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希腊纪行(10) 雅典卫城, 众神之巅

(2025-08-21 04:58:03) 下一个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希腊城邦时代, 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 公元前5至4世纪雅典产生了三位著名演说家和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另有一大群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他们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雅典当之无愧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

雅典卫城(Acropolis of Athens), 被称为高处的城邦,是希腊最著名的古建筑群,是古代希腊的信仰中心,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雅典卫城的大多数建筑都建于雅典的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80年希腊人赢了那场著名的希波战争后,信心满满,开始大规模修建各种神庙,整个卫城全部都是大理石建筑的。

雅典的黄金时代是古希腊文明的巅峰,民主制度、海军霸权、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结合使其成为西方文明的基石。卫城建筑群和戏剧传统至今影响深远;伯里克利的领导将雅典推向顶峰,其《葬礼演说》中的名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准确概括了这一时期的辉煌。

如今的卫城,仍然是雅典不可缺少的灵魂中心,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也可以很容易到达。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朝圣。

早上八点,卫城的售票处刚刚开始营业,门口有大概排了100多人的队伍,我们耐心等候,买好票就赶紧进场。

从卫城西边景点检票入口进入,最先看到的是希罗德·阿迪库斯音乐厅(Odeon of Herodes Atticus ), 建于公元前161年,剧场是以一位罗马富翁的名字命名的,他为了纪念爱妻而兴建了这座剧场。

原本音乐厅是有屋顶的,因为用的是木材,现早已荡然无存了,舞台背后古老的三层背景墙依然矗立。观众席有32排梯形座位,可以容纳大约5000个人。这座剧场现在成为每年夏季雅典艺术节的主要演出场地。

从这座剧场向远处望去,可以看到卫城西南方向的菲洛帕普山和山顶上标志性的纪念碑。那里是远眺卫城全景的好地方。

走过希罗德·阿提库斯剧场之后,很快就来到了卫城的入口——山门(Propylaea)。山门不仅仅是卫城的大门, 也是在卫城建筑群当中与帕特农神庙同等重要的另一座建筑。巨大的多力克柱支撑着山门残存的建筑体,曾经山门下有过壮观的台阶,此时早已在过去数千年的战争中与偷盗中被破坏殆尽。

卫城山门修建于公元前432年,由中央楼、南翼与北翼组成。迎面是6根粗大的多立克柱子隔出的五通道的大门,里面还有爱奥尼亚柱子。顶部由横置在墙上的大理石横梁和大理石天花板组成。

山门的左手边有一座高大的方型纪念碑,最初上面放着一位古希腊国王的四马战车雕塑,后来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女婿兼重要将领马库斯·阿格里帕(Marcus Agrippa)对纪念碑进行了改造,换上自己的四马战车雕像。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原始的雕像均已丢失,仅剩基座。

从山门高耸的石柱中穿过,会感到强烈的压迫感和威严感,不由让人产生一种神圣的敬畏,这可能就是当年统治者想给他的臣民传递的信息吧。穿过山门,回望上山的路,整个雅典城都已经踩在脚下了。

山门右侧高台上有一座不算很大的建筑,这是雅典娜胜利女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公元前420年建成。与帕特农神庙相比,这座神庙体积较小,所以建筑形式清晰可见——优美的爱奥尼亚柱、门楣上的浮雕、 还有折射温暖光润的的大理石本身,都让这座建筑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美感。

雅典人建立这座神庙是为了祈求在与斯巴达人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取得胜利,因此供奉代表战争的女神Nike。 在 雅典人的神话和崇拜中,Nike似乎被看作雅典娜作为战争女神那一面的化身。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之中的胜利女神,正是雅典神话当中的胜利女神Nike。

神庙内原有一尊小型胜利女神像。17世纪,奥斯曼人拆除部分结构,将材料用于防御工事。希腊人自1835年开始修复这座神庙,用了100多年总算基本复原了神庙的结构,目前建筑体上颜色略有区别的白色部分就是现代修复时所特地做出区别的材料。

穿过雄伟的山门后,在一片空旷中,帕特农神庙立即映入眼帘,即使它一直在修缮中,被脚手架包围着,也丝毫不影响它带给人们的强大震慑撼力。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是当之无愧的古希腊最著名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它建于公元前447年,在伯里克利(Pericles)统治雅典的黄金时代,帕特农神庙由大雕刻家斐狄亚斯(Phidias)总负责,两位大建筑师伊克提诺Iktonos)和卡利克拉底(Kallikrates)做具体设计,在伯里克利之全盘监督下,为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建造的。9年后大庙封顶,斐狄亚斯和助手又用了6年完成众多繁复的雕刻。

帕特农神庙是有史以来希腊最大的神庙,也是全部用潘特里克(Pentelic)大理石建造的神庙。大理石的洁白且随光线变化呈现微妙色泽,增强视觉效果。

这座神庙是整个卫城上最大的建筑,相隔几公里的雅典市区里都清晰可见。它是多立克式建筑的巅峰之作,柱式简洁有力,象征力量与秩序。外部有46根多立克柱(正面8根,侧面17根),比例为4:9,体现数学美学。

高高耸立在卫城山顶的帕特农神庙,长69.71米,宽30.86米,高13.7米,四周由46根带半圆凹槽和锥形柱头的多立克式大理石圆柱支撑,每根圆柱直径1.9米,高10余米,为了创造完美的效果,神庙的线条经过巧妙的弯曲,造成一种视觉幻象——地基略向上凸起,柱子向内微微倾斜,这样两者看起来都是直的,正是这种处处都让朝觐者视觉效果达到最好的精准比例使帕特农神庙雄伟而和谐,庄重而富有生气,如此完美的设计让帕特农神庙在建筑史上名垂青史。

帕特农神庙东西两端的三角门楣上都有非常丰富的雕刻,东边三角门楣上描绘的是雅典娜自宙斯的头上诞生的场景,西边是雅典娜在与海神竞争对雅典的统治权,神庙的廊柱顶上环绕四面总共有92幅间板浮雕,这些艺术作品是雕刻史上的精品,虽然都已残缺,但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古希腊 艺术的精髓。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感觉到帕特农神庙的气势,即使看过很多图片,也不如亲身站在帕特农神庙下,仰望那高高的柱子,更能体会出它神圣的魅力和王权的力量。

今天的帕特农神庙被视作希腊历史文化的代名词,更是雅典这座城市的骄傲。然而这座命运多舛的神庙在其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破坏。罗马时期,帕特农神庙被改建为教堂,部分雕塑被移除或破坏。 奥斯曼时期被用作清真寺,增建宣礼塔。1687年,威尼斯与奥斯曼战争中,神庙被用作火药库,一枚炮弹击中了神庙,引燃了里面的火药,帕特农神庙严重受损。

19世纪初期,当时被任命“英国大不列颠苏丹土耳其特使和全权公使”的埃尔金伯爵从土耳其人手中半骗半买,把帕特农神庙上的大理石雕塑大量切割后分批运回英国,现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从这一刻起,关于这些雕塑的争议就再也没有断过,希腊几十年来要求大理石回家的呼声从未断过。

从20世纪初至今,希腊从未停止过对于帕特农神庙及卫城周边遗迹的修复,但无论是由于技术限制还是经济原因,进度显然是缓慢的。今天来到帕特农神庙,就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工地,脚手架、塔吊在神庙的内外随处可见,现代的维修材料也已不同于原始大理石的颜色展示,方便观众区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帕特农神庙的一个特色。

帕特农神庙无疑是卫城中最辉煌雄伟的建筑,而其北边的伊瑞克提翁神庙才是卫城中最美丽优雅的。

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是为雅典国王伊瑞克提翁而建,也是卫城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建筑物。这座神庙虽然不大,但它立于圣山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神庙献给雅典娜、波塞冬和伊瑞克提翁等多位神祇,是卫城上最神圣的宗教中心之一。

传说这里是雅典奥运会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神庙西边这棵象征雅典娜送给雅典人民的橄榄树,是一百多年前奥托国王的王妃种下的。

伊瑞克提翁神庙都是用白色潘特里克大理石建造,柱子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与对面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帕特农神庙形成对照,相互呼应。

伊瑞克提翁神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北边廊柱上这六位希腊少女石柱了(Caryatids )。六位少女都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她们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逸,亭亭玉立,头顶千斤。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所以少女们的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这样会影响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 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闻名。

这个神庙的名字不容易让人记住,但那六个美少女却是记在了人们的心中,少女石柱是这里的代名词。

如今卫城山上这里的六位少女立柱已经不是原物了,而是复制品, 有五个原物在卫城博物馆,另一个在大英博物馆。

巴特农神庙表现出庄严和雄浑,而伊瑞克提翁神庙显得更加优雅和轻松。帕特农神庙的柱子粗犷结实,柱顶朴实无华;而后者纤细苗条,顶部就有了秀丽的卷涡纹。

帕特农神庙再往东有座圆形高台 ,那曾经是宙斯的神位,现在成了观赏帕特农神庙的最佳位置,而且还可以四下扫射雅典城貌,永远挤满了人。

从卫城出来后,我们走南坡,途经著名的狄俄尼索斯剧场(Theatre of Dionysus),这是希腊的酒神,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狄俄尼索斯剧场是世界上最早的剧场,建于公元前6世纪,可容纳1.5万人。当时希腊的统治者在这里举办每年一度的大酒神节,剧场上演悲剧和喜剧,由此奠定了西方戏剧的基础。

这座剧院在罗马统治时期也用于大型型演出和活动,时至今日也只剩下一些石质台阶基座和栏杆。

雅典卫城博物馆坐落于雅典卫城山下,和国家博物馆不同的是,这里主要展出的都是卫城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雕刻为主。

镇馆之宝当然就是伊瑞克提翁神庙上的大理石少女柱了,在一个单独的展厅里展示。这个5尊石像都是真品,少女像高2.3米,长裙束胸,飘逸轻盈,每个少女的衣褶纹路和粗大的发辫梳得都不一样,头顶着奥爱尼亚花边装饰的篮子,个个灵动优雅。

狮子捕牛的雕像,母狮子肚子上的小奶头都刻画得那么细腻逼真。

卫城神庙上的雕刻。

三楼展厅是帕特农神庙的内容,用48根金属柱子按照帕特农神庙廊柱的数量立起,柱子之间镶嵌着神庙柱廊上那92幅浮雕,大部分原件在大英博物馆,这里的是仿制品。东西两面有两个长展台,按照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复制的东西两面山形门楣里的几个雕像。雅典卫城博物馆里,已经为埃尔金大理石预留着空间,等待它们的回归。

站在卫城博物馆的展厅向外眺望卫城,阳光洒在帕特农神庙石柱上,石头仿佛在低语古希腊的智慧。卫城不仅是雅典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