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者,僕也。

(2023-11-05 09:14:55) 下一个

文化沒有高低,隻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德國學者伊裏亞斯在《文明的進程》這本書中提出,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個界定和區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文明”是使各個民族差異性逐漸減少的那些東西,表現著人類的普遍的行為和成就。

所以,“文化”使各個民族不一樣,是讓你隨心所欲表現自己特色的; “文明”是給你一些限製和規則 ,使各個民族越來越接近。

中國文化的基礎是儒家學說,儒家學說的本質是奴才文化。

《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中國人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生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儒”。在中國古代社會,最晚到殷代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稱為術士。他們精通當地的喪葬禮儀習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但是,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還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孔子哀歎「周道衰微」,所謂「周道衰微」,是指周朝衰敗快要滅亡,此時孔子推動「儒家」思想,推行「孝道」,只是希望人民恢復向周室絕對順從,以挽救周朝滅亡。孔子教導學生學習「上尊下卑」的「禮」,學習絕對服從,如此便有機會可以「學而優則仕」,做政權的家僕,然後可以協助大夫、諸侯、天子等王室統治階層「齊家」、「治國」、「平天下」,穩定政權。

現代儒家含糊其辭,從來不去解釋「儒家」之何以稱為「儒家」。其實所謂「儒」,就只是僕人的意思,「儒家」就是要作為王室的家僕,還要絕對忠誠,即是奴才。

總而言之,歷朝歷代統治階級標榜的獨尊儒術的文化自信,就是逼迫培養老百姓拜高踩低的奴性。這樣的“文化自信”不就是統治者希望的天堂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