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再踏上家乡的大地,感慨万千。因为有各样事务安排、也因为潜在的近乡情更怯,我在外面兜兜转转两三周才回老家,也因此得访一线、二线和三线城镇。感慨国内交通的方便、吃住行都不贵(上海除外)。尽管新冠疫情封控才放开几个月,所到之处从表象看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习惯了英国的安静,国内的人流于我已称得上熙熙攘攘了,只是后来才意识到外面的人群密度还是比新冠前低,因此更舒适的享受了亲情友情加持下的美景美食。一切的美好,旅途中的享受都还在整理中。只是,了解和经历的渐多,慢慢沉淀下来,却也有诸多的忧心。为防自己也健忘,记录一些给我印象深刻的所见所闻吧。
签证和海关
这次因为国内的家人要来英国参加大儿子的婚礼,办了英国签证,然后我办了去中国的签证,比较而言,倒是办去中国的签证更容易和顺利一些。除了申请表,中国的探亲签证只需要按预约时间到伦敦签证处提交本人护照、家人的邀请信和证件复印件、与被邀请人之间的关系证明。我自己替老妈写了一份邀请信,要了她身份证的扫描件。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出生证,也没有在家时的户口本,这个关系证明我就带了一张全家福照片,签证处也没说什么就受理了。签证处接待的是一个年轻女孩,态度很友善。当时我只申请了一次出入境,她主动告诉我可以申请五年多次出入境。我当时就把申请改了,一周后就拿到了签证。倒是英国的签证机构官僚作风严重,网站上需要提交的材料说明又不很明确,家人的签证来来回回花了一个多月才搞定,刚刚的赶上婚礼的时间。
两国签证最大的差别是签证审查的目的。英国的很明确,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你付得起钱(不管是自己付还是邀请人付),会按时回去 - 不会非法滞留或造成英国的负担,因此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证明和在国内的工作家庭状况信息要求严格。中国的签证要求提供的信息就有点奇怪,完全不要财务状况信息(这一点怎么没和西方对等呢?),申请表就像找工作的简历,不但要填过去的教育和工作经历,还要提供老板(line manager/supervisor)信息,填那张表花了我好一会时间。记得以前的签证申请表是没有这么复杂的。从这些要求的信息,基本上看不出签证审查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就是现在的政府乘机收集他们需要的信息吧。
入关和出关都很简单和顺利。额外需要的只是在登机前24小时内,在一个使馆提供的APP上提交健康申报,就是一些基本身份、航班信息和声明没有列出来的各项症状。提交成功APP上会显示一个二维码,只要截屏保存,到时候按要求扫一下就行,这样即使手机没有信号也可以搞定。即使没有提前提交也没关系,可以在入(出)关的时候临时提交。我离开的时候就看见不少人在海关入口填报: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出关也要提交申报表。
海关的工作人员也都很友好。我当时从香港入境,填入境卡时把入境理由误选了商务,和我的签证不符,当时解释勾错了,海关人员也就放行了。到了国内,没有任何跟新冠疫情有关的限制。尽管在机场的时候广播还在说,要大家保持距离和戴口罩,但没人在意,戴口罩的也极少。我看有网友提到回去后去当地办理登记的问题,反正我是什么登记都没办,也没人问我。
办电话卡与银行卡
我原本可以用我家教练的中国手机或借用国内朋友的电话卡,但这次希望办一个银行卡,需要实名的电话号码,所以必须用我的护照实名办电话卡。我把护照信息发给一位长沙的朋友,请她代我办一下。我天真的以为这样一回去就能拿到电话卡,后来才知道是必须本人到场的。长沙的朋友已经跟电信系统的省办公室朋友打过招呼,让我们直接到当地电信营业厅去办理。我们到达后,取号、排队,没等太久就轮到我们,但柜台服务员说护照需要走建档和审批程序。如果按我朋友说的已经把这个程序走完的话,他们的系统里应该有记录,但她没发现!
“要是现在开始走程序,要多久才能办卡“?“五天”。“那五天后能委托朋友来取吗“?“不行,得本人来”。
我傻眼了:我计划第二天就离开长沙!我朋友紧跟着跟她联系过的朋友打电话,然后那个朋友直接跟柜台服务员通话。再后来她们几个工作人员沟通、在电脑前操作、给我朋友拍了好几次照和要她签字、、、大概十几分钟,在我还在想着五天后再来怎么安排的时候,电话卡办好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之前那个要等五天是一个什么规定/政策?这是不是意味着不认识人就等五天,认识人就立等得?我弱弱的问了一句,如果国内没有认识的朋友给签字,还能办电话卡吗?人家很干脆的说,不能!
后来朋友给我解释,国内电信诈骗太厉害,所以对办电话卡和银行卡控制特别严。有国内的人(特别是他们认识的)介绍和担保,电信公司和银行都感觉安全点。我知道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规则是因人而异的,办大事小事都要靠关系,但没想到现在连电信和银行的风险控制(预防诈骗)都建立在熟人担保上,这算得上是封建时代‘连坐’制度的延伸吧!
前一段时间城里的名博‘菲儿天地’、‘晓青’等几位博主都写过博文揭露骗子的诈骗技巧,提醒大家防备,最重要的大概也就是不点邮件链接、不接陌生人电话、、、这跟国内比,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了。国内现在是不但陌生人电话不能接,连觉得是熟人的电话、视频都得小心。一个朋友讲了个有名有姓的最近的案例:那个人接到一个熟人的电话 – 号码和声音都是符合的,按人家要求汇了30万人民币过去,汇完了给人家发短信,说钱给你汇过去了。结果人家说,“什么钱?我没要你汇钱啊?!”骗子不仅黑客了朋友的电话,而且合成了他的声音。
据说不仅仅声音,影像也能合成。所以接到朋友视频,如果涉及钱和转账的话,光看见头像还不行,要看他所处的空间,空间中要有其他人。哎哟个妈呀,都得有做间谍和特务的技能才防得了骗子!
这份草木皆兵我还真亲身体验了。那天我约了一个朋友在某一个机关大院门前见面,那是我拿到手机卡之前。因为我的英国手机没开通漫游,在没有Wi-Fi的地方,手机就没有通讯功能。我左等右等不见我朋友,心想可能是之前的沟通有误,我需要联系他。那个大院前没有Wi-Fi,我想找人借手机用一下。那个时间段门前没有别人,都是一些大爷大妈们出门买菜。我一找他们借手机,就一个个用狐疑和恐惧的眼神看着我,赶紧躲开了去,连多跟我说句话都不肯的。在那样的目光注视下和感受到他们身体语言下的紧张和警惕,我竟然不自觉的生出罪恶感,以至于连解释的话都没法说出口。估计这些老人们平时都被家里的晚辈教育加恐吓惯了,又或自己就上过当,所以警惕性都巨高。最后还是门口值班的小伙子坦然的把手机借给我用了。
回到电话卡,装到我带回去的一个旧苹果手机上,发现没法接通。跟办电话卡的妹子联系,人家说,‘苹果手机是需要在国内买的国行的才能用电信卡,不是国行的苹果手机是没办法用电信卡打电话的了’。这可真是第一次听说。我搞不清‘国行’是啥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带回去的手机没法用。我家教练在几次确定不是我这个马大哈把卡插错方向,又把人家妹子发的短信转给他确认不是我听错后,满不情愿的接受不是他笨老婆的问题。‘那你去买一个腾讯的卡?我的手机卡是腾讯的,用的是英国买的手机啊’。我一想,没准这就是新规定,在中国的天下都一样呢。再说了,再去腾讯办一个新卡,我是不是又得找人帮忙啊,否则谁知让我等多久?我还是留着这个卡在中国买一个手机吧。朋友听说了,从她那搜出一个旧苹果手机,于是我终于不再动不动就失联了。
电话卡办成了,最后银行卡还是没办成:按规定,只有长期探亲签证才能办,而我的是短期探亲签证。于是乎,我只能继续过用现金的‘落后分子’的日子,倒也没有碰到过拒收现金的。
大数据与隐私
和水儿到上海待了几天,想着到那个世界第二高的“上海中心”楼上去看上海日落和夜景,才发现买门票都是要实名证件的。谁还整天揣着护照跑啊?好在护照照片是可以的,而水儿那几天在办理下学年在伦敦的租房手续,正好有我和他的护照照片存在手机里,否则我们就得空跑一趟了。
这倒好,到哪都实名登记,再大数据一联网,所有的行踪都记录在案。因此国内的朋友说出差都不敢去打卡要买票的景点:万一查起来可是上班时间去旅游啊。
对于国内大数据的厉害我算是领教了。我从长沙到上海的机票是在办好新手机卡之前定的,用的是教练的手机号码。出发的头一天晚上收到飞机晚点的短信,信息居然出现在我的新手机上。我看着很神奇:我没有修改联系方式呀。后来意识到是万能的大数据把我的电话一网打尽了:不用经过我的任何授权。这也是中国“发达”而西方“落后”的地方。在英国,数据使用有严格的权限范围,数据库之间的互通需要用户授权。就因为这些层面的问题在一些领域遇到很大的麻烦,比如社区医院和专家医院之间的病历合并问题。而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灵活性就大多了。跟上海的一个朋友聊起这个问题,他认为中国对数据的处理方式还是利大于弊的,我只能闭嘴。
在隐私保护方面,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潜伏”,所以在国内上文学城我从来不登陆灰蘑菇账号。尽管我的博客也没什么敏感话题,尽管也不知道这种“潜伏”有没有用,我也只能这样了。
外国人都在电视上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各地看见的外国人少了,但电视节目对外国的关注很热切。从旅游热点城市到景点到国际航班上,尽管人流熙熙攘攘,却大部分是国人。即使在上海豫园和外滩,以前都是外国人扎堆的地方,现在也只偶尔看见几个了。问起上海的朋友,他们对来中国的外国人少了也同感。原因吧,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就我们华人回国都感到的诸多不便和没有隐私权应该是其中之一吧。
我这次回去基本没有特意看电视,跟着家里老人瞄了几眼新闻节目,印象深刻的是国内的新闻工作者可真是胸怀天下啊。比如说,那天家里开着的电视在播放财经新闻,正好看见一个女记者在伦敦,体验在伦敦生活多贵:从早饭(我错过了,不知道是什么)、午饭超市买三明治,到晚饭点外卖,计算一天的生活费用;然后是交通费、房租,最后算出来一个月要3千多英镑;结论是高于英国的平均工资。再接下来就是利率上调给英国人带来房贷压力。我看着不禁哑然失笑:如果你拿的只是英国的平均工资,你会住伦敦市中心?还每天点外卖?既是租房,又哪来的房贷压力?不否定英国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这跟中国人民有关系吗?在这些似是而非的报道后面,估计就是要得出其他国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吧。否则的话,记者为什么不关注一下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跟踪报道一下当地百姓的生活开支和压力不是更有意义吗?估计这是不能、不敢、也不许的。(这个现象,名博“林向田”最近幽默风趣的写到:“今天美国人总算能吃饱了”。)
经济现状与“卷”
关于中国经济,我不想引用任何数据:这些是专家的工作。从我的直观观察和与各界友人的交流来看,现在中国的经济真是超出预期的难。原本以为疫情限制一放开,消费会报复性的增长,经济会蓬勃向上,可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应该是中国政府也没估计到的。我不说宏观的产品出口等问题,就我关注的老百姓视角来说,尽管好像哪都人群熙熙攘攘,人们花钱可是小心多了。最直观的是我们在上海去了两次豫园的“南翔馒头店”,都是饭点去的,根本不用排队;而疫情前是要排四五十分钟,甚至更久的。
和出租车司机及朋友聊天,一致的看法是疫情的几年掏空了老百姓的钱袋。由于封控政策,很多人没有工作或生意关门,政府又没有任何补贴,因此老百姓都靠存款渡过难关。这一方面使得人们没(少)钱可花了,另一方面又更增加了不安全感和存钱备用的动力。当然,老百姓瘪了的钱袋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和朋友们交流的方面,没有公开数据支持,我就不说了。现在都在希望下半年经济形势能好转,为我所关心的父老乡亲和朋友们的缘故,真心希望如此!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润的机会、能力和意愿的。
服务行业真是难做啊,国内用得很滥的词是‘卷‘。国内飞机上的空乘人员对乘客都是诚惶诚恐的态度;饭店吃饭食客动不动就要叫店家把菜撤下去重做。我上篇还说香港人服务态度不好,这里又说内地的服务态度太好,我是不是有毛病啊?我其实只是希望人与人之间有起码的尊重和礼貌,不管是对提供服务的还是被服务的。那些搞餐饮的,刚刚经历疫情的折腾,多不容易啊,又何必过分为难人家呢?就我这“奇谈怪论”,我被告知顾客是上帝。我有一次就没忍住,我朋友因为菜的味道达不到他的要求而叫店家把端上来的菜撤下去,被我阻止了,剥夺了他做“上帝”的权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店家/商家的奸诈、服务人员对顾客的各种歧视又是客观存在的,例子下回再说吧。互相欺诈、逼迫,各行各业就“卷”得越来越紧。
民营企业的举步维艰、政府财政的窘迫、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前所未有的低下、、、由此带来的对前景的悲观直接反映在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上。这篇太长啦,关于年轻人的观察留待下文分解吧。
周末了,贴一个前天球场上拍到的可爱小兔子。倾心于博友“多伦多橄榄树”的“粉色玫瑰”,我也上两张我家的玫瑰花:第一张很正的大红色,花朵又大又多,是前房主留下的,不知道名字;第二张玖红色,是我去年种下的安妮公主。祝大家周末愉快!
国内的诈骗都越洋了, 每天收到这些电话, 不胜其烦, 他们换着电话号码打, 屏蔽了一个, 又来新的。。。
我一直没敢下决心回国,父母都不在了。
观察入微,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好文,谢谢蘑菇分享。问好。
- 哈哈 看电视剧中对海外华人的描述 也是这种感觉
赞蘑菇实实在在的描述和感受
好漂亮的玫瑰!悄悄话。
世界是都回不到从前了,咱们这些上了一定年纪的还好,难的是年轻人。还是跟着晓青追剧比较轻松,周末愉快!
现在比以前要求高了,为了安全。911以前的美国那可真是自由,后来安检特别严,好久才习惯。你说的对,中国有个好处,有人好办事儿:-)
疫情以来外国人都呆在家里了,我们这边原来商场能看见中国国内来的一帮帮人购物,现在根本没有了。
国内的外国人也少了。
我觉得你说的记者报道英国生活真逗:-)就是这样的,啥也不知道,说的跟真的一样,一听都不知道咋活下去。
别说记者了,有些专家参加节目也一样乱说的:-)
谢谢亦缘分享,周末愉快!
这跟我几年前回国看到的中国状态太不同了,很有闭关锁国的趋势。以前看到朝气勃勃,现在好像有些暮气沉沉了。
服务行业的态度转变也让人吃惊。以前一直觉得服务行业工作态度有待提高,看来餐饮业反过来了。蘑菇提出的“人与人之间有起码的尊重和礼貌”很有道理。就是一份工作,有金钱利益。但为什么不能平等,尊重,友善,大家生活得开开心心呢!
可不是,让我们回到岁月静好中,为兔子和玫瑰点赞:))
蘑菇的“老百姓视角”选的特别好。 “南翔馒头店”记忆犹新,除了好吃,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门口的座椅上等了1小时,听我妹把见面后所有的体己话都说完,还没轮到我们。未料现在如此萧条,真是彼一时此一时啊。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喜欢蘑菇以此来表达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
英国的兔子好幸福!蘑菇家的玫瑰娇艳欲滴地绽放美丽!蘑菇周末快乐!
我这回回去,在西湖都没看到外国人。
我早你一些回去,你文中提到得方方面面,写得很客观很真实,忍不住点赞。
谢谢你留言分享,你的菜泡饭是经典,我现在还常做呢。城城来访总是一路欢笑,开心!谢谢你,周末愉快!
“在隐私保护方面,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潜伏”,所以在国内上文学城我从来不登陆灰蘑菇账号。尽管我的博客也没什么敏感话题,尽管也不知道这种“潜伏”有没有用,我也只能这样了。”,哈哈哈,我在中国的时候,也是潜伏,不用手机登陆,说实话,也没有世界,整天东跑西颠的。中国现在外国人确实很少,我们也没看见几个。哈哈哈,你们也去了上海中心。办电话卡我们倒是当天就弄好了,先去弄电话,然后飞奔到银行,开账户,也折腾了蛮久。大数据下,完全没有隐私。中国的卷,我们也意识到,和出租车司机的对话,是看这个世界的窗口。
PS: 蘑菇懂我,二姨太菜泡饭可以多加几碗是真的,比马赛鱼汤好吃多了。
周末愉快!:)
《外国人都在电视上》,因为他们要在电视上表演什么是水深火热啊,30年前我看过北韩的电视节目,是纽约的流浪汉们的生活和曼哈顿路边躺着的深色皮肤之人等等。真是纵观世界风云,唯有这边独好。
《经济现状与“卷”》,很不理解“卷”,有这样一个流行的故事:一个小镇很少有游客出现,镇民大约1万人,
一个意大利人来了,看见镇上只有一家意大利饭店,他观察看看客流量,简单计算一下费用和利润,他感觉没有什么生意空间,他走了,镇上还是那家意大利餐厅。日本人来了,镇上只有一家日式大和餐,日本人和那个意大利人一样,走了,华人来了,看到镇上只有一家华食,也和意大利人一样计算了一番,感觉如果降降菜价,可能会抢来一些生意,于是镇上多了一家华食餐厅,不久又来了一个华人,最后镇上几乎每个主流菜体系的饭店各有一家,华食餐厅三家,于是华食最便宜,且以外卖为主。
为什么喜欢内卷,是不是因为有“长城”,只好关门自己玩?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