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键盘上的生活点滴 - 用心生活,用脑子工作。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匆匆一夜到温柔重逢,情未了的贝法

(2025-08-29 06:43:49) 下一个

今年四月有机会再访贝尔法斯特(Belfast,贝法)。我在之前的一篇博文末写过‘水仙花的歉意,一座城市的重逢’,提到我在几年前出差去过贝法, 当时因为水儿还在上中学,我来去匆匆,就住了一个晚上。那时想着就是,这里有什么呀,估计就那一个泰坦尼克博物馆吧,(后来明白当时的我是何等无知啊!)我竟是除了开会哪都没去。现在想来,我实在是慢待了这座城市。这一次,我打算好好珍惜这重逢的机会,弥补自己对这座城的亏欠,要细心温柔的去体验她。  

单独出行,总有那么一点忐忑。教练那段时间也没在家,我对行程安排格外上心了一点,想着给酒店打个电话,问一些当地信息,看着那个+44电话号码,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在英国境内,是北爱尔兰,不是爱尔兰!说起来惭愧,我常把这两个搞混了。爱尔兰是一个独立国家(the Republic of Ireland,首都是都柏林(Dublin),而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首府贝法。既然不是出国,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电话、信用卡、公共交通肯定都没什么障碍(其实去欧洲其他国家也都通用,我这不是紧张嘛)。

我可以从当地的小机场直飞贝法,早晨8点50点飞机,我6点半才叫Uber。这个时间我头天晚上算了好几遍,确认没有把起飞时间当成到达登机口时间。上次和家人一起出去的时候,我在希思罗机场逛商店,8点起飞而我7点半还没去乘小火车 – 我以为8点到达登机口就行。等我赶过去,就教练和儿子两人在登机口望眼欲穿的等着,哈哈哈,他们那眼神、、、

小机场,那种机头每边一个螺旋 的小飞机 – 后来有朋友说这种飞机不敢坐,我都没想过敢不敢的问题,是朋友问起,我才在返程注意了一下,的确是两边各有一个螺旋卷的。很顺利到达。贝法不大,是个可以用脚步量的城市,从机场到市中心坐公交车也很方便。据天气预报,就到达那天是晴天,所以先拍了几张蓝天白云的街景,初印象是一座安静平和的小城。

我的天气缘好,后来那天去巨人堤道(Giant Causeway)也是阳光明媚,就先上一张那附近的卡里克索桥(Carraig-a-Rade bridge做片头,再上两张街景:

流水账记录几个值得记录的地方:

市政厅(Belfast City Hall)

市政厅是贝尔法斯特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于 1906 年 8 月首次开放。我第二天先去转了一圈,天气果然是没有第一天到达的时候那么好了:

市政厅内部:

网上提醒留意市政厅的灯光:他们会在特定的晚上以不同颜色照亮建筑物,展示其美丽的建筑特色。我查了一下,网上说第二天晚上会有红色的特效灯光亮起来,于是我放弃会议晚餐,独自溜达着去看灯光。8点多一点到那里,并没有看见有灯光,问附近小店的职员,也说没有。

我站在那,想象灯光亮起来会是什么样,一步三回头,想着再拍几张照片吧,拿着手机对准那建筑,突然间,那个楼就在手机镜头里亮起来,不是红色,是粉色的。那份感觉啊,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突然在眼前出现,让我心里欢呼雀跃,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

拍完照,我心满意足、也恋恋不舍的往回走。在我再次的一步三回头之间,你猜怎么着?再一次的魔幻变化,这个楼的灯光变成了大红色!原来我没有搞错,今晚真的是红色之夜!

我拍完照,意犹未尽,给几个一起去开会的同事发信息,他们一个个赶了过来。我们几个人围着大楼转了一圈,开心的聊天、拍照。

几个人都不喝酒,没看见有开着的咖啡馆,就在附近的麦当劳买了茶和冰淇淋。几个同事比我年轻,孩子还在上中小学,听他们聊起孩子的各种情况,还有对贝尔法斯特的一无所知,恍惚看见那个曾经被工作和孩子填得满满、无暇顾及其他的我,一如这只夜色中的呆头鸟:

泰坦尼克博物馆和纪念花园 (Titanic Meseum and Memorial Garden)

贝法的“泰坦尼克博物馆”和“泰坦尼克纪念花园”是为了纪念 1912 年 4 月 15 日在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沉没中丧生的 1,512 个生命而建造的。

我参观过南安普顿的泰坦尼克博物馆,因为泰坦尼克号尽管是在贝法造的,却是从南安普顿出发的。南安普顿至今也是许多邮轮到达和出发的港口。记得那里的博物馆有记录,说当时南安普顿没有哪条街上没有人在那条船上工作,由此我这没坐过邮轮的可以想象那船有多大、沉船灾难有多恐怖。

贝法的泰坦尼克博物馆是我们会议在正常开放结束后的包场参观加晚餐。先上一张外景吧:

贝法的博物馆最让我震撼的是顺楼梯上下的时候那整版墙上滚动显示的死难者名字和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除了上面照片中显示的各等级舱位获救比例,滚动数据还显示:

  • 船上总共2225人,获救比例32%,其中1303名乘客的获救比例是38%,922名工作人员获救比例23% - 对那些坚守岗位、把生存机会给了乘客的工作人员有最深的敬意!
  • 435名女性,获救比例75%,而144名坐头等舱的女性,获救比例97% - 真正绅士精神的体现!
  • 124个15岁以下的孩子,51%获救;、、、

除了博物馆,贝法还有一个泰坦尼克号纪念花园,就在市政厅一侧。相对于博物馆,我更喜欢这个纪念花园。

花园位于市政厅的东侧。分为两层,上层有一个 9 米长的基座,上面刻有泰坦尼克号上遇难者的名字,还有一个围绕现有纪念碑的低层草地露台。花园的纪念基座支撑着十五块青铜牌匾,这些牌匾按字母顺序列出了在泰坦尼克号上遇难的 1,512 人的名字。

在设计牌匾时,人们认为已经存在完整的名称列表,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当时的名单记录了乘客,但不一定包括所有工作人员。这是第一次将所有遇难者的名字记录在一座纪念碑上,称为 “贝尔法斯特名单”('The Belfast List')。连同花园,泰坦尼克号纪念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纪念泰坦尼克号所有遇难者、乘客和船员的纪念碑。

纪念花园植物选择也非常用心,在春天,大约在泰坦尼克号灾难发生的时期,无论是树叶、花朵还是树皮,花园的色彩主题主要是一系列白色、银色、蓝色和绿色。两棵有白色树皮的桦树 - jacquemontii(喜马拉雅桦树)种植在纪念基座的两侧。我去的时候是四月下旬,还稍微有点早,不是完全的春色,但这个在街边的小小纪念花园仍然给我极好的印象,肃穆中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让我流连许久。

和平墙(Peace Wall)

去到贝法,和平墙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1960s到1990s年代的“北爱冲突”(The Troubles)和1998 年 4 月 10 日签署的“贝尔法斯特协议”,也称‘耶稣受难日协议“(Good Friday Agreement)是贝法历史的重要部分。

爱尔兰自由邦 (Irish Free State),即现在的爱尔兰共和国,1922正式成立,但岛上北部的六个郡仍然留在了英国境内,即北爱尔兰。此后几十年间,北爱尔兰局势一直充满争议和暴力冲突:一方是希望继续留在英国的统一派(Unionists),另一方则是希望与爱尔兰统一的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s)。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这一矛盾愈演愈烈,暴力程度不断升级。在随后的 30 多年中,因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 3,500 人,这场长期冲突被称为“北爱冲突”(The Troubles)。

为结束冲突,政治努力自 80 年代末开始,并持续了整个 90 年代。期间也多次达成停火协议,但都没有持久。记得我1995年第一次到访伦敦的时候,就经历了地铁的一次警报疏散:地铁里发现不明物。当时正是北爱冲突时期,对北爱民族主义者的暴力行为伦敦也非常紧张。好在那次很快就警报解除、虚惊一场。

经过多年复杂的谈判,最终取得重大突破,几方在1998 年 4 月 10 日正式签署《贝尔法斯特协议》(Belfast Agreement),因为那天是复活节的周五,所以又叫“耶稣受难日协议”(Good Friday Agreement)。协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北爱大多数政党参与的《多党协议》,其二是英国和爱尔兰政府签署的《英爱协议》。

1998 年 5 月 22 日,整个爱尔兰岛分别举行了两场公投。在北爱尔兰,选民被问及是否支持该协议;在爱尔兰共和国,选民则决定是否允许国家签署该协议并通过宪法第十九修正案来为协议提供法律支持。协议只有在两地民众同时批准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最终,协议签署,并于 1999 年 12 月 2 日正式生效。现行的北爱自治体制正是以此为基础。

贝法协议结束了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困扰北爱尔兰的大部分暴力冲突,是 90 年代北爱和平进程中的重大成果。许多人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Bertie Ahern),以及时任英国北爱尔兰事务大臣莫·莫拉姆(Mo Mowlam)。谈判由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的美国北爱问题特使乔治·J·米切尔主持 (George J. Mitchell )。

贝法的和平墙是在1969 年北爱骚乱爆发后建立的。它们最初只是临时性建筑,用来分隔以天主教徒为主的社区(Falls road一带)和以新教徒为主的社区(Shankill一带),尽量减少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社区暴力,因为天主教徒大多数是民族主义者,通常自认是爱尔兰人;新教徒大多数是统一派,自认是英国人。贝法的和平墙有四分之三分布在城市的北部和西部——这些地区也是贝尔法斯特最贫困、最弱势的区域。在宗派冲突中,约 67% 的死亡事件发生在距离这些“交界设施”500 米以内的范围。

贝法有专门为游客参观和平墙服务的‘black taxi’,这些‘黑色出租车’可以在酒店预订,一般1.5小时,收费也不贵(忘了具体多少)。从我住的酒店到和平墙中心地带走路大概半小时,我和一个同事回程飞机在下午,就约了一天走路去看一下。时不时有一点毛毛雨,一路看看街景,有一种走街串巷的感觉,很舒服。

一路上看见不少墙上的涂鸦或装饰,给这座小城增添了色彩:

我很喜欢这面墙上那个运动的女孩的立体感:

路过下面这个路口,小巷口的墙上钉了一个牌子,写的是穿过这个小巷是贝法的第一家妇产医院,成立于1794年(是的,那么早)。医院为贫困的产妇提供干净的房间、食物和医疗服务,每年接生60个左右的婴儿。这个医院后来搬到更大的地方,1933年成为服务民众至今的‘贝法皇家妇产科医院’。

到了有和平墙的地区:

墙上有很多宣传画,这个有意思吧:

下面这张的车就是导游的‘black taxi’,他们停留的地方应该是有哪个歌手的签名:

这个隔开社区的大门给我震撼的感觉,即使到今天,大门也是每晚6点半关上落锁的:

和平墙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雨蒙蒙的天也很配合的烘托气氛。在去机场的路上,担心时间有点紧,我们叫了一个出租车。跟司机聊天,他明显是追求统一的民族主义者,他觉得从1998年的公投到现在,很多的变化,是时候再次公投了。但他也强调,无论如何,和平是重要的,不希望再看见暴力、流血事件。但愿,但愿那个岛上不再有人倒在和平墙下。

巨人堤道和卡里克索桥Giant's Causeway and Carraig-a-Rade bridge

贝法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感动,从红起来的市政厅,泰坦尼克纪念花园,到和平墙,但起初吸引我的是这巨人堤道。巨人堤道是由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石柱组成的8公里的海岸,于198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些石柱应该是火山喷发后熔岩冷却凝固而形成的。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这个景点在城外,贝法西北约80公里处的大西洋海岸。我原本打算跟个一日游的公交车,酒店可以代订,后来有一对去参会的年轻朋友夫妇,打算租车去,我就搭顺风车了。去贝法之前,天气预报我们在那里的三天全是下雨,我们决定风雨无阻。结果真是运气好呀,我们去巨人堤道那天阳光灿烂、一天的蓝天白云。那个景点在不同的天气一定是有不同的景色,我相信没有比晴天更好的了。

没有冰岛的‘外星球’景色衬托,贝法的巨人堤道在气势上还是不如冰岛的玄武岩,但因为是平坦入海,人们可以随意在上面行走,感觉多了一份温柔。那天天气好,我坐在石头上,面朝大海,发呆,良久。

我是从海边的步道走过来的,不想原道回去,就决定去上面照片的山顶上,希望可以俯瞰巨石,200多个台阶,还好:

上面的景色的确是我最喜欢的,开阔、心旷神怡的那种。可以俯瞰巨人石:

小道两边开满这种明艳的黄花,右边是大海,左边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

走完巨人堤道,天色还早,我们又去看了不远处的卡里克索桥Giant's Causeway and Carraig-a-Rade bridge。很美的景色,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卡里克索桥悬挂在大西洋海面上方近100英尺处,横跨深谷,将人们与卡里克的岩石小岛相连。“Carraig-a-Rade”意为路上的岩石,指的是大西洋鲑鱼在溯游寻找出生河流时必须面对的障碍。这座索桥最早由鲑鱼渔民于1755年建成。在卡里克索桥(Carrick-a-Rede)一带捕捞大西洋鲑鱼最早始于1620年,1755年才在卡里克索桥的岩石小岛与大陆之间架设了这一座绳桥,减少了对小船往返小岛的依赖。

但这里的渔业现已成为历史:一方面由于污染、鲑鱼数量下降,另一方面这个地方水深崖峭,捕鱼既危险又需要强体力。最后一个渔民因为没法找到愿意参与的渔民(最少需要四个),在2002年上交了在这里的捕鱼许可证。

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太晚,卖票的关门了,所以我们不能过桥:省了恐高人的纠结,就看看吧。那座桥一次只能过8个人,篇首有一张照片,这里再放一张吧:

我还去了贝尔法斯特大教堂,也被称为圣安妮大教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 Anne),就在我们住的酒店附近。大教堂的基石于 1899 年奠基,在 1904 年完工,建筑本身是罗马式风格。这座教堂没有常见的大圆顶,取而代之的是2007年建的“希望之塔”('Spire of Hope' 一根大钢刺。高塔两端都是尖刺,向下一端,有15公尺刺入教堂屋顶,悬在半空中,就在圣坛上方的中心位置,夜间照明。不上照片了。

我出去很少刻意找吃的,这次因为对贝法有亏欠,决定要珍惜这第二次机会,就特意搜了一下,去了这家Fish City。它家的鱼汤不错,装修的蓝色我喜欢:

最后的惊喜是在机场的享受:在回程的时候,我想起来我的票上显示的头等舱,那个小螺旋桨飞机哪有什么头等舱,但想着没准能用贵宾休息室,就拉着一起走的同事去问,哈哈哈,果然可以。不可以带客人,同事准备走开,我说为什么不查一下,也许你也是头等舱呢(我们都是通过大学中介定的票),果然她也是!我们两人好好享受了美食和休息区。出乎意料,那个机场的贵宾室吃的东西真比希思罗大机场好:

一次美好的出行。因着第一次的轻慢,我决意要在重逢中温柔以待这座城,到头来,倒是我被善待了。

谢谢阅读,周末愉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1

原来在影评活动里,麦子好像写过一部和爱尔兰有关的电影《贝尔法斯特》?Giant Causeway 的片片真是惊艳!蘑菇是不是放了两张?LD原来跟我提过“北爱尔兰,不是爱尔兰”,今天蘑菇的科普,我就更清楚了。

跟着蘑菇走在灯光闪烁的市政厅,好魔幻,让我想起上海一些会变色的建筑,还有迪拜的哈里法塔也是。贝法的“泰坦尼克博物馆”和“泰坦尼克纪念花园”,纪念着 191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 1,512 个生命,让我联想到纽约的 911 纪念馆,很是震撼。

和平墙上的涂鸦真有意思,有一幅好像是日本女人?

没想到当年的头等舱居然还可以带人,长知识了!

蘑菇又一篇精彩的大作,点赞!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打卡打卡,找时间来细读!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贝法真漂亮,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巨人堤道附近的卡里克索桥太有意思了,蘑菇走上去摇摇晃晃的感觉会很爽吧。市政厅那栋建筑和我们BCc省的省议会大楼简直太相像了,除了外形,入夜以后慢慢亮灯也相同,亲切!还要感谢蘑菇的科普,我以前也对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概念模糊。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lum59' 的评论 : 挤挤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跟着蘑菇一起游灯光闪烁的市政厅,泰坦尼克纪念花园,走和平墙欣赏画作,为巨人堤道点赞!最最吸引我的是头等舱贵宾室内的餐饮,真得享受呢。希思罗机场太大了,人也多,估计贵宾室都得排队。但机场其它的餐饮店有不少呢。我这几趟欧洲行在希思罗机场呆的时间够长。谁叫咱有直飞伦敦的航班呢。这篇巨作太棒了!北爱尔兰的和平最重要,记得以前常看新闻报道那里的冲突。问好蘑菇,周末快乐!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我坐板凳,也是前排呢: )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lum59' 的评论 : 我去过都柏林,和一个喜欢古迹的朋友去的,那附近有一个世遗的古墓。后来去贝法又没顾得上去巨人步道,这次补上了。贝法比我想象的好,安静。我没坐过一个螺旋桨的,那是直升飞机吧?这种两个螺旋桨的能坐四、五十人,挺平稳的,没觉得跟大飞机有什么区别。问好李子兄,谢谢你留言。好不容易等来了你的更新,我一会多点时间的时候再去拜读。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lum59' 的评论 : 李子兄好!我刚拒喝你家的凉茶:)给李子兄上英国红茶,热的冰的都有,李子兄自己选哈。
plum59 回复 悄悄话 去过从都柏林到北爱的一日游,只记得巨人栈道,贝法印象不清了。有两个螺旋桨的飞机比一个螺旋桨的要安全。抢占蘑菇家沙发很不容易。多谢蘑菇介绍。
plum59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