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老柏树说,从1983年开始算,到现在40年,大陆出身(指接受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最后到海外发展的,没有一个拿诺贝尔科学奖,图灵和菲尔兹奖。而从1957年开始,在港台(含国民党时期的大陆)接受教育的,有10人左右拿这些奖,占所有华裔的绝大多数,其中包含唯一的菲尔兹奖丘成桐和唯一的图灵奖姚期智。
为什么?
先说一点,从个人来说,不要以诺贝尔奖为目的。这是我听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委之一的一个老太太说的。她说,物理学有很多重要成果,而评委一年只能选择一项成果,几率很小,做学术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以诺贝尔奖为目的就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作为一个群体,为什么大陆出身在海外的人没有一个拿诺贝尔奖?
第一,缺乏对权威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在青少年时期形成而定形,相当于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而主要是高中时期。而中国大陆的教育缺乏质疑精神。
第二,人穷志短。民国出国留学的人大多衣食无忧,而我们出国留学时大多经济窘迫。更可恶的是当时的国家教委还要收培养费,目光短浅,视野狭窄,这个行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才被废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好处,不单单是贸易,而是废除了许多阻碍社会进步的法规。
第三,现在出国留学的目的多样化了,不局限于学术研究。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边上一个生物博士说,诺贝尔奖不到一百万美元,不值得为之努力。他最初參加了一个人类基因测序的初创公司,在股票高位卖掉股票,然后辞职去沃顿商学院读了个MBA,转行成了天使投资人。
顺便说一下,诺贝尔奖、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学院,这些评选也有圈子。这个圈子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和西部,中西部地区比较少。我读博士的一个美国中西部大学,对这些兴趣不大。比如,我以前所在的国家实验室有一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实验室过了一个星期才发一个新闻发布。我的一个老师,很早就是公认的行业泰斗级人物,直到退休前才成为美国工程学院院士。
我没有读过《易经》,不作置评。
你从哪里看到我指责中国文化了?老一辈港台留学生更能代表传统中国文化。
不过估计中餐还是会吃的。
如果是少年班的出来骂,我倒是觉得可以理解,因为他们12-15岁未成年时就被当试验品(全世界都知道培养天才的难处,那是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的,并且配合了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我认识3个天才(同领域的),2个华人,1个白人,都是父母亲自陪伴直到20岁后(有一个单亲的,父亲辞职后全职陪伴),3个人中1个18岁拿博士,2个19岁拿的博士,其中2人成功,另一个做了几年就完全放弃了,连我都远远不如(无论是文章的质量数量还是引用数)。
对大部分在国内成年或接近成年(17,18岁)后上大学的,不应该只是骂,因为当时已成年,自己应该开始有点判断力了。
有些人整天在骂,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不行,共产党的教育制度不行。再怎么不行,毕竟还出了两个土生土长的,不会说任何外语的诺奖得主(屠呦呦和莫言)。用了四十四年的时间,中国最出色的那些学生中出国留学的上百万人中,依然颗粒无收。有些人十七八岁就出国留学了(科少年班),还在那里骂说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制度把他们耽误了。人家匈牙利妇女卡里科三十五岁才离开祖国,身上就带着二百美元,她为什么能成功?匈牙利的共产党教育为什么单单就没有耽误她?
杨振宁李政道的大学教育,是在中国近代条件最艰苦的西南联大时代,现在中国哪所二、三流大学的条件,都比当年西南联大好百倍。你可曾听过这两位大师整天在那里抱怨“中国文化中国教育中国制度都是糟粕”吗?更有意思的是,“唯一的菲尔兹奖丘成桐和唯一的图灵奖姚期智”还有华人第一位诺奖得主杨振宁,现在却回到中国工作。为什么?是他们喜欢糟粕,喜欢专制,喜欢封闭吗? 汉语里有句骂人话,“狗眼看人低”。
59年前中国队已经能进前3名了,可以说是世界强队了,但从上到下都知道没拿过世界冠军根本不能算真正的顶级强队 --- 直到59年容国团男单和61年中国队男团夺冠。
中东和黑人没拿过诺奖,是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贡献。贫弱的印度早在1930年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奖了,后来在医学化学经济学都有斩获。
红卫兵的造反是奉旨造反,不能质疑领袖,打倒了大批权威,是暴力,用拳头和棍棒打倒。这是迎奉上意,与质疑权威精神不是同一个东西。
质疑权威,是以平视的态度,以事实和逻辑来质疑权威。
对于一个群体来说,硬核诺贝尔奖确实可以作为科学研究水平的标杆。
但具体到某一个成就,或者某一个人,因为概率的原因,误差较大。也就是说,不能用诺贝尔奖来评价某项成果的重要性。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不能说它不重要。张三得了诺贝尔奖,而李四没有得诺贝尔奖,并不能说张三一定比李四水平高。
不知道ChatGPT会如何回答?
我说的不以诺贝尔奖为目的是就个人而言。如你所说,这对所有族裔都是一样的。
探讨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原因是很难的事情。
比较港台(含国民党时期的大陆)及大陆出国留学的前40年左右,最公平,前者从1945年左右到1983年,后者从1983年到2023年(应该是1978年,但为了凑个40年用的1983,算起来我给大陆学人的时间更长,丛78年算,整整45年了)。
中国大陆留学生出来的时候,台湾在美国读基础理论专业的留学生很少。比如我读博士的大学大约有三千外国学生,我在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没有见到一个台湾留学生。
而大陆留学生在基础学科的数量上应该高于民国时期的留学生。
======================================
确实如此。诺贝尔奖不到一百万美元,还是小概率的事。
掏粪挣到几个百万美元,是大概率的事。
年青时还想过诺贝尔奖的荣誉,到了还是视金钱如粪土--掏粪。
同样的数据,看你怎么 spin。
同样的数据,也可以说:
“从1987年开始算,到现在36年,台湾出身(指接受大学教育)的,没有一个拿诺贝尔科学奖;而大陆出身(指接受大学教育)的,则拿到过诺贝尔科学奖。”
然后再列出三条,论证台湾出身(指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为什么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没拿诺贝尔科学奖。
像这样把条件捏来捏去,最终捏出事先想要的结论,在国际、国内政治界已经是见得太多了,在科学界是不是也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