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中马前卒

中国历史时事和国际政治评论
个人资料
正文

龙应台的呼吁与“中华民国”最大公约数

(2025-04-08 13:05:17) 下一个

   4月1日,知名作家、中华民国台湾前文化部长龙应台女士,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台湾的时间不多了(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表达了对美国抛弃乌克兰后可能再抛弃台湾的强烈担忧,对民进党当局激进台独、对抗中国的立场政策做了批评,也回顾了马英九时期两岸和平稳定的关系、陆台人民密切的往来,呼吁台湾与大陆再次和解,避免战争。

 

   笔者对于龙女士的看法和主张,是颇有同感、很是认同的,也对两岸关系及其未来走向,有些自己的见解要说。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可谓每况愈下。例如自从2022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访问台湾以来,中国解放军就频繁在台湾海峡及周边进行军事演习。中国官方对赖清德等台独人士的批评也越发激烈,并祭出多种制裁措施。

 

   而台湾方面,即便较为温和的独派蔡英文执政时期,就已积极与中国大陆“脱钩”,与美日加强关系。而赖清德执政后则迅速强化台独路线,宣称“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强化日台友好以争取外援,并打击国民党和民众党等较亲大陆的势力。主张台独、敌视中国的势力已成为台湾多数和主流。

  

   两岸官方剑拔弩张,民间敌对情绪也在累积。在互联网上,大陆人与台湾人的骂战天天都在发生,都有对于对方非人化的贬损,同文同种的人民,成为两个相互视若寇仇的对立族群。近日台湾政府和绿营民粹分子驱逐支持武统的“陆配”,也反映了冲突已蔓延至线下。

 

   这样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也并不是许多年里一直如此的。龙应台女士提到的马英九执政时两岸友好热络的关系,就以事实证明陆台并非天生敌对。相反,两岸有着颇为深厚的交流合作基础,只要有契机、双方表现诚意、求同存异,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友谊与和平。

   

   而双方友好合作的基础,正是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台湾绝大多数人祖籍大陆、语言文字相同(仅有繁简字体之分)、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可,以及陆台人民对“中华民国”的好感、“一中各表”的默契,而形成的两岸同一共同体。而“中华民国”正是这一共同体和两岸纽带的关键。

 

    虽然如今中国大陆的国号和法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对于“中华民国”的历史存在及其功绩,并没有彻底否定。在毛泽东时代,蒋介石的国民党被视为死敌,残酷迫害与民国党政军有关的人士,但仍尊奉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先行者”。

 

   改革开放后,大陆官方对国民党的正面评价增加不少,虽仍然强调中共击败腐败堕落的国民党、建立新中国“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的基本观点,但对民国政府及国民党(及其前身同盟会)推翻封建帝制、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1927-1937“黄金十年”建设、抗日战争国军浴血奋战等功劳,都做出一定程度的肯定。而民间对中华民国的好感更多一些。在世纪初至2010年代,中国大陆还掀起“民国热”,对民国历史、社会风尚、文化教育的宣传和追捧达到高峰。

 

   虽然在“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唯一正确道路”叙事等影响下,对于中华民国的肯定仍然是有限的、宣传仍受压的,但即便如此中华民国的历史、政治理念、知名人物也得到相当多来自大陆官方与民间的肯定,可见“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正面形象。

 

  而台湾方面,自1945年以来都是“中华民国”国家实际统治的一部分。两蒋时期国民党实行威权统治,制造了一些镇压和杀戮,但也有有限民主自由,并有力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台湾人民生活水平,有功于台湾各族群人民。虽然自1990年代,台湾本土主义和台独势力日益强大,其代表力量民进党于2000年执政,但坚持自己是“中国人”、认同中华民族身份的,长期(2020年左右之前)都在半数以上。只是他们多数不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认可“中华民国”。那时即便一些倾向台独的人士,也并不激烈排斥“中华民国”及“中国人”身份,而是既认同民国又认同台湾。

 

  于是,大陆和台湾达成的“两岸一中,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以及大陆官方与民间对“中华民国”及国民政府、国民党、国军的部分认可,让两岸有了可以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最大公约数”。

 

   正是暨此“最大公约数”,才有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胡连会”,实现历史性破冰和解。而2008-2016年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在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密切交流、从官方到民间的互信和友好氛围,极大加强了两岸关系,也助推了大陆“民国热”、大陆人对“中华民国”的更多认识和更大好感。而海峡两岸、大陆人与台湾人能实现这样的和平友好、热络交流,关键即在于双方官方和多数民众对“中华民国”有着默契与共识,大家认可同属一个中国、是一家人,相互之间芥蒂减少而信任增加,对于对方作为同胞关爱,就顺理成章的“两岸一家亲”了。

 

   而之后两岸关系的恶化,则很大程度源于双方对“中华民国”由曾经的较为肯定,到变得更多否定,所制造和加剧的两岸割裂。民进党籍的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和赖清德,都更强调“台湾(国家)”、“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和立场,而淡化“中华民国”色彩。虽然蔡赖等人也偶有肯定中华民国法统与历史的言论,但往往只是官样文章,他们涉及台湾独立的言行更频繁和真情流露。

 

   而且台湾民进党政府及绿营人士不仅从统治所属和政治立场上“去中国化”,更在文化、教育、宣传、日常生活中全面和深层的“去中国化”,如修改课纲删减中国历史、大幅增加东亚史和台湾本土史等,将台湾人和中国人(大陆人)明确和严厉的加以区分隔离,去除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传承性,突出“台湾民族”及“台湾文化/价值观”。这就让台湾人从基本身份认同和心理上就疏远大陆、敌视中国,对两岸关系、台湾与大陆的连结性产生了难以逆转的破坏。

 

   而中国大陆在最近十年也减少了对中华民国时期的正面宣传,如反映国军抗战的多部影片(如《八佰》、《援军明日到达》等)的拍摄和上映计划一波三折、多次延迟。大陆政治体制也更加保守化,少了开明多了垄断,支持中华民国或对民国有好感人士并无参政可能,也没有通过媒体和文艺表达的空间。

 

   双方对“中华民国”共识的远离,让两岸少了共同认同的历史、合作交流的桥梁、“一家亲”的载体,剩下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权/对外代表”、“武统台湾”和“台湾独立”、“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这样截然对立的立场及必然发生的冲突。(虽然也有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先生等人致力捍卫中华民国法统、宣讲中华民国功绩、努力维系两岸交流、致力于民主统一的人士及其努力,但杯水车薪,两岸整体关系显然是日益疏离和敌对的)

 

   而龙应台在纽约时报的文章,所怀念的正是两岸认同“中华民国”历史贡献、对分歧能够求同存异、台海风平浪静、人民友好合作、互补互助互利、共同繁荣的岁月,并在今日两岸相互仇视、战争一触即发状态下,对两岸再次共同认可同属中华民族、不要同胞相残的真挚呼唤和强烈愿望。而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正是两岸重新对“中华民国”历史贡献、孙中山先生及其同仁“三民主义”理念、国共两党合作与两岸人民协力实现民族复兴,能够达成共识、相互认可、积极宣传和实践。

  

   虽然在如今两岸政治状况都较为不良、双方剑拔弩张的状态下,想实现这样的共识与和解并不容易,但事在人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正是两岸共同纪念、缓和关系的契机。笔者并不指望强烈本土主义立场的赖清德政府愿意纪念抗战和宣讲民国法统,也对中国大陆软化对台立场、中共包容不同政治派别不抱希望。

 

   但台湾和大陆各界有识之士,无论出于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还是保持和平繁荣的现实需要,都应追溯历史上中国人民的苦难与辉煌,对中华民国的功绩积极认可,让两岸人民明白对方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即便政治制度和历史记忆有所差别,也应求大同、存小异,不重演历史上内战悲剧、不再发生战祸、不再生灵涂炭,台海和平得到保障,两岸合作互助,共谋人民福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根据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模式,台湾被统一是必然的,无法避免。
因为历史上的和与分,其实都没有放弃中华正统。
凝聚社会的基础是文化,这是身份认同的基础。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时间究竟在哪个方面,现在已经不好说了。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赞好文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党,国,中,华。历史性的选择。
2023-06-03 13:18:53

在脱钩脱风险去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定位选边,将决定性地影响自己和子孙后代的未来。

党,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党中央,习主席。

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尤其是大一统政府部门。

中,中国。中国政府统治的疆域,尤其是疆域内的人或者奴隶。俗称,这片东亚大陆的土地。

华,华人,中华民族,血缘上来自于中国土地的人,不论是否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从大外宣统战角度来说,爱华,有民族种族主义情结,是最好的起点。要想不受歧视,华人先要团结一致。然而事实上中华民族并非一个真正的民族,就是所谓汉族也只是编户齐民奴隶的后代。并没有真正上传统上的感情纽带和利益基础。而且由于都是奴隶的后代,组织性很低。所以华人四分五裂一团散沙才是常态和本性。所以要团结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整合,也就是强大的祖国。于是爱华的提升就是爱中。

爱中,为中国崛起而奋斗。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大一统集权政府。才能首先把中国统一和维护为中国。其次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用几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几千年积累下来的领先之路。所以爱中,就必须爱国,爱中国政府。

这么强有力的政府又是靠什么建立的?自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尤其是英明领袖习主席的指引的方向。所以爱国,就必须爱党,爱党就必须爱主席。

所以,只有一脚踏进了起点的陷阱,一系列的百年来千锤百炼的话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引渡到终点,金光灿灿法力无边高高在上的大一统皇帝陛下。


铁杆爱党的是赵家人。他们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吃铁杆庄稼的八旗子弟。他们最多反习,但绝不反党。实际上他们很多是因为要维持党,所以才支持习的。

坚决爱国的是士大夫读书人。他们是次要的既得利益者,是以前或者以后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普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个希望没有苏共的苏联主义者。这些人反共当绝不反国反政府。他们只是想取得那些政府位置,并不想改造甚至摧毁这些位置。这些人甚至比赵家人更加坚决支持和维护大一统。他们只是不满不是他们坐庄。钱学森杨振宁海外民运法轮功等等多数都是这类人。条件合适时极其容易被党招安做官做谍。虽然反对的时候也极其高调,然而其实只是反皇帝不反皇帝制。

非常爱中的是依靠中国这片土地,发财吃饭的双马郭台铭白猴子小粉红之流。离开了这片土地上的人,制度和文化,他们玩不转。活不好甚至活不了。他们也许会抱怨中国政府的种种奇葩政策手段带来的各种恶心麻烦,但是同时也很享受中国政府的种种奇葩政策手段带来的各种商机生机。犹如垃圾堆上的蛆,也许会嫌闻着臭,但是它吃着是真香。

最外围的就是爱华分子。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其实不是不嫌,生为华人,嫌也改变不了。不如站起来以丑为美,以贫为荣。白左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想爬出酱缸证明自己,的确不容易。俄裔,德裔,意裔,爱裔也都折腾了好几代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