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个人资料
南半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悉尼北海岸徒步 - 处处浓郁的澳洲风情

(2025-09-02 15:41:25) 下一个

 

悉尼8月份阴雨连绵,2个多星期的降雨居然打破了40年的气象记录,湿漉漉的环境让人不胜其烦。好在20日之后雨停日出,令人精神大振,赶紧呼朋唤友,赶在8月的最后一天去悉尼北海岸徒步。清晨8点钟,我们在号称澳洲最美火车站的环形码头站下车,换乘渡轮驶向曼利(Manly)。穿越气势磅礴的悉尼湾,船在蔚蓝色的水面上劈开一道道雪白的浪花,回头还能望见歌剧院与海港大桥的靓影,仿佛一张镶嵌钻石的城市名片,使悉尼在世界大都市中脱颖而出,我们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里而倍感荣幸。

 

 

 

8点半的曼利海滩已经从梦中完全苏醒。浪花轻吻着沙滩,人行道上的跑步者络绎不绝。一家家咖啡馆已经坐满了人,空气中飘散着烘焙豆子的焦香。我们站在海滩南端的岩石台阶旁,望着初升的朝阳将浩瀚的大洋映照成一片耀眼的光斑,让人不敢直视。冲浪者扛着冲浪板走向海浪的身影,如同剪影戏中的角色,在晨曦中勾勒出悉尼海岸线最经典的画面。

 

 

 

 

 

曼利得名于殖民时期,菲利普总督见到当地原住民时的感叹 - “多么有男子气概(manly)的人们”。在十九世纪的悉尼,城市尚在萌芽,港湾内的空气潮湿而略带煤烟。1820 年代,悉尼殖民地因港口扩建、刑罚劳役和密集的船运而逐渐显得拥挤和污浊。呼吸道疾病和风湿是常见的困扰,医生开始建议富裕阶层“去海边换气”。于是位于北岬的曼利落入人们的眼帘,这片远离尘嚣的海滨处女地,以其长长的沙滩和温和的海风,成为天然的疗愈所。到了1850年代,总督菲利普爵士提出要将曼利打造成“悉尼的布莱顿”,并鼓励富商建造酒店与茶室。许多英国官员、退役军官和牧场主把这里作为度假疗养地,周末来此呼吸“健康空气”。如今这里虽已是繁华的旅游胜地和高端住宅区,却仍保留着某种粗粝的生命力,处处都是晨练的人们。

 

 

 

离开从曼利主沙滩,北海岸步道(Northern Beaches Coastal Walk)从此刻正式展开。我们朝着女王崖(Queenscliff)方向前行,正式踏上通往纳拉宾海滩(Narrabeen Beach)的15公里步道。岩石阶梯、木栈道、灌木丛林交错出现。左侧是茫茫太平洋,右侧则是澳洲特有的桉树林。偶尔能看见古老的雕刻 - 那是原住民Guringai族留下的石刻,形状或似鱼,或似月亮,提醒着人们这片土地的历史远比殖民时代更久远。首先抵达淡水沙滩(Freshwater Beach),它不像曼利那样喧闹,但是有着更大的涌浪,一波接一波地扑向海岸,海滩旁的岩石上篆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这儿是全世界冲浪者的天堂”。

 

 

 

沿着北海岸行走不到1个小时,我们就不约而同地发现,这儿的行人个个身材健硕精力充沛。无论是街边咖啡馆的食客,街边遛狗的退休老者,还是在海滩和草地上锻炼的人群中,居然看不到一个肥胖者。要知道澳洲成人的肥胖率高达65%,也就是说3个成人中就有2个人超重。这让人想起“你的体重就是你社会等级的广告”这句西方世界的流行语。在今天的社会,当自律要强的人们在挥汗锻炼时,更多的懒汉躺在沙发里吃薯片刷手机,以至于统计数字显示中下阶层的肥胖者是中上阶层的5倍。再看看海滩边的停车场,每个小时的停车费竟达10元之多,摆明了这儿不欢迎囊中羞涩的穷人,难怪平均房价高达455万元的曼利地区看不到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

 

 

 

我们很快来到柯尔柯尔海滩(Curl Curl Beach),一片兼具野性与温柔交织的沙滩。没有邦迪(Bondi)或曼利那般热闹喧嚣,却多了一份原始的气息与当地生活的闲适感。这里并非旅游打卡型沙滩,更像是一片社区花园。当地人牵着狗散步、晨跑、冲浪、或是静静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那些静坐沙滩的人,自有不为外人所道的满足。潮水永不重复它的线条,浪花每一次扑岸都是新的对白。云的聚散、光的变幻、海鸟的轨迹、风的气息,都是日常,却无一不生动。海风裹着咸味,带着一丝凉意与自由感,仿佛提醒人们悉尼的城市喧嚣就在不远处,却被海浪声隔绝开来。

 

在约1公里长的海滩尽头,有一条流进大海的溪流,我们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涉水走向对岸。光脚踩在浸润在浅水中的沙滩上,首先是一种温润而细腻的触感。沙粒因为吸饱了海水,失去了干沙那种细碎、灼热、飞扬的轻浮感,变得凉润而柔顺。每一步下去,足弓会轻轻陷入沙面,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托住,既有微微的阻力,又带着弹性,仿佛大地在温柔地回应。

 

 

 

步道离开沙滩,开始沿着悬崖上行,人造步道逐渐被天然土路取代。悉尼北海岸的地质特征在此显现:悉尼砂岩构成的悬崖在亿万年的海浪侵蚀下,形成锯齿状的海湾与岬角交替的韵律。每绕过一处海角,眼前便会绽开一个全新的海湾,如同展开一幅卷轴的海洋绘卷。潮湿的海风迎面轻抚,身边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徒步向前,人的精神越走越振奋。

 

 

 

走进丛林,树影婆娑。每片叶子都书写着一个季节的诗句;风吹过时,仿佛在朗诵一篇篇古老的传说。路旁一片片盛开的野花,告诉我们明媚的春天已经触手可及。周围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让我们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远离都市,置身于原始山林之中。这里的人们长期不懈地保护野生动物,使得那些胆大的鸟儿来到小路上和我们抢道,或是毫不畏惧地在近距离和我们对视,那对亮晶晶的小眼睛,似乎在诉说内心的喜悦。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达成微妙平衡:在城市无可避免的扩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地貌,同时通过严格的生态保护维持着大自然的本真。这种平衡或许正是澳洲海岸文化的精髓 - 深知享受自然的特权必然伴随着守护的责任。

 

 

 

海边的岩石泳池告诉我们来到了迪怀区(Dee Why)。一群退休老人正在泳池举行游泳比赛,在波波巨浪背景衬托下的老人个个精神抖擞。再往前走,年轻人们在迪怀海滩上举行冲浪比赛。澳洲人热爱体育的传统源自英国,BBC纪录片“大英帝国”将当年日不落帝国的成功归结为四大原因,其中一条就是体育。英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体育锻炼和竞赛。他们不仅仅通过体育竞赛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体育竞赛培育拼搏精神,加强团队互助,树立服从规则,鼓励公平竞争。“体育运动就是澳洲人的宗教。”这是我老朋友泰勒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迪怀海滩的尽头,我们再次脱下鞋袜,走过一段更长的浅水海滩。赤脚走在海边,脚掌触及的不是冰冷的土地,而是仿佛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一波波海水涌上脚面,冰凉得让人忍不住收缩脚趾,却又被潮湿沙粒的温度重新安抚。行走间,沙滩的湿痕会留下脚印,边缘清晰。虽然我们的足迹不过是潮汐线上转瞬即逝的印记,但这或许正是徒步最美的部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短暂地成为风景的一部分,然后在记忆中将其永远珍藏。如果走得慢一些,能感到脚底渗出的热量被湿沙一点点吸走。与海水的凉意交融,那是一种既贴近自然又略带出世感的体验,在那一刻人仿佛与大地、与海洋、与时间本身融为一体,这种奇妙的感受带着一丝回归原始的安宁,令人心醉。

 

 

 

被碧绿色高尔夫球场环绕的长礁岬角(Long Reef Headland),是一处伸入太平洋的天然岬角。这里没有著名景点那样的喧闹,更像一段静默而辽阔的风景诗。这里的空气带着咸味,风总是很大,拂得人衣襟猎猎作响。海鸟成群在头顶盘旋,偶尔能看到风帆点缀在远处深蓝的海面。从这里的观景台居高临下眺望左右两边,都能够俯瞰绵延数公里的海岸线,海水呈现出由浅绿至深蓝的渐变,如同一幅展开的丝绸。脚下的悬崖布满海鸟的巢穴,银鸥盘旋而下,发出高亢的鸣叫,似在欢迎旅者,也似在叙述着某种古老的海上传说。

 

 

 

走过科拉罗伊海滩(Collaroy Beach),纳拉宾湖(Narrabeen Lagoon)的湛蓝水域终于在前方闪烁。这是悉尼北部最大的沿海潟湖,淡水与海水在此交融,形成独特的 brackish water(半咸水)生态系统。湖心小岛上栖息着上百只黑天鹅,它们弯曲的脖颈倒映在水面,如同移动的书法笔触。沿着湖岸木栈道前行,景观再次转变。红树林的气根从泥滩中伸出,像某种外星生物的触手;白鹭单腿立在浅水中,突然闪电般啄向游鱼;划皮划艇的人们无声滑过水面,桨橹搅碎云影天光。这里是澳洲东海岸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观鸟者架着长焦镜头守候,记录着鸻鹬类鸟类的春秋迁徙。

 

 

 

 

 

我们走走看看停停,总共花了6个小时,走完悉尼北海岸的15公里步道,手机计步器显示一共走了25千余步。但这些数字无法衡量的是视觉收获的丰盈和融入自然的内心满足 - 海浪雕刻岩石的永恒舞蹈,海天一色的波澜壮阔,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人类与自然共同书写的海岸史诗。这条从曼利到纳拉宾的徒步路线,沿途可见海湾、岬角、湿地、丛林、种类繁多的飞鸟、原住民遗址与现代城市生活的交织。它不仅是风景的串联,更是一条时光的长廊 - 从原住民的狩猎场,到殖民者的灯塔;从19世纪的渔村,到今日的冲浪天堂。行走其中,让人意识到,悉尼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它还有另一面 - 广袤、野性、诗意、处处充满着青春活力,像一首尚未写尽的海岸长诗,等待每一位徒步者的亲自踏读和续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全兄,以后如果再来悉尼,招呼一声,让我有机会尽一下地主之谊。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谢南兄分享!有几处海滩我来贵国旅游时朋友带着去过,但不可能如此深度游!悉尼真是上帝眷顾的地方!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Ginger Beer(姜汁啤酒),它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啤酒”,而是一种以生姜为主要风味的发酵或碳酸饮料。它既有含酒精版(一般 4–6% ABV 的精酿风格)也有无酒精版(更像汽水)。澳洲是姜汁啤酒的重要生产国,但是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超市都可以买到。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美文美图,上次去悉尼旅游,也去了这个海滩,但没往北走,只往南走了一小段,去了Shelly Beach,在那里的饭店喝了澳洲的Gingle Beer。之后无论去哪里,都问有没有Ginger Beer, 这才发现只有澳洲有。这段海滩跟加州的Santa Barbara 有点儿相似,不过疆域更广阔。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鼓励。旅游者一般不会长距离徒步,耗时太久。你的记忆没错,坐船去悉尼东区的Watsons Bay,在那附近有一个小的天体海滩。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琪子' 的评论 : 8月份是我们的冬天,因为徒步在8月31日,大概可以算一只脚已经踏入春天的门槛了吧 :)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麦姐鼓励。关键还是生活太安逸,大部分人做不到严格的自律,中年之后就越来越胖了。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这一片海滩真是太漂亮了,在南半球博主的笔下更显的生气勃勃。我们当年从悉尼港坐船去过这里,但是没有继续徒步,也没有深入了解它的历史,幸好在这篇文章里面学习了。我隐隐约约地觉得坐船到另外一个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的天体海滩。
琪子 回复 悄悄话 八月份是悉尼的“春天”吗?那里天蓝地阔,海浪永无休止。得天独厚的自然,造就了澳洲人,享受天然,无穷动起来!
真佩服你们的步道旅程。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赞南半球优美的散文游记,照片也十分精彩。“体育运动就是澳洲人的宗教。”澳洲人真是天生热爱体育,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但纳闷的是胖子还是比欧洲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