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客

忧国更忧民,不吐不快。虽无力补天,不妨针砭时弊,也是公民义务之一。
个人资料
正文

登泰山-看俞大維、李鹏的勒石

(2021-11-20 07:57:28) 下一个

《登泰山-看俞大維、李鹏的勒石》

一个外国出生的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能与大人物有什么交集?不信?还真有一点点。

那年突发奇想: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这么大,没登过泰山,算什么‘纵横客’?打定主意:天下名山觅遍登。越洋飞机于是盘旋,降在沿海机场,转火车到达山脚的泰安站。

登山说起来容易,独行徒步上石阶7000 余,对体力是个考验。虽自小几度受过运动员严格训练,爬到最后几级也是双腿麻木,硬挺着登了顶。从南天门还要再上一层,好在不那么陡了。只有青天在上,景色空阔;环顾四野,齐鲁皆在眼底,荡胸生层云,如画般大小山峦起伏,再无此山高。登过此天下第一山的人,自有抒发不尽的豪情壮志吧?

回味经过的岩石上,有很多丰润浑厚,气势壮观、宏阔的大字石刻,多乃颂泰山之雄伟:如“登泰观海”、“天日苍茫”、“呼吸宇宙”、“置身霄汉”、“青碧丹崖”、“泰山乔岳”、“俯仰乾坤”、“天柱东维”、“与国同安”、“可摘星辰”等,其中不少是各代帝王的题刻。不知何故,毛没登过泰山,也没勒石。有两句话也是拍马小人刻的,未经本人授权,是赝品。

字数多的文人雅士题字,林林总总的不少,风雅有韵味。也有兴之所至, 大片‘题词’之现代名人。字写得最差的当属曾位居总理的李鹏先生。无论谁来评说,也根本超不过普通中学水准。内容不过是党八股的陈词滥调,非要勒石,永远献丑。字写得好的是俞大维先生,扎实的古今中外文化修养,溢于言表。俞先生和我隔了几代人,不太了解,只知道是两岸学界公认的前辈高人。一位朋友给我补课,来了一个email ,才惭愧自己孤陋寡闻。今愿与诸君分享: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中共用沿海各据点340门苏制大口径火炮,突然疯狂轰击金门,24小时落弹5万7400发。金防部陆海空三位副司令官抗日名将吉星文、赵家骧和张杰被炸死,时在金门巡视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也被炮弹炸伤头部。据说,共军有情报知道俞大维当天在金门,故第一波炮击即集中金防司令部,意欲杀俞大维而后快也。

星移斗转,换一个场景,四十一年后的北京,1999年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大会,表彰研制「两弹一星」有贡献的元勋23人,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代表致答词,他开宗明义说:

“今天受奖者大都是七十岁以上的第一代科学家,在座者有第二代梯队及第三代梯队,我们第一代梯队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成就交出了一张成绩单,算是对国家的期望有了一点交代。在此我要特别告诉大家,有三位先贤前辈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感恩与怀念的,由于他们三位的远大眼光,以及培育人才的宽宏胸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才有今日的开花结果。”

是哪三个人呢?钱学森说:

“第一位就是俞大维先生。例如在场的受奖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孙家栋、黄纬禄、徐兰如、沈正功及谢光选,都是在俞大维的兵工厂及研究机构工作或出资送出国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

听到这里,在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报以热烈掌声。可能这位科学家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一时也影响了政治人物。

钱学森表示感恩和怀念的三位前辈,都是著名科学家,他们是:俞大维、吴大猷和翁文灏。吴大猷曾任中研院院长。年轻的人可能不太知道翁文灏,他是有名的地质学家,后从政担任过行政院长。1949年大陆巨变,他到法国避难,1951年回大陆,1971年辞世。

钱学森提到三位先贤,但是他特别强调俞大维博士:

他曾就读美国哈佛大学数理逻辑博士,德国柏林大学听过爱恩斯坦讲相对论。回国救亡,以学者身分受邀从政,于1933年初担任国民党时代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主管全国军火武器之研发与生产制造。俞先生上任后,中日大战一触即发,不可避免,立即从德国、瑞典及捷克等国购买先进武器,弹药、枪炮材料,引进有关科技,大力整顿金陵、汉阳,巩县及上海等各大兵工厂之生产方法,革除陋习,并有独到的创见与建树。

钱学森有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他推崇俞大维说:

“俞大维深知工业的发展,要在科技研究方向扎根,所以在抗战军兴之前,即成立许多研究发展机构,如理化、应用化学、弹道、精密工具和光学等研究所,并高薪聘请德国弹道学权威克朗兹(Cranz)博士来华教导协助,同时在国内延揽理化方面专才随克朗兹工作,培育了许多兵器与弹道方面的人才。1937年中日大战爆发,俞大维奉命将全国二十多个兵工厂迁移到大后方,抗战八年期间,国军作战所需轻兵器和弹药不曾短缺;而兵工厂也培育了大批兵器与弹道专才。”

钱学森接着说:“在我国导弹研发领域中,我钱学森不过是理论上及精神上领导者,而在硬件设计、工艺、实际生产制造等方面都是任新民、徐兰如及谢光选这一批出身兵工厂的人,领导一群技术工人的集体成果。”

钱学森最后感性地说:“俞大维主持兵工厂业务长达十四年,有‘兵工之父’的美誉。他是中国近代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位大力开拓、耕耘、播种,灌溉、施肥的始祖和园丁,我们不能忘记他。”

尽管俞大维博士对中华民族和海峡两岸都有巨大贡献,但在台独去中国化和‘教改’的操弄下,一般人尤其年轻人对他可能很陌生了。

俞大维的家世和求学过程都有点与众不同。他祖籍浙江绍兴,1897年生于湖南长沙。祖父俞文葆清代举人;父亲俞明颐曾任道台。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孙女。妹妹俞大彩,是台湾大学前校长傅斯年的妻子。一代大儒陈寅恪的母亲是俞大维的姑母,陈寅恪的妹妹是俞大维的夫人,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祖父陈宝箴与俞大维的父辈、祖辈都相交很深。

俞大维童年在上海,即学会多种外国语言,并深得数学和化学之诣趣。自圣约翰大学毕业后,1918年负笈美国哈佛大学,主修数理逻辑,三年12门课,统统拿A。拿到哈佛博士,又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留学,继续攻读德国哲学及数学及军工,听过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

从哈佛到柏林,前后七年,俞大维都与他表哥陈寅恪同窗共处。他们是两代姻亲,三代世交,七年同学。傅斯年曾说,俞大维和陈寅恪,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两个读书种子。

俞大维在政府官员中虽以博学著称,但是他最为大家赞誉的,还是他的清廉。美国两位在华记者芭芭拉?塔克曼在她的著作《史迪威传》以及怀特在《霹雳中国》中,都多次批评国民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却极力推崇俞大维清正廉洁。

1956年9月28日,美军太平洋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史敦普(左)上将夫妇,结束五天访华活动,乘专机离台飞往冲绳,国防部长俞大维(右二)、海军总司令梁序昭(左二)等人至机场送机。(图╱本报资料照片)1956年9月28日,美军太平洋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史敦普(左)上将夫妇,结束五天访华活动,乘专机离台飞往冲绳,国防部长俞大维(右二)、海军总司令梁序昭(左二)等人至机场送机。(图╱本报资料照片)

俞大维在德国后期转为研修军事准备抗日,曾参与国民政府购买德国军械,被政府任命为驻德国商务调查部主任,后来多次督导采购外国军需物资。按照国际惯例,收取工厂佣金是天经地义的事,至于暗箱操作,就更难防范。但俞大维自始至终,一身清白。为了防止弊端,凡是大规模的订货,俞大维都亲自参与。1930年他奉命采购欧洲有名的博福斯(Bofors)生产的75型山炮,他亲自到工厂所在地瑞典去洽谈。当时政府每年都向该厂购买12门这种山炮,厂方也照例为他准备了12门,并告诉他将有一笔不菲的回扣。当他知道这笔回扣正好可购买3台同样规格的山炮,立即说:希望你们赶工,15门山炮一齐交货。

中国研发原子弹,并非始自中共,国民政府早有计划:1945年11月,军政部部长陈诚、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邀请吴大猷(物理)、曾昭抡(化学)与华罗庚(数学)商谈研制原子弹。

专家意见是我国毫无基础,要先由培育人才着手。陈、俞采纳此议,聘吴大猷、曾昭抡及华罗庚三人率领王瑞駪、唐敖庆(化学)、孙本旺(数学)及李政道、朱光亚(物理)于1946年赴美研习。俞大维还以兵工署的名义向国外派了不少研修生,后来,这些人才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虽然胜利,内战反而更惨烈。1949年形势骤变,俞大维随政府到台湾。1950年3月,蒋介石任命俞大维为国防部长,他因耳病未就职,改任驻美采购主管。1954年,蒋再度任命他为国防部长。俞大维既不是黄埔出身、也不是国民党员,当然谈不上是蒋介石的亲信、嫡系。但是蒋坚持要他担任国防部长这样的要职,充分显示对他的认识和信任。

俞大维最忌将时间耗费在开会与应酬上,上任第一天,讲了五分钟的话,就搭乘军舰到金门、马祖、大陈巡视。他在职期间去大陈、马祖、金门各岛130次以上,平均每两周去一次,人称国防部长的办公室在金门。他的信条是:

我不能去的地方,怎能派我部下去呢?

俞大维担任国防部长,坚持任人唯贤;他说:我用人就不问是否出身黄埔或行伍,只要忠诚能干又肯干者,我皆喜欢。

在历史上,君臣之间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如唐太宗与魏征那样的典型,极为少见。进入民国时期,蒋介石与手下的文臣武将貌合神离甚至明争暗斗者也不在少数。但是,蒋与俞大维的关系却是个例外。

俞大维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精读古籍,博览群书,更重要的是他以效法圣贤为人生目标。他曾向母亲询问曾国藩的做人处世的准则,老夫人说:

文正公一生严明治军,谨慎治事,勤俭治家,恪守民族传统美德,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于是,‘不近人情的事不做’这一条,成为俞大维生平恪守不渝的处事原则,他在《九十随语》中说:

自幼及长,影响我最深的,是母亲经常对我转述曾文正公的一句话——不近人情的事他不做。我也是如此,不近人情的事,我不做。母亲是曾文正公的孙女,这句话由母亲说来倍觉平易深远,我因而终身奉行不辍。

俞大维与蒋介石并无渊源,国难期间他毅然从德国回来为国家效力,从兵工署长、交通部长做到国防部长,在常人眼里,多半会认为他与蒋介石必然过从甚密,但据俞大维自己说,他与蒋见面机会不少,但谈话次数极少。

俞大维感到蒋介石信任、厚待自己,又没有在他身边安排亲信监视他,或对他有所掣肘,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在国外所学的专长有了充分施展的机会,基于这些,俞大维深深感念蒋介石的知遇之恩。

抗战胜利之后。当时兵工署尚未回迁,俞大维正在重庆侍奉母病,联军要求蒋介石速派深晓军械的俞大维到上海,接收日军一座重要军械库。这事使事母至孝的俞大维陷入两难,他写了一份‘陈情表’给蒋介石,称自己‘报国之日长,报母之日短’,请求另派他人。

蒋介石不但没有怪他‘抗命’,反而派专机并配备了医护人员将俞大维母子接到上海。此举不仅使俞大维能够到上海履行公务,而且使俞母的病得到及时和最好的医治,使俞大维得以忠孝两全。这件事更使俞大维对于蒋感怀,在国府撤离大陆时,毫不犹豫地随蒋同行。临走时,周恩来曾通过俞大维的近亲极力挽留他,俞大维表示,对于国民政府前途的艰险他很清楚,但若不报蒋先生的知遇之恩,便是‘不近人情之事’,而不近人情之事他是发誓终生不做的。

俞大维效古之君子,报知遇之恩,主要是通过恪尽职守、做好工作来体现,并不是挂在嘴上,或者是时时跟随左右,奉迎唯诺。俞大维晚年曾对人透露:

总统府和国防部同在「介寿馆」。他的办公室与蒋的办公室有一道暗门相通,可以随时见面,但是他们两人谁也没有用过那扇门,可见他们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

蒋介石去世后,每逢忌日或冥辰,俞大维必去慈湖陵园叩首谒陵,风雨无阻。晚年的俞大维行走不便,以轮椅代步,依然每年两次谒陵,泣下不能自已,常常感动在场的谒陵群众。

1977年,俞大维身体大不如前,于1月20日立下遗嘱:

余追随故总统蒋公四十七年,曾任兵工署长、交通部长、国防部长。赖蒋公专纯信任,得达成艰巨任务,知遇之感,永志难忘。

余去世以后,遗体火化,不举行任何吊祭或纪念仪式,亦不得收受亲友赙赠,骨灰由长子扬和驾机撒于金门海面,先飞过故总统蒋公之陵寝及故副总统陈公之墓园,以致余最后之敬礼。

立了遗嘱十六年之后,俞大维于1993年初皈依佛门,法号‘净维’,当年7月8日辞世,享寿96岁。遗嘱将藏书分为两类,军事科学书籍捐赠三军大学,文史哲及自然科学计7000余册,捐赠台湾大学。

晚年的俞大维对两岸关系十分关注。他曾对人表示,希望两岸和平,不要再起干戈。他说:

凡是打过仗的人都不愿意看到战火重燃,因为战争只能带来灾难,对谁都没有好处。

对于俞大维这番话,不知今天两岸还有多少人听得进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节日快乐。
縱橫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lidali' 的评论 : 是的! 黄敬、俞正声、俞强声。。。。。。不胜枚举。
当年王谢堂前燕,海峡两岸都造窝。据说2017年一尊特批正声常委提案,在四川建了俞大维纪念馆,把俞没洒完的骨灰安葬在那里。金门则早就建有俞先生纪念馆,展出其遗物,也算是衣冠塚吧。
也诌两句诗作结: 儒家百代出君子,愧煞今时多少人?
縱橫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黎川' 的评论 : 是钱博士出席讲话还是因病书面发言不是太重要吧?两弹一星的元勋的大腕们大多数得自俞大维推送留美、奖掖其成材,是现代人不一定知道的客观事实,这就足以启发诸君明瞭很多被扭曲的、被掩盖的历史。不要去归功不懂钢和铁的区别,既重商更爱宽衣的沐猴而冠者。
此文苦心孤诣提示读者们去对比俞的清廉与郭伯雄、徐才厚的贪婪嘴脸。对比俞的博学敬业、学识人品之贵重,和地位更高、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不手软的李某人之浅薄自大、胸无点墨、其家族贪腐至今尚未被清算。
Dalidali 回复 悄悄话 “俞”家!
俞家家大,业大,枝大叶大,盘根错节,大的很呢! 是中国近代两岸三地第一家! 是唯一一家既有后代在共产党里做大官,又有后代在国民党里做大官!
想必博主已经知道了!比如毛的太太曾是俞启威的同居女友并介绍她加入共产党!:)
我在北大见过启字辈的一位!小有交集!感慨!
黎川 回复 悄悄话 有关钱学森评论俞大维的讲话,网上多次看到,可惜看起来是臆造的。两弹一星授奖仪式,钱学森患病卧床在家,根本没有出席。他的奖状,荣誉证书,勋章都是会后由周光召等人送上门去的,因此不存在他在会上发表讲话可能。
23个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确有不少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在抗战期间在俞大维的兵工署属下工作过,除了文章提及的任新民等人外,还有杨嘉樨,陈芳允,吴自良,王希季等。但是孙家栋不可能在俞大维手下干过活 —— 俞任兵工署署长的时候,孙家栋还在中学上学呢。
梁牧 回复 悄悄话 俞大维在大陆有两位胞妹,俞大姻和俞大缜。俞大姻考上庚子赔款设立的留学生。成绩出众,再用获得的奖学金帮助姐姐大缜也留学英国。张道真写的《实用英语语法》初版的审校者就是俞大姻,在她不幸逝世后此书再版时,张悄悄地把审校者抹去了。俞大姻生前是北大的英语教授,因得北大校长陆平的赏识而在文革初即遭到批斗,因不堪被打和凌辱而自尽。俞大姻的夫君是曾昭伦,化学家,曾经的高教部部长,后被打成大右派。在妻子离世一年后,他也去天国与爱妻相会了。两人同是曾国藩之后,表兄妹关系,近亲通婚,故坚决不肯要孩子。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感谢介绍俞大维的好文,学习了。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赞“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登出了一串儿美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