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猎

冷眼观世界,静心坐井中
个人资料
齐风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登顶珠峰?给够钱,夏尔巴人把你抬上去的吧

(2024-06-01 22:58:51) 下一个

多年前曾经有一个笑话。一位宇航员乘坐航天飞机从太空返回地球,得意地跟他老爸吹牛逼:“我绕地球转了两圈。”宇航员的老爸头也没抬,对儿子说:“我都绕太阳转了80多圈了,今年我还要再转一圈。”

前些日子,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老弟给我们看手机里的照片,很牛逼地说:“这是我在珠峰峰顶。”

没想到,另外一位老兄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夏尔巴人把你抬到了什么位置?500米还是200米(距峰顶)?”

那位老弟脸上一红,讪讪地说:“最后那段是我自己上去的。”

那位老兄也说:“照片当然是真的,你有我也有。只要有钱,随便找几个夏尔巴人就能把你给抬上去。”

为登山者背装备的夏尔巴人

我听到这段对话里,还是将信将疑。今天早上看到一条新闻,就是珠峰登顶处出现了大拥堵。从现场流出的视频看,数百人沿着一条路线缓慢登顶,现场堪比旅游排大队。

原来,5月21日7时许,珠峰峰顶附近希拉里台阶路段发生拥堵,一处长约1米、宽约0.5米的路段发生塌陷,5人坠崖,其中2人身亡,另外3人爬上悬崖生还。

报道称:21日一早,天气晴朗,成功登顶的登山向导马拉(当地夏尔巴人)带着客户(注意,是带着客户)准备下山,却目睹了惊险一幕:狭窄的“世界屋脊”上,登山者拥挤着排成两列长队,一路是向上登顶的,一路是登顶后下撤的。早上6时许,在距离峰顶不远的希拉里台阶附近,一处冰架突然断裂坍塌,将站在冰架上的5名登山者拖了下去。3名登山者险些丧命,但他们努力抓住绳索自救。马拉25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冰架断裂前后的视频,并记录道,“遗憾的是,仍有2名登山者下落不明。”

据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消息,经确认,两名不幸坠亡者是40岁的英国人帕特森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

死亡的登山者没有系安全绳。从大本营到珠峰峰顶一路上都设有安全绳,登山者身上配有锁扣,与安全绳相扣,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坠落、保证安全。

一路上,夏尔巴向导会反复提醒自己的客户挂锁。但是挂锁的操作过程无比繁琐,操作一次要花费15秒左右,一段路可能要频繁操作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有的人是嫌麻烦掉以轻心,没挂锁。

每年3月至5月是珠峰的登山季。这段时间气候转暖,能见度提高,雨雪天气较少,适合登山者冲顶。希拉里台阶正是通往峰顶的必经之路,人山人海的珠峰上,出现拥堵可想而知。

今年珠峰冲顶的时间窗口比去年要长,获得冲顶许可的登山者为421人,但实际人数远不止这些,因为还得加上带领登山者冲顶的向导。

在这些登顶人当中,夏尔巴向导一年就登顶三次。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高达8848.86米,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探险家的终极目标。那么,谁是珠穆朗玛峰登顶第一人呢?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第一个登上了珠峰。

但实际上,同时登顶的除了埃德蒙·希拉里,还有一个名为丹增·诺盖的夏尔巴人。

当年,埃德蒙所在的英国登山队,聘请了103个夏尔巴人为其指路,搬运器材。没有夏尔巴人,这支登山队不可能登顶。

然而,埃德蒙因此名留青史,而夏尔巴人丹增·诺盖却成为了配角。

现代意义上人类攀登珠峰的历史,夏尔巴人都付出了巨大努力。1956年,瑞士登山队在大批夏尔巴人的支援下,于5月23日,先后分两个组登上了珠峰。

有了夏尔巴人,登顶珠峰不再仅仅是职业冒险家的专长,而是成为普通人就能够完成的一件事。

过去的20年里,登上珠峰的人数呈爆炸式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全球共有6098人登上过珠峰实现过10657次登顶。

登顶人数一直增加,死亡率一直下降,这离不开夏尔巴人的努力。

夏尔巴人,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夏尔巴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海拔地区,以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为主要生计。夏尔巴人数量很少,截至2020年仅有10余万人,大部分人生活在尼泊尔,在中国西藏境内有约4600人。

长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夏尔巴人的身体发生了变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夏尔巴人体内有十多个特别的基因,其他普通的基因也与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不大一样。具体来说,他们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高、血压低。即使在低氧环境中,心肺功能依然强大。同时,为了在喜马拉雅山脉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夏尔巴人还掌握了各种技能。其中,就包括登山。普通人在海拔6000米以上步履维艰,夏尔巴人却能背负36公斤的物资来去自如。

去年5月,两位夏尔巴人各自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46岁的巴桑·达瓦·夏尔巴第26次成功登顶,53岁的凯米·瑞塔·夏尔巴随后实现了第27次登峰。

登顶珠峰速度最快的是夏尔巴人派姆·多吉,用时8小时10分钟。

同样的线路,专业登山员一般需要三到四天。

在珠峰停留时间最久的也是夏尔巴人,长达20个小时。

99%的登山者在珠峰的停留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

普通人眼中的登顶挑战,不过是夏尔巴人的生活日常罢了。

登珠峰,本来是只属于冒险者的游戏。但最近几年,却变得愈加“接地气”,参与者越来越多。即便是攀登珠峰的费用连年上涨,也依然无法阻止这一趋势。

2016年的费用是每人35万元人民币左右,2019年已经上涨到了45万元。

只要有钱,登珠峰的门槛其实很低,一个围绕攀登珠峰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这一产业链的主角,正是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沿着珠峰攀登路径开设了餐馆和旅社,为游客提供基础的服务。夏尔巴人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攀登。具体来说,他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提前探路:根据登山者的经验水平和天气情况确定最佳的攀登路线,必要时还要重新铺设安全绳,搭建绳梯。

准备物资:为登山者准备足够的食物、水源、氧气瓶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冲锋衣、保暖衣、登山鞋等专业装备。

陪同攀登:陪同登山者攀登,提供必要的安全支持和指导,乃至救援。

在3个月的登山季里,一名经验丰富的向导可以挣到1万美元。因此,在尼泊尔,很多夏尔巴人一家三代都从事登山工作。

有人说:“只要钱给够,夏尔巴人能把你抬上珠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赞夏尔巴人!有部纪录片《夏尔巴人》,我借此也写过《像孩子爬上母亲的膝头》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908/4393.html 供参考
xiaoxiao雨 回复 悄悄话 for the sake of fam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