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kù)之后,终于到了他的儿子尧(yáo),鸟生鱼汤的尧。大约公元前2200年。
尧,帝喾与庆都(陈锋氏)之子,名放勋,13岁受封于陶,15岁改封于唐,所以又叫唐尧,陶唐氏。
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豫;… 其言不贰,其行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至,莫不说夷。
大戴礼记?五帝德
中国后几千年的文化,一直是儒家当道。而儒家首推的古代君王,就是这位被孔子成为「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的尧。他在孔子眼中是最完美的君主。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篇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他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他其实和几千年以后的李世民有些类似。可巧不巧,尧和唐太宗都沾个「唐」字。
上回书说过,帝喾死后,太子挚(zhì)继位,做了九年,让位给弟弟放勋。
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史记?五帝本纪
帝挚(人家好歹当过九年老大)其实没干什么坏事。《史记》称「不善」,《帝王世纪》称「政软弱」,大约是无功无过,不那么鲜亮抢眼而已。
但过了九年,尧不愿等了。
尧的母亲庆都,来自中原实力极强的陈锋氏。陈锋氏一族,早在黄帝战炎帝和蚩尤的时候,就主管「战车」的研发工作。尧在唐(15岁封于唐)的这些年,又政绩极好,「德盛,諸侯歸之。」
尧于是联合二哥弃(周朝祖先),和三哥契(商朝祖先),迫帝挚退位。挚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终于实力不如,只好乖乖的拱手让位。
《帝王世紀》曰:… 摯在位九年,政軟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其群臣造唐朝而致禪,因委志心愿為臣。唐侯於是知有天命,乃受帝禪,而封摯於高辛氏。
太平御览
这显然是后世李世民杀太子建成「玄武门之变」的不流血版。进过后世儒家史官的大力美化,把其中多少明争暗斗略去,剩下「挚服其义,乃率其群臣… 委志心愿为臣」。
尧也算仁慈,没有做杀兄之事,封挚于莘邑,多年后病故善终。然后二哥弃,和三哥契这两大夺权功臣,都留在朝中做了高官,弃为大司农,契为大司马(「当尧之时,… 契为司马,… 后稷为田畴」《说苑?君道》)。
尧另一个和李世民相似的地方,就是他知道自己的帝位来的有点不那么名正言顺。所以他登基之后,一直都兢兢业业,努力当个好人。
现在是时候盘点一下,尧究竟哪里好,能被儒家推崇为完美君主:
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是故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王道知人,臣道知事,毋乱旧法而天下治矣。
说苑?君道
这最后一条,知人善任,在儒家颁发「最佳君主奖」的审批过程中,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个人魅力,个人品德之类的得分。
因为「知人者王道,知事者臣道」,这才是为君之大道。
尧有了这个得分强项,立刻秒杀炎,黄,颛顼之辈。
当然他的帝位也不能就一直这么顺利的美满到底。尧的执政后期,被两件事所困扰:
下一回,咱们来看看帝尧是否能妥善处理这两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