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个人资料
冯墟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到底,我们过的什么年

(2023-01-25 17:03:14) 下一个

过了半辈子年,在世界上,今年居然发生了农历年名称的争议,主要是在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和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之间。我们不在中国,怎么过中国新年?不合逻辑啊。况且还有韩国、越南、新加坡这些国家,还有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裔、韩裔、越南裔呢。但是阴历新年的说法,也不准确。通常所说的“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历(lunisolar calendar)。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四五天,表面上领先于时代,实际上早就落后、基本没人用了。

迄今所有关于新年的说法,都是不圆满的。新年本名元旦,是一年的开始。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年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元旦的定义开始发生改变。现在的元旦,专指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新年第一天,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元旦本来是指的春节。有人说叫春节不是挺好吗?每年的立春,虽说是在2月3或4日,但是在四季分明的地方,立春的时候,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也还感受不到春的气息。具体到今年,春节在1月22号,甚至在立春之前呢。所以这个“春”节,也是名不副实的。

不能叫中国新年,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官方历法,是格里历,通常所说的公历。从孙中山那会儿就是这样。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所以中国新年有好几种,元旦、春节、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新年,都是中国新年。

有人说可以叫农历新年。这倒是有一定的官方依据。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标准号:GB/T 33661-2017),并于当年9月1日开始实行。所以中国在实行公历的同时,保留了农历。

农历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顾名思义,农历是为农业生产制定的历法。农耕依靠阳光,跟月光没关系。按真正的阴历安排农耕,不会有饭吃的。“农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阴历”,是阴阳历。真正跟农耕相关的,是其中的阳历部分——二十四个节气。太阳在黄道上每移动15° 就是一个节气,与月亮无关。关心月光的,诗人多,农夫少。渔民倒是关心阴历,因为阴历可以告诉他们潮涨潮落,“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二十四个节气,在格里历中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相反在“农历”中的日期变动较大、是脱节的。所以“农历”名不副实。

有人称“农历”为夏历,也不妥当。中国历史上历法大的变动就有一百多次,“农历”的现行国家标准到2017年才实行。很难说现在的“农历”就是夏历。

 

格里历是天主教会在1582年10月建立的,当时的领袖是十三世教皇格勒哥里(Pope Gregory XIII)。其中时间的起点,是传说中耶稣出生的时间。格里历虽然基于科学,但它跟基督教的联系是不可否认的。

跟其它社会变革一样,西洋历法进入中国的历史也有血腥。耶稣会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是最早将西洋历法带进中国的人之一。他曾协助礼部尚书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1644年满清占领北京,颁行汤氏“西洋新法历书”《时宪历》。汤若望深得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信任,1655年(顺治十二年)获晋正一品。正一品是什么概念?总督和六部尚书,如果没有内阁大学士或太师一级的另外头衔,只能是从一品。满清名臣林则徐和张树声都当过总督,他们的官阶都是从一品,我没见到是正一品的证据。

顺治十七年,杨光先上疏斥责汤若望“借大清之历以张大其西洋,而使天下万国晓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顺治帝驾崩以后,汤氏失去庇护。康熙三年(1664年)杨光先宣扬“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参弹汤氏“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辅政大臣鳌拜等将汤氏和与他亲近的一众官员处以极刑。四年,京师地震;慑于天谴,清朝将汤氏释放,但其余五名官员仍遭死刑,新法遭废。五年,汤氏病故。八年,康熙亲政,为汤氏平反;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跟杨光先、吴明烜等斗“法”,“…大学士图海等二十人赴观像台测验,南怀仁所言悉应,吴明烜所言悉不应…”。事实证明,南对杨错,西洋历法优越。杨光先被革职,获准告老还乡,后死于归途。新法得到恢复。

经此波折,西洋历法的先进性,在清朝得以确立。清朝钦天监负责人多由西人充任。清朝采取开放、务实态度,比较中西历法,尊重判决性实验的裁决,没有受民族感情左右,没有用政治压制科学。现在那些强迫别国使用“中国新年”说法的人,思想境界远远没有达到清朝的水平。

清朝接受的西洋历法,是历法,而不是日历、格里历本身。当时历法的本质,是天象、日月的运行。西方传教士较好地掌握了日月运行的规律,所以能够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日历,包括“农历”。

公历是中国特有的名称,其实就是格里历。西洋历法的先进性虽然在清初即得以确立,但格里历在中国的普及,在民国时期都还阻力重重。首先格里历的名称就比较刺激人的神经。一直到中共建政,在确定采用格里历的时候,这都是一个焦点话题,毛泽东本人亲自出面表态。公历,好在一个“公”字,世界大同,还分什么华夷?是不是有些自欺欺人?恐怕。

实行公历,“农历”却不能废除,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在“农历”中定义的。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废除了“农历”,所有的节日都转移到格里历中相应的一天,中秋节转不了,因为8月15号一般没有满月。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日本不过“农历”新年了,只过格里历新年——元旦。历史研究是离不开“农历”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历史,都用“农历”。有人写历史文章,不了解“农历”和公历的差异,日期一塌糊涂。尤其是近代,关于同一历史事件,西人的记述用的是公历,当地人的记述用的是“农历”,日期要对得上。这个时候,“中华文化圈”的概念就会进入脑中。那是历史。现在,我们都处在世界文化圈中。

 

据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负责人傅燕宁先生介绍,在1970年以前,中国出版的年历都以翻译“洋历”——苏联和欧美的历书为主。在1960年代以前,中国自己还算不清。阳历,真的就是洋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970年天文年历》,是中国人自己独立编算出版的的第一本天文年历。

现代历算的基础,是天文观测和天体力学。这个方面领先的还是欧美、尤其是美国。公历、日蚀、月蚀等不用每个国家都算,美国算的够准。紫金山历算室的任务,是编算“农历”,据说精度可以达到分钟。

所以要讲“中国新年”,可能还是美国算得更准。能够准确计算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即时位置,就具备了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确定“中国新年”的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强迫别人接受“中国新年”的说法,实在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情。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到底过的什么年?说不清,确实说不清,也没有必要说清。不强人所难、强求一律,尊重他人,世界才能和谐太平,这才重要。

 

2023012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