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很美

评论时事,发表观点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全球化回归Globalization而非Sinolization

(2023-11-19 17:57:36) 下一个

本文摘要: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非赢家。但这个利好是一个橡皮筋,抻过劲会断裂;

----贸易有一个发达程度差,汇率与关税是调节器,但中国把好处都吃尽了,WinWin赢了二次。

----中国几百年内不可能成为世界霸主,受几个明显的短板制约,消费观念,政治体制,发展模式,认知水平。

            近40年来,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没有之一。中国在正确的时机,实行了正确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成功地搭上了Globalization这趟顺风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成就,在西方人觉醒之前,中国已经悄悄借力把 Globalization整成了Sinolization, 发展势头似乎不可限量。

            甚至有人,特别是中国的吹鼓手们,硬是总结出来所谓的“中国模式”,单方面以GDP论英雄,一个数字指标看终生,这种虚幻的概念是完全不存在的。纵观历史,不要说太远,就是“亚洲四小龙”,在六十年代经济起飞时,也都创造出了经济连续高速增长的奇迹,所以,经济高速发展,不是中国的专利,唯一不同的是中国的体量巨大,连续增长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是,这种体量的虚胖,即便是剔除政治因素,也是不可持续的。

            无疑,中国的发展完全是依靠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西方世界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排头兵,他们也同样有过经济发展的高速成长与积累期,否则他们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领先地位。

            在重大机遇面前,一个国家只要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仅仅需要做好必要的内部调整,去努力适应,而且尽量去除或暂时遏制一些与潮流不符的东西,就能够乘风破浪,一飞冲天。历史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中国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如果单单计算获利绝对值,中国这40年的成就无疑令其它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诚言,过去的40年,整个世界都在进步,但就单看数据,乃至势头而言,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受益更多,基本上可以说,Globalization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只不过连全球化的倡导者也万万没有料到,这场重大的历史变革,逐渐演变成了与其初衷相悖的结果,简称为 Sinolization。为什么说相悖呢?因为顾名思义,全球化的结果理应是利益均沾,世界有那么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过亿的就有十多个,假如偏偏只有中国暴富,显然是哪里出了偏差,结果是不合理的。

            让我们回首40年前,当时发生了什么。还记得一本当时的必读书目,叫《第三次浪潮》,1980年出版,由美国作家 Alvin Toffler所著,根据托夫勒的定义,发达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是第二个浪潮。而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就称之为“第三次浪潮”。正是这股浪潮,把中国推上去了,因为西方都去玩信息了,剩下的低端产业只能是向外转移,主要是向欠发达国家转移。对中国来讲,正好一个大馅饼砸在头上。

            这股汹涌的经济发展浪潮,具体的实践模式就是经济全球化。德裔美国经济学家Theodore Levitt于1983年提出了“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的概念。他认为世界经济将会进一步融合,而会逐渐淡化疆域的隔离。作者的本意是经济的活跃度将由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扩散,从而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恐怕连作者自己也未曾料到,推动全球化的结果不是机会发散,而是更加集中,机会都跑到中国了。当然,这种机会聚焦中国的现象自然有其历史原因,这是资本的贪婪与趋利避害的自然结果。假如中国不是在习近平上台后昏招频频,似乎今天中国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令投资者难以抗拒的外商投资环境与政策。很多政策包括优惠,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镜花水月,但当初的确是真的,特别是台商,切实体验到了其中大大的利好,几乎所有的台商,只要到大陆发展,闭着眼睛都发财,遍地都是机会。假如《反间谍法》于1978年发布,结果就没有结果了。

            一句话,当时的中国,具备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所有条件,人口红利,政策倾斜,地域广阔,加上中国人的勤劳,迅速形成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供应链。中国供应链的整合程度,估计今后世界其它地方再也不会有了。

            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令国际资本垂涎欲滴。哪个品牌尚未在中国运营,都不好意思叫跨国企业了。当初挤破头进入比今天撤离的速度还快,生怕迟了一步会措施大把利润。

            还可以举出很多。下面该轮到枯燥的数据说话了。

            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2020年左右的变化。

            几个现象:

            第一个讲增速,中国最快。从1977年到2022年,中国的GDP从170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近18万亿美元,增长了100倍!而同期,美国的GDP从2万亿美元,到2022年的25万亿美元,仅增长了12倍。再看财富增量,中国从1977年到2022年,GDP的“增量”总和为18万亿美元,而美国以其原来就有的巨大体量,增量总和也只有23万亿美元。换句话讲,就财富增加而言,40下来,中国的财富总量增加与美国差不多,想想一个穷汉一夜之间赚了那么多的钱,那种“暴富”的快感有多么爽!让这个人不头脑膨胀也难。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速公路与高铁四通八达,而美国看上去总是那么破破烂烂。当然,中国失控的巨额债务也夸大了这种泡沫繁荣的景象。

            第二点就是,地球上的生意都让中国人做了。2021年,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全球贸易总额中国6万亿美元,美国4.7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中国为13.5%,美国仅占10%,其它的国家根本就不在这个数量级上。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才区区20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为0.8%,列第29位,同年,美国,西德与日本,分别占世界贸易的17%,10% 和7%。考虑到世界经济的总体量在增长,今天中国独占13%,体量相当可观。

            说到第三点,地球上的钱,都让中国人赚了。由于总量封顶以及零和效应,钱都让进了中国人的口袋。自1978年来,中国外贸总出口达38万亿美元,顺差6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进口总额近60万亿美元,贸易逆差近20万亿美元。加上外商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应该是10万亿,而不是3万亿美元,这件事单说。

            读到这里,好像是在为中国唱赞歌,非也!下面要说But!

            本文的重点是要说明,中国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无论2012上台的那个人是否习近平,中国经济都不可能按照以前的增速持续增长。

            为什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特别要指出的是,最近中国经济上的所有麻烦,都源自于,就是中国对经济发展的几个最根本的问题认知出了差错,甚至可以说是无知。一个领导人的出现只会加速或延缓这种危机的爆发,而不可能根除之。

            首先,中国对于贸易的平衡有根本性的认知错误,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天经地义,永不停息,理所应当的。中国的富裕是人民勤劳致富的结果。大错特错!

            让我们来理清一个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贸易的平衡问题。假如地球上只有二个国家,一个富国,一个穷国,富国的富裕程度是穷国的8倍,二国的货币汇率是8:1。有一项低端工作,比如扫厕所,假设二国的工资绝对值都一样,富国的工人每天挣100元,穷国的工人也是挣100元。由于清洁工作必须在本地完成,不能交换,那么,二国相安无事。但是,假如这份工作是制造业,比如生产鞋子,情况就复杂起来。假如二个国家的生产成本都是每双鞋20元,如果鞋子供应本国市场,没有贸易,那也没有问题。假如鞋子是做出口的,麻烦就来了。富国的鞋子到了穷国,就会变成160元,穷国的人根本穿不起。但是,穷国的鞋子到了富国,成本只有2.50元,富国的消费者爽歪了。

            麻烦就在这里。当富国的消费者享受低价鞋子的同时,富国的所有鞋厂都倒闭了,工人失业了,人们都没钱了,市场也会萎缩,人们反而买不起鞋子了。

            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富国必须同时做这二件事,关税保护和出口高端产品,即对穷国的廉价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提高富国自产商品的竞争力。所以,那些指责川普对中国追加关税是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支出的说法是错误的,增加关税直接打击的是穷国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商品立刻失去了“廉价”这个唯一的优势,一旦穷国失去海外市场,他们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便会遭到重创。对富国来讲,关税收进了国库,最终会以其它形式还财富与民。

富国还必须同时做一件事,就是增加自己的高端产品出口,包括服务,比如出口飞机和软件。只有这样,富国才能够把向穷国购买廉价商品而支出的大笔外汇给挣回来,否则,富国长期贸易逆差,最后就没有钱再进口了,穷国再也拿不到订单。这就要求穷国必须向富国开放市场。

这里不是说富国是雷锋,帮助穷国发展,富国的利益是,把穷国纳入自己的市场,等于扩大了经济规模,拉动了自身的增长。但是,入世20年下来,中国只是享受了西方给予的国民待遇,向西方倾销廉价产品,而西方的高端产品却仍然被中国课一高关税,比如汽车。这是严重的贸易不平等,也是川普发动贸易战的动因之一。

以上示例说明了二个问题,

第一是发展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西方开放市场的结果,而非人民勤劳。一个简单的推理,假如一个民族只要勤劳勇敢便可致富,文革期间中国人民照样是勤劳勇敢呀,为何没有发财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勤劳勇敢,为什么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富裕起来呢?简单的答案就是,西方向中国开放市场是充分必要前提。

这个结论的意义还在于其“反之亦然”,就是你跟西方对着干,人家向外转移打单,你的经济就会收缩,还有可能返贫。

第二是贸易平衡。它有二层含义,第一,穷国必须向富国开放市场,以便富国回笼外汇。这方面中国做的非常差,没有认真履行入世协议,比如美国的软件不能自由进入中国,中国没有采购足量的美国农产品,总之不对等。导致美国长期巨额贸易逆差,不堪重负,每年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没有哪个国家吃得消。

第二是要有足够的贸易天花板意识,即外贸增长走到尽头之前,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适应新的局面。重要的是,这种调整必须首先搞清楚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点,尽量做到平稳过渡,双方共赢。假如自己实力上不占优势,还必须做出必要的让步,以维持自己的现实利益。中国恰恰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期出了问题。

所有问题的根源,中国是“受益者”,而非“赢家”。中国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者,将来也不会是。

            这样讲绝对不是文字游戏,这种心态上的微妙变化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带来观众对其反作用。你骄傲了,翘尾巴了,得意忘形了,别人就会联合起来抵制你,这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因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西方国家只要略施小计,减少对中国低端产品的进口,同时限制对中国高端技术的出口,中国经济会立即进入衰退,不跟你玩了,道义上和规则上完全没有毛病。

            这方面日本早已给了中国正反二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可惜呀,中国一点也没有汲取,日本的错误,照样重复一遍,好的一样也没有学会,比如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相对收敛,没有动不动就给别人“指明方向”。日本从来都是把自己定义为受益者,包括二战的战败也看成是民族长期受益的开始。有了这种心态,美国才有可能真心帮助你。再看中国,好家伙,地球都装不你了。不自量力的说,“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得下中美二个大国”,一个人要多么无知与无耻才能说出这句话呀。美国从来也不能容忍与你共治太平洋,日本当年的惨败就是因为动了这条念想。太平洋只有在美国独家监管的前提下方可太平,南至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心是夏威夷,北面是日本,韩国,这是美国精心编织的利益版图,别人不得染指,否则就会有麻烦,只有在“安全”上完全合拍,才会有发展经济的基础。就连日本也不敢在太平洋造次,除非接受美老大派活儿。

            说回贸易。穷国在经济发展时,必须时刻保持自律,即不能轻易触动富国的高端利益。比如,汪洋主导的“腾笼换鸟”,这里面有一个操作细节,不能触碰西方的核心利益,比如芯片,否则一定会招致报复。换什么鸟,搞什么新笼子,都必须万分小心。最近中国的汽车出口超越了德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要小心了,随时可能会招致西方的强烈制裁,他们的理由足够多。汽车产业是西方传统的支柱产业,这个奶酪碰不得。

            中国面临一个二难问题,即低端与高端不兼容。比如,中国要想出口一亿件衬衫,就必须允许美国有出口一架飞机就能实现贸易平衡的优势。假如中国自己造了飞机,那一亿件衬衫就卖不动了。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都要吃饭,必须出口一亿件衬衫才能维持政治稳定。但是,中国又羡慕别人的高端优势,也想搞高附加值的东西。就是没有人去认真评估,西方世界对中国染指高端产品的忍耐极限在哪里。

            国际贸易的上限在哪里?假如你以为是直到消费者不再需要产品,或者出口国产能饱和了,那就理解错了。真正的贸易上限是,富国能够生产几架飞机,同时穷国能够买得起,这个交易额就是国际贸易上限。换句话讲,这个上限是一个受双向支付能力制约的一个折中值。

            注意,这里的时间顺序非常重要,它的发力点必须出自富国,先由富国向穷国采购一亿件衬衫,然后穷国用创汇额度去购买飞机,富国实现贸易平衡,再去买一个亿件衬衫,这个顺序绝对不能颠倒,比如,不可能指望穷国先去买一架飞机,它没钱。也可以这么理解,穷国买飞机的钱是富国给的。由于这种顺序,实际上穷国对富国有一种依存需求,富国是穷国的附着体。

            中国的最佳国策是,永远安心于低端产品的国家利益定位,确保大基数人口有饭吃,然后,小心翼翼地在不惹恼西方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高端产业。要明确一个天条:在真正掌握世界命运之前,任何的摧毁西方高端产业的尝试都是在自我摧毁。

            中国今天有钱了,可以启动内需呀。错!中国人只有在出口旺盛时才有消费能力,它自身不可能产生消费。关于这个问题,另文论述。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简单来讲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国民进入中等收入,成本提高了,商品卖不动了,跨上发达国家,底蕴不足,一时上不去。再退回穷国,人民心不甘。原来供楼的一个高端住宅,面临断供,麻烦就大了。

            中国最大的失误是杀鸡取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Globalization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中国的战狼叫嚣,好比是挥舞菜刀斩向母鸡,让母鸡感到了威胁,母鸡给吓跑了。说实在的,中国明显感到自己不差钱时,并不在乎这只母鸡,因为中国自信这只母鸡必须呆在中国的笼子里,否则会饿死,即便是母鸡跑了,中国自己会孵化出产蛋更多的母鸡。多么严重的误判。Globalization这只母鸡是汇聚了西方世界几百年的文明科技进步的结晶,中国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复制,母鸡到别处去,条件暂时差一些,但避免了被宰杀。对中国而言,“蛋”没了,马上就面临吃饭的问题。

            看待中国问题,必须有一个基本假定,即中国自身不可能产生经济动力。“内循环”就是一句鬼话,假如中国可以靠国民消费拉动经济,1978年就不必搞改革开放了,直接号召人民天天下馆子,吃完饭就去修马路,GDP不就一下子窜上去了?

            有人会问,今天中国有钱了,怎么还不能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呢?答案是肯定不行,另文叙述。

            有人提出,给老百姓发钱,经济就会被刺激起来。这要有多么无知才会出如此馊主意呀。要是撒钱能够救经济,那还要经济学家干什么?多开几个造币厂不就得了?说句绝对的话,一个非洲国家,只要肯印钞,三年后GDP就超过了美国,可能吗?

            有人说了,西方国家在疫情期间都在给老百姓发钱,效果不是很好吗?是的,不要忘了,西方国家没有相当于GDP三倍的债务!!!

            所有的经济问题都离不开一亿件衬衫与一架飞机这个简单的比喻。

            所谓Globalization,理想的情况应该是这样,

            全球化分工,西方做高端,发展中国家做低端;

            生产基地相对分散,不能过分集中于个别国家;

            穷国发展的结果不会给西方国家带来安全隐患。

            但结果却出现了Sinolization,表现为:

            几乎所有的低端产业都集中到了中国,而且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任何产业,只要拿到中国以外的国家生产,都会遇到配件不齐的短板。凡是热销的产品,中国货便以极低的价格充斥市场,另其它国家寸草不生;

            中国在完成了低端产业整合后,开始逐渐挤压西方的高端产业;

            中国在积累了一定的外汇储备后,开始充当大国领袖的角色,挑起地缘政治冲突。

            这就是说,把橡皮筋给抻断了。

            对于目前这个新局面,中国显然准备不足。中国经济遇到的麻烦是人为制约与自然调整二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自然调整,就是中国把市场上的钱都赚走了,WinWin赢了二次。世界再也没有更多的钱让中国维系过去的高速增长了。俗话说,发展遇到了天花板。

            所谓人为制约,就是中国翘尾巴了,太狂了,别人不高兴,连忙把低端产品向其它地区转移,高端产品不让你碰,发展势头强如中国,也承受不住这双重打击。

            而且,这个去Sinolization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才刚刚开始。

            嗷,提一嘴中国的天量债务吧。中国到了巨额债务的偿还期,任何中国的产品,都含有大比例的过去的债务,假如西方还像当年那样屁颠屁颠往中国跑,等于直接或间接的替中国政府还债。洋人有那么傻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半生淡 回复 悄悄话 很优秀的文章!
Unix1998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文章有道理,同感,
就是感觉,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否自己当美国,第三世界国家做当年的中国 。同时中美合作,把世界经济分成三个世界:第三世界,中国(新第二世界) ,美国 第一世界。

个人觉得值得进一步研究,是否可以以此思路找到中美共存的方式,避免战争 ?
goodmum 回复 悄悄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勤劳勇敢,为什么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富裕起来呢\",中国宋朝GDP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的贫穷是清朝的没落 西方工业革命兴起,从鸦片战争开始,失落的2世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