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最大的價值
刚看完一本畅销书《金钱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Money),看了没几章,就处处看见我妈的影子。书中作者大力提倡的观念,在这个消费时代被视为清流。其实,作者所提倡的观念一点也不新,那是我妈一辈子身体力行的生活准则。
不可否认,作者的文字驾驭功夫很好,更能举出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几个重要的观念,难怪广受欢迎。
不认识我妈的人,看过这本书之后,也能大致了解我妈妈看待金钱的态度。
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富有的定义和快乐的阐述。
他对富有的定义挺简单的:随心所欲。
这样的富有,关乎于心,和钱的关系不大。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如果以金钱财富定义,他们从来不是富有的人,但是经常让他们感怀于心的是,他们拥有富有的人生。
快乐就比较复杂了。仍然有许多专家学者试图对快乐下定义。书中引用的是心理学家Angus Campbell的定论:衡量快乐最可靠的标准是,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握度。
这就有意思了,富有和钱关系不大,但是钱却可以买一定程度的快乐,因为金钱确实提供了我们对生活的某些控制权,当银行有足够的存款,工作上与老板叫板的底气就比较足,大不了辞职换老板,也不怕马上没饭吃。
这是金钱提供的价值之一。
可是,平衡点在哪里?
当我们利用财富控制生活的舒适度,买更大的房子,更多的奢侈品,同时,是不是也在一点一点的失去控制?
失去对时间的控制。
失去对欲望的控制。
用时间换取财富,用财富喂养欲望。
作者还说,没有花出去的钱,那才是你的财富。
我妈直接教了一个方法:赚一块钱,先存三毛。
这里得说说存钱这回事,许多人存钱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花钱,例如买房、买车。作者存钱主要是为了预防不时之需,我妈还加了一项:帮助需要的人。
我的父母亲没有高收入,一辈子过着极简朴的生活,有遮风避雨的房子,没有华夏,一辆最经济实惠的国民车,可以使用十几年。
他们非常满意自己的生活,永远心存感恩。
追求财富,除了带来生活的舒适,还给了人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作者举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当我们在街上看见一辆拉风的跑车,头不由自主跟着转,这样的回头率不免让开车的人得瑟,其实我们看的是车,不是人。
作者的这一段话正好可以拿来描述我的爸妈。他说:
谦逊、善良和同理心会比马力带给你更多的尊重。
我的父母亲这一辈子捐款的累积总额,可以多买几栋房子。
他们默默无名,是捐款单上的无名氏。
前面的令我觉得自己是“妈妈”同辈人了。:)
“衡量快乐最可靠的标准是,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握度。”太对了了,不然就是有命挣钱,没命享受。到头来也不是自己的。
说到底,“自由”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