特色建造,四周白墙青瓦,入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静庭院,一条石子铺路曲折蜿蜒,小道两旁树,花,竹错落有致,树丛后隐秘着就餐大厅。大厅内10来个大小竹桌交错摆放,其间用镂空木雕屏风相互遮挡,厅内木架上摆放着各式玉器,青花瓷瓶和盆景,装点得古色古香。穿过大厅,后面是更大的一个庭院,小桥流水,中央是一个假山池塘,四周包间阁楼围绕。李建他们被领位小姐带到东首的一间阁楼。

“饭店布置很不错啊,” 李建不禁赞叹道:“当初的小饭馆麻雀变凤凰啦”。

张一鹏解释道:“老板娘的那个饭馆几年前前被一个苏州来的商人盘掉了,老板娘也没亏。这个苏州老板懂生意经又有慧眼,这个地段好啊,市中心,又靠着医院,生意不火不行啊,是不?” 张一鹏对着其他几位医生眨巴一下眼神表示意会。

“等一会让一鹏把老板叫过来,给李建介绍认识认识”,身旁的周俊杰搭话道:“我们一鹏现在不得了,关系四通八达。对了,一鹏,昨天托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张一鹏笑着说:“周兄寒碜我不是。老板一定要认识一下,多个关系多条路。哦,你的那事我和市交警的朋友说了,没事,分数补上,不需要罚款,明天那小交警亲自把驾照给您送回来,当面道歉,成不?”

李建诧异的问周俊杰:“这是怎么回事?”

“本来没什么事”,周俊杰一摊手说道:“前天医院有急事我没留心闯了红灯,被一个小交警揪着不放,还说我态度不好,扣了驾照。看来以后我要把一鹏的名字放在挡风玻璃上,看谁还敢惹我们。”

李建同情的说道:“俊杰,得饶人处且饶人,交警办事也不容易,明天他态度好就不要难为他了”。

张一鹏一拉李建说:“放心,李哥,我们都是好市民不惹事。来来来,你坐主席位,当年没有你提拔,我哪有今天啊?各位是不是?李哥那可是风云人物啊。”

“你小子天资聪明啊,还需要提拔吗”,李建说完也不退让,就着张一鹏的安排坐下。

大家坐下,菜上来,酒喝起,天南地北旧情谊聊起。在坐的几位医生都很关心李建在国外的生活,虽然目前他们的孩子还在小学,但都有着以后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的打算。李建倒是认为国内各方面发展趋势良好,将来中国或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这样国内机遇更多上升空间更大,当然出国留学镀金也很重要,可以考虑读个短期美国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回国内发展会更有资本。大家问到李建有没有想法回国发展,李建表示他一直有这个想法,而且想重新回到临床工作。这一说把在坐的所有医生都惹急了,立即表示反对,纷纷诉说国内的医疗环境近几年是越来越差。

周俊杰清了清喉咙,说道:“李建啊,你趁早打消这个主意吧,现在国内医疗乱的很,我们医生也是人人自危,那些灰色收入上不了台面,不安全啊。而且还有各种医闹,一旦医生出事医院不会保你。你放弃回来做医生的念头吧,我们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去上医学院的。”

“是这个理”,张一鹏接上话:“我们医院那药剂科主任每2-3年都会被抓。我跟下面的小医生说很清楚的,有机会大家一起攒钱,但是安全第一,不要太出格,我们算是在刀尖上混日子,真是要查起来谁都不干净”。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古小玉也开口:“是啊,国内医生真当不了,前不久肿瘤医院有个医生还被家属砍了,医院也没什么表示,一出事都是医生的错,真寒心”。

“我来说两句吧”,方德胜说话了。他是那种喜欢思考看问题比较深刻的人,以前在医院遇上商讨的事,李建也很愿意听听他的意见。方德胜接着说道:“ 中国医疗发展到如今就是个双输局面,服务者医务人员和被服务对象人民群众都对医疗事业不满,纵观其他各个行业,这样的情况真没见过。我还真考虑过这个奇怪现象,以前和一鹏,俊杰也交流过。”

方德胜呷了一口酒,润润喉咙接着说:“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你们看是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的医疗问题出在这几个方面上。第一,制度问题。中国的医疗制度是借鉴前苏联的公有体制。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是有全民免费的医疗服务。医院是政府的,人民是政府的主人,看病怎么会要钱?当时大家看病相对平等,牢骚不是很多吧。改革开放后,政府把医院推向了社会,虽然还是所谓的公有制,但是医务人员没有公务员的待遇,医院要求自负盈亏,实现市场化。各行各业的市场化的结果我们也看到,缺乏监管,腐败和黑幕交易也没有排斥市场化的医疗体系。红包和回扣在本不应出现的医院里流行起来。医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迫使医生更象是个商人,开药看病时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要有商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歪曲着每个医务从业人员。我们有过错吗?纯粹的抱怨单个的医疗系统的腐败有用吗?

第二是价值观问题。中国医疗的价值体现一直是畸形的。由于以前有全民公费医疗,老百姓的概念里看病就应该是便宜的。80年代门诊挂号费是1角钱,到现在的3元钱,似乎还符合了改开二十多年的物价涨幅。但是,我们当时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位就是错误的,与现实脱节。当时的平均主义很好的缓解了矛盾。改革开放市场化后,医生的价值如何体现?一个“三元钱”的门诊费,一个医生需要看多少个病人才能实现他的价值。比如在坐的医生,5年医学院,5-6年的住院医生才成为一名主治医生,培训时间很长,效益一般。我现在是主治,工资表上平均月工资是4000元人民币,拿出去和我同年龄大学毕业生比,很寒碜的。且不说三班倒辛苦工作制,医生还要面对疾病死亡的痛苦,以及病人家属带来的心理压力,试问我现在的工资报酬是否合理?畸形的定位就有了畸形的发展。医院要自负盈亏,医生要创收,五花八门的奇门异术从社会中流入原本洁净的医院。看病赚不到钱,钱就从药上来。医生可以从开药上拿回扣,医院可以从进出药上拿利润。药如此,医疗器械亦是如此。回扣如此,红包亦是如此。神圣的白衣天使为生计在金钱面前折腰。这是谁的错?

第三点中国医疗资源有限。中国的医疗资源向来是不平衡的。乡村缺乏,城市其实也不过剩。早前农村“赤脚医生”或许惠泽过广大农民群众,但是“赤脚医生”的低成本培训低医疗素质决定了只能看看小毛小病,一旦真有大病还要上大城市。中国的医疗体系犹如历代的封建制度,等级分明。医院要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去医院看病竟然也要象找个“青天老爷”,一级级上升。部级省级医院三特,市级医院三甲,区县医院二甲,乡卫生院丙级。这种等级制的划分就是医疗不平衡的最好体现。如果你生病了,你是放心看乡卫生院还是希望去“北京协和医院”?可是中国就一个“协和”,怎么来平衡?

第四点医生培训不规范。中国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还体现在医生的培训不合理。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培训标准。医学院毕业生进入医院后的成长完全取决于各个医院的自身能力。中国医院的等级制就注定了今后医生能力的高低。同一个学校出来的医学生,一个去乡镇医院另一个去三甲医院,几年之后高下立见,你让病人找谁看病?还有,中国疾病的诊疗规范缺乏统一的制定和实施。一个普通的“肺炎”病人,去不同的城市,去不同的医院,看不同的医生,可以开出不同用药,可以得出不同的治疗。作为一个病人,你该相信谁?

第五点,大家不要不高兴,医生的工作在中国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社会地位相对卑微。习惯的三教九流排名“医”也是在“农,工,商”之后,属于“中流”。古代医者的形象大多是书生道士等等无师自通型,没有统一的教学继承。社会上的一些算卦江湖人士也可以与医有瓜葛。医生的别名,“江湖郎中”,很多时候都是贬义词的意思。就是被奉为“医圣”的华佗,最后也是被有偏头痛的曹操杀掉。我们的文化里为什么就不能尊重“医”呢?到了“文化大革命”,医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被打成“臭老九”,地位是一下再下。改革开放后,国内医学正与先进的西方医学接轨,很多概念在更新。这个变革的过程将经历一场阵痛。医务人员想翻身做主人,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有惯性的使唤权,矛盾怎么会没有?

还有中国的医生是最悲情的。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小姐还晚,吃的比猪还差,挣的比民工还少,态度比孙子还好,责任比总理还大,风险比警察还高,名声比小偷还差。就是这样的一个艰辛的职业,还是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媒体报道偏向谴责和挖苦。一旦有了医疗纠纷,为了维稳错的一定是医生。医患纠纷的解决没有正规和有效的途径,医生被迫成为所有矛盾的牺牲品。暴力甚至杀害医生时有发生,令人发指。做医生做到没有了生命保障,到底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最后,中国的病人是一个独特的人群。他们往往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到医院看病前一般都会有一定的自我诊断,看医生很多时候是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和想法。如果哪一天告诉他们小孩发烧感冒不需要挂水,一般的物理降温即可,他们一定会恶狠狠的瞪着你,指责你就是一个庸医。他们不信任医生,但是又相信在医院看病病情就应该好转。殊不知发达的科学与医学也有极限,任何的手术操作都有风险。一旦病情的发展不如他们的理想,就会发展为怨恨和暴力。中国的病人也是最可怜的一群人。看个门诊要排队3个小时,看到医生3分钟被打发。一个感冒也要配上几百块钱的药,还不一定有效。遇上了大病如癌症后果是倾家荡产。真是遇到有医院的过错过失,又是投诉无门,冤屈难伸。医闹是社会习气的缩影。什么事情闹一闹就能得到好处。在中国,医闹可以发展为一种职业真叫叹为观止。在医闹中,医生,医院,病人,到底谁得到了好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