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习婚姻家庭诊疗的,很多师祖的理论,我们有专门的课程去学习。其中一个是,Salvador Minuchin 的Family Structure Therapy. 他的核心理念是,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内的组织架构模式,会对这个家庭的各类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他说,一个健康的家庭,是需要有 functional hierarchy的。父母必须是领导,孩子必须是服从。还有一个观点是,夫妻关系是主要系统,夫妻和孩子们的关系是次要系统。一个家庭里,如果夫妻关系 SOLID,这个家庭总体的架构稳健。
我是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的,工作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但凡父母关系不错的,哪怕彼此有冲突的育儿理念,也不至于,对整个家庭系统带去致命影响。但如果,父母的一方,或是双方,侧重于次要系统关系,即,联合孩子去对抗彼此,或是,父母关系次要于亲子关系,这个家庭的关系是不健康的。如同肌体一样,如果家庭关系亚健康,就容易出现问题,乃至最终的分崩离析。
我在做心理诊疗师之前,就观察和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很多夫妻生了孩子后,都是分床睡的,因为妻子要陪着孩子。比如,很多妻子,对孩子的关爱和亲近程度,远远重于对丈夫的。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多,不仅可能会伤及夫妻关系,更有可能会有很不好的示范作用,结果会代际相传。
举个例子,我有好几个蛮熟悉的人,其中也有曾经住在我们家的孩子。她们说,她们一直和母亲睡的,直到青春期离开。有个孩子,因为无法和母亲分离,父母已经办了移民,想提前将女儿送过来,那个孩子来了一个月,能哭一个月。妈妈也哭了一个月。要知道,父母也是同在的,只不过住在附近的民宿罢了。那个孩子最终随父母回去了,实在读不下去。语言的压力只是一个方面,就是无法独自面对,没有父母的生活。
还有个孩子,她小小年纪,承载了照顾母亲情绪的使者,因为父亲经常的缺席。三八妇女节,都记得给妈妈送礼物,人在北美,还经常帮助妈妈点外卖,怕妈妈不能按时吃饭。我的确觉得,这是相当的不健康,这种爱是有很大风险的,很容易成为 enmeshed relationship. 即,亲密太多,界限太少。孩子的情绪、决定、价值观都被父母影响,甚至控制,孩子很难独立思考,或分化出,我是谁。父母美其名为,我只是关心你。而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无法成为我自己。孩子成年后,和父母关系调个个,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那么多的子女会控制,乃至主导父母离异后,再寻伴侣的生活,简直是奇了怪了。
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比如,婚后,丈夫的生活重心在工作上,妻子的情感无所寄托,即,想给丈夫,无奈他始终缺席啊。身边正好有个对象,那么需要她。之后,便是恶性循环。丈夫还埋怨妻子不给他情绪价值,殊不知,始作俑者是丈夫自身。
又或是,妻子过于关注孩子,再加上,丈夫没有特别的参与到育儿过程中,妻子身心疲倦,没有更多的精力给与丈夫。这样的话,妻子也是非常委屈的。事情终归需要人做,孩子这么小,需要父母给与关注和培育。妻子如果既要上班,又要陪夜,这本身就很不公平。这里可能夫妻两人都有责任,妻子没有明确提需求,丈夫或认为理所当然。就好比当年我在美国生小儿,我家先生说,他又不能哺乳,晚上理所当然睡觉。我就不干了。我喂一边,吸另一边,喂完一边,我睡去了。他接着我的活干,奶瓶哺乳。
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都是有可能解决的。最核心和关键的问题是,夫妻彼此的理念,你们是否都认同,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如果不是,为什么?
我估计,很多都是代际的模式复制。即,自己的父母,就是和孩子更亲,而不是和伴侣。他们或认为,孩子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永远是自己的,而配偶如衣裳,可以随时脱走的。这个理念是很要不得的,只是很遗憾,咱们中华文化,还蛮有这个历史渊源的。
来美后,我曾经有个华人邻里。说,她暑期要回国,办理家产过户手续。她说,她的母亲很坚持,以防万一。我说,防啥万一。说,万一妈妈百年,家产被父亲给了新的配偶。然后,父亲也无奈何同意的。我的嘴巴是闭紧的,因为是人家的家事。但我的内心是震撼的。这就是我眼中典型的,女儿是自己的,配偶是外人。那位母亲,你就不想想,你的女儿已是超中产,在美过着很无忧的生活。而你若是百年,你的丈夫谁来陪伴?人到中晚年的“爱情”,是要看基本盘的。很难再找到,我愿意跟着你,过居无定所的生活的人,且也不应该这么去奢求。
我想,那位父亲的内心是有悲凉的。我见过那位父亲,满脸不见笑容的。我不知道他为何不争取。抑或是中国的文化?一切都该给子女,自己的生活不重要?这叫什么事啊!
那日看影视,我的后半生,成年子女都是这般逻辑,实在是看不下去。我在某论坛分享,竟然还有不少同学,为此唱赞歌,注意,是在文学城的论坛哦,主要受众是海外华人。可见,文化的力量是根深蒂固的。
而我,对此真的是,不仅不甚理解,也是蛮不认同的。财富在婚姻和情感里,当真是至高无上的吗?我当真觉得,这是舍本求末的短视行为。也不知道是我太傻,还是同学们太聪明。 财富失去了,还可以再挣,情感受损了,怕是难修复。还有就是,老母亲,或是老夫妻的情感世界,就当真那么不重要了吗?成年子女,你有自己的情感生活,你是无法也不应该成为,父母情感世界的填充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我们的父母去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
我也是来自中国,为何我少受那个文化,或是逻辑的影响?我想,一是父母的认知,或是能力,不足以控制到我。我青春期的时候,父亲重病,母亲陪他四处求医。他们无暇关注到我,令我有相对自由的自我成长空间,跟随心意走世界;二是我爱观察、爱学习、爱思考,希望自己做对的事情,尤其是改变代际模式的事情。
既然我可以,同学们都可以。这里,可是学霸无数哦,那么难的学业职业题都解了,婚姻家庭的题,我相信,你们也解得了!前提是,你想不想:)
动力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