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50)
最近在协助水儿准备剑桥医学院的面试。这一路陪考(希望后面能有时间把期间的经历和感受完整写出来),不得不佩服这些大学的选拔制度设计。尽管也是各种考,但的确就是一步步地逼近你的真实(潜)能力,到最后,最好的策略就只能是‘be yourself’。
泛泛地、无关痛痒地这么说的时候,‘be yourself’,说着听着都感觉很有道理、高屋建瓴又接地气,但真正实战应用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为什么是最高境界。要‘be yourself’,首先得问‘我是谁?’;而人是有多面性的,所以还得问‘表现哪个自我?’。
在备考的时候,全心准备、各种寻求资讯、尽力揣摩会考什么,很容易就忘了自我,忘了要学医(或其他任何专业)的初衷。而另一方面,各种准备中大多关注考什么,却往往忘记大学考这些关注的是什么。而唯有你的初衷和大学考试的关注点吻合的时候,才是‘两情相悦’,给彼此有‘对上眼’的机会;否则就是‘单相思’,不成也未尝不是好事。
意识到这些问题,我和水儿讨论他为什么要学医。他是非常喜欢有关人体的各种科学课题的,并且享受看见这些研究能帮助到一个个具体的人。我的记忆中他是那个讨论起相关课题来热情洋溢、眼光闪亮的中学生;是那个在组织和参与智障青年活动回来筋疲力尽却充满感恩的少年– 而这正是医学院所寻求的考生的品质,是他应当尽力展现的那个‘self’!当我们聊起这些的时候,原本在紧张备考中略显焦虑的水儿,眼神逐渐安静和坚定、、、
水儿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一个可以按照他内心的兴趣和感动来选择的环境中;而在容易迷失的时候,有父母见证了他的经历、能帮助他及时忆起初心(小小的自夸一下:))。‘不忘初心’,去掉在当代被政治化的外衣,实在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很好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