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碼農學寫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鳕鱼战争:蕞尔小国,扳倒海上强权

(2025-09-07 08:14:49) 下一个

听过为信念而战,为领土而战,有没有听过为鳕鱼而战?

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这两个国家在1958到1976之间,发动了三次「鳕鱼战争」,战绩3:0,冰岛完胜英国。

冰岛没有自己的军队,而英国,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这结果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怎么回事?

 

事件的伏笔可以追溯到英国的工业革命。拜工业革命所赐,英国的渔船可以到更远的海域捕鱼,比如冰岛的海域,渔获也可以经由铁路输送到内地。炸鱼和薯条成了英国工人阶级最经济实惠的食物,需求量越来越高。到了19世纪末,英国在冰岛附近海域的渔获量,比起其他地方的总和还多,冰岛开始感到不安。

 

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许多国家,特别是英国,全部精力都在应战。冰岛并未参战,也没有其他国家的渔船来捕鱼,冰岛的渔业与经济趁机休养生息好一阵子。

 

二战结束后,英国的渔船又来了。英国过度捕捞鳕鱼,让冰岛开始担忧长此以往鳕鱼就要绝迹了。而渔业又是冰岛唯一的经济命脉,这是冰岛存亡的问题。但是要怎么保护鳕鱼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争取海域所属权,不让其他国家的渔船来捕鱼,才能有效控制渔获量。

 

1952年,冰岛决定把海域增为4海哩。引来英国的反制,禁止冰岛渔船停泊英国海港。英国是冰岛的大买家,这下冰岛的鱼卖不出去了,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第一个看见机会来了的是苏联。这就得说说冰岛的地理位置。

二战之前,冰岛只是个遗世独立的渔村,二战突显了冰岛的战略价值。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之间广袤的北大西洋,冰岛是一个重要的闸口,可以监控两边的交通,包括潜水艇。

冰岛坐在一条海里的地龙上(Mid- Atlantic Ridge),在地龙两边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板块一直在往反方向移动,造成冰岛的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这一条地龙也成功阻挡了潜水艇自由穿梭北大西洋,所以冰岛成了必争之地。

 

冰岛和英国闹翻了,第一个对冰岛抛媚眼的是苏联。美国这才警觉大事不妙,赶紧联合其他北约成员国买冰岛的鱼。算是暂时解决了这次的危机。

 

1958年,冰岛决定把4海哩延长为12海哩。英国当然不同意,其他北约成员刚开始也不同意。这一次英国派了皇家海军护航,冰岛没有军队只有海岸防卫队,海防队对英国渔船发射空包弹试图吓阻英国渔船。英国渔船有皇家海军护航,自然有恃无恐。

皇家海军与海防队介入,危机升级为战争。海防队根本不敌皇家海军,但是,地龙是冰岛的王牌。当冰岛威胁退出北约,美国不得不出手。

战绩1:0,冰岛胜。

 

接下来十年,冰岛和英国相安无事,但是,过度捕捞并没有停止,北大西洋的鲱鱼几乎绝迹,敲响了冰岛的警钟。

1972年,冰岛决定把海域增加为50海哩。

这一次英国不只派了皇家海军,还加派了皇家空军的巡航机。因为冰岛人知道自己的海防队不能硬碰硬,他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在船后面拖了一个铁钩跟在英国渔船后面,当他们的拖网拖满了鱼之后,海防队就用铁钩把拖网剪断。所以英国派巡航机在空中侦查海防队的位置,然后通知皇家海军驱赶。冰岛知道自己没办法靠武力取胜,最后还是甩出王牌,威胁退出北约。

北约出面调停,冰岛和英国再一次达成协议。

战绩2:0,冰岛胜。

 

协议有效期限两年。毫无意外,1975年协议失效后,战事又起,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加温。

这一次冰岛铁了心,要把这持续20年的冲突做个了断,认真考虑退出北约收回美国在冰岛的驻军基地。美国知道绝对不能失去这个盟友,白白把战略要塞送给苏联。

1976年6月1号,冰岛与英国签订协议结束了20年的冲突。冰岛达成所愿把海域推到200海哩。现在200海哩是国际公约。

战绩3:0,冰岛完胜英国。

 

三次「鳕鱼战争」,保护经济命脉固然是动机,冰岛想保护鳕鱼不致被灭种也是重要的原因。

冰岛人想告诉全世界的是:取之有度,用之不竭。

 

冰岛近年成为旅游胜地,山水景观的确独特。更吸引我的是冰岛人在与天争命的同时,学会与天地万物共存。

他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学会谦卑。人类不是万物之主,只有维持生态平衡,人,才能与天地万物共存。

 

北约战舰泊在冰岛的港口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