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关心很久以前的事

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可能是真发生过的事,也可能是故事。
个人资料
正文

06, 九隅之战,阪泉之战,刑天舞干戚

(2021-05-10 09:02:35) 下一个

“等一等,” 我打断神石,“阪泉之战怎么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战役?你不是说精卫填海,炎帝已经数次败给蚩尤?“

”嗯,你说的也是。只是那场战争规模较小,远不如之后的两场大战役出名。为了清楚起见,咱们把这几场战争按时间顺序列一下:

  • 九隅之战:炎帝为女儿精卫报仇。地点:空桑。结果:蚩尤胜,炎帝败
  • 阪泉之战:炎帝与黄帝争雄。地点:阪泉。结果:黄帝胜,炎帝败
  • 涿鹿之战:黄帝战蚩尤。地点:涿鹿。结果:黄帝胜,蚩尤败

九隅不是地名,九为数多也,是指炎帝战败后不得不从空桑退至涿鹿,失去很多地盘的意思。

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

逸周书·尝麦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炎帝神农氏兵败后向西撤退,没有撤到自己的大本营,而是撤到了他兄弟部落有熊氏的地盘,涿鹿(今河北)。

蚩尤产乱,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炎帝)而居于涿鹿。

路史·蚩尤传

而此时有熊氏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黄帝。


黄帝

黄帝,姬姓(有熊氏源于姬水),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姓公孙,又号缙云氏,又号帝鸿氏。

黃帝者,…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

咱们前面说过,相比炎帝神农氏的农耕经济,黄帝有熊氏一族在北方的游猎生活,使得他们更加彪悍善战。也因为两族是互婚兄弟族,所以在此之前,炎帝已经数次请黄帝帮他对付其他不听话的小部落: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

史记•五帝本纪

这回炎帝兵败于蚩尤,自然又跑到好兄弟黄帝那里(涿鹿),“你要替我报仇啊,不然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黄帝当然不干了:一是蚩尤太强,自己完全没有胜算;二是炎帝榆罔新败,实力其实已经弱于自己,但炎帝做老大已久,非但没有恳求反而敢威胁他。

两人当然是不欢而散。

黄帝倒也没难为炎帝,很尊敬的把他送回大本营。但炎帝回到自家后越想越气:蚩尤欺负我也就罢了,现在连小弟也不听我指挥了。哇哇哇,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炎帝起兵,讨伐黄帝。行军至阪泉(也在今河北,离涿鹿不远),与黄帝部队遭遇。

神农氏的农业,经济,科技实力都较发达。黄帝族的杀手锏,则是彪悍的战斗力,和野兽: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

列子·黄帝

双方势均力敌,打得天昏地暗。黄帝占了自己本土的优势,和炎帝新败于蚩尤尚未恢复这两大便宜,也还要打到第三战才取了上风: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

史记•五帝本纪

炎帝榆罔还算个仁君,见大势已去,并没有要求众将战死殉国之类的,而是率众认输。

黄帝也没有太为难炎帝,答应了好好安置榆罔,而且答应炎黄两族联盟,共抗蚩尤。

炎帝手下的将领们顺应大势,自然也就停止了抵抗。

只有一人除外。


炎帝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刑天。炎帝都已经投降了,他还是固执的认为,炎帝自古是君,黄帝自古是臣,现在怎么能本末倒置呢?

但此时其他将领都已投降,包括他这一支队伍的正中主力部队。要知道那时候布阵,没有了正中主力部队就像一个人没了头,根本没法继续作战了。

但刑天就是这么顽强。他把本来在后方用来保护主帅(他自己)的亲兵护卫队那一点点兵力,又分出了左前,右前,中军等部,摆阵上场厮杀。

结局当然是完全没有悬念:黄帝以十倍其军力出战,刑天战死。黄帝怜其志,令人厚葬他于常羊山。

刑天

后人把刑天的这一举动,形象成他被砍了头以后,以胸前的乳头为眼睛,用肚脐作嘴巴,继续战斗: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海外西经

再到很后来的魏晋时期,陶渊明读到这一段时,也深深为刑天的精神所感动: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

经此一役,黄帝一跃成为华夏集团的领袖,也名义上成了全国联盟的盟主。他能否调解华夏和东夷集团的矛盾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