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继承彼得遗志 信仰的颠覆(七十二)

(2023-01-07 07:00:24) 下一个

原文再续,书接谁是皇帝 信仰的颠覆(六十八)。话说安娜一世晚年的时候,一直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彼得大帝把安娜一世三姐妹的婚姻当成政治筹码,安排她们嫁得远远的,因此她们都非常讨厌彼得大帝,无论如何不能让叔叔的后人登上皇位,所以堂妹伊丽莎白公主首先被排除了。原本安娜一世想把皇位直接传给外甥女安娜,但是安娜在她临终前的两个月生下了一个男孩,这让她改变了主意。

安娜一世有个著名的情人,德国人恩斯特•约翰•比隆,帮她管理俄罗斯的大小政务,巩固她的政权。执政期间给了他无上的权力与崇高的地位,到她临死前还惦记着给他谋后路。为了确保她死后比隆继续掌权,安娜一世指定外甥女安娜刚出生的儿子伊凡为皇位继承人,比隆为摄政,直到伊凡成年,这样比隆起码还可以享受十几年的荣华富贵。

从血缘关系上看,伊凡六世的母亲是罗曼诺夫王朝第4代沙皇伊凡五世的第3个女儿叶卡捷琳娜公主的女儿,伊凡五世与彼得一世都是第4代沙皇,名义上与彼得一世共同执政。即伊凡六世的外祖母是叶卡捷琳娜公主,叶卡捷琳娜公主是安娜一世的同母姐,所以安娜一世就是伊凡六世的外姨祖母。

伊凡六世的外祖母叶卡捷琳娜公主出生于1691年10月29日。1716年被叔叔彼得大帝嫁给梅克伦堡•什未林的公爵卡尔•利奥波德,梅克伦堡家族统治的什未林位于德意志北部,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小邦国,现在是德国的一部分。

什未林城堡近景

什未林城堡远景

1718年,叶卡捷琳娜公主生了一个女儿安娜•利奥波德,她是父母唯一成活的子女,是安娜一世唯一的外甥女,也是沙皇伊凡五世唯一的孙辈,她的其他所有兄弟姐妹都夭折了。

安娜•利奥波德

1739年,21岁的安娜嫁给布伦瑞克公爵安东•乌尔里希,布伦瑞克现在也是德国的一部分。1740年8月23日,安娜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伊凡。

1740年10月18日,安娜一世去世后的第二天,不到两个月大的婴儿伊凡被宣布为俄罗斯帝国的新沙皇,史称伊凡六世,德国人恩斯特•约翰•比隆成为摄政王。可惜安娜一世生前并没有为比隆扫清障碍。

无论是伊凡六世的父母还是大多数贵族都不接受由比隆掌权。诸君还记得吗,比隆担任安娜一世成立的特务机构秘密刑侦事务衙门,大肆杀害和流放了很多保守派老贵族。因此比隆树敌无数,

三周之内,比隆便在伊凡六世父亲的策划下倒台。1740年11月8日/19日午夜,比隆在卧室内被皇宫禁军首领米尼赫率领的禁军抓获,并被放逐到西伯利亚(后来他获准在雅罗斯拉夫尔居住)。伊凡六世的母亲安娜·利奥波德被选为新任摄政王,不过,实权还是掌握在米尼赫等禁军将领手中。米尼赫掌权后不久,即被副总理安德烈·伊凡诺维奇·奥斯特曼推翻,米尼赫被撤销官职,贬为庶民。奥斯特曼出任新的摄政王。

安娜•利奥波德成为摄政王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奥斯特曼

伊凡六世的统治和他母亲的摄政仅13个月,1741年12月6日,伊莉沙白·彼得罗芙娜发动政变登上了皇位。伊莉沙白是彼得大帝的女儿,而伊六的祖上是德国人,父母也是德国人,传到他这一代,罗曼诺夫的血统十分稀薄,又是这么幼小的婴儿,无论从哪方面看,皇位都应该属于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一世全名叫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出生于1709年12月29日,是彼得大帝与皇后,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儿。他们一共生了12个小孩,但是存活下来的只有俩女儿,伊丽莎白和她姐姐安娜。

她们长大后,姐姐安娜嫁给了普鲁士荷尔斯泰因家族的查理•腓特烈公爵,生了个男孩后因为难产去世,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的丈夫)。妹妹伊丽莎白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成年后肤白貌美大长腿。西班牙大使利里亚公爵曾不无夸张地描述过伊丽莎白:“我从未见过如此出众的美人。迷人的面容,闪烁的双眼,完美的嘴唇,颈部和胸部都透着鲜有的洁白。她身材高挑,性格活泼,总是兴高采烈,充满幻想。你能感觉到她非常聪慧,也非常可亲,但同时你也会意识到她胸怀大志。

年轻时的伊莉莎白

她父亲彼得大帝生前对她珍爱有加,尤其是晚年的彼得一世非常亲近伊丽莎白,他总是说自己“就像爱自己的灵魂一样热爱自己的两个女儿”。据一位法国家庭女教师称,伊丽莎白不仅会说法语,还掌握了德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伊丽莎白综合了父母双方截然相反的性格,她有父亲的才智和难以捉摸的脾气以及躁动充沛的精力,喜欢骑马、打猎和跳舞,她还有母亲天生的魅力和同情心。

到了伊丽莎白十四五岁的时候,她父亲彼得大帝环顾整个欧洲王室,地位相当且年龄相仿的王子,只有法国的路易十五。谁知法国的摄政王嫌她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出身卑贱,而且伊丽莎白是婚前出生的私生女(她父母当时还没举行婚礼),就拒绝了。后来就与5岁的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妮订了婚。

于是彼得一世转而促成了伊丽莎白与德意志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国的王子卡尔·奥古斯特订婚。因为彼得一世的丧事,婚礼一直延期。俄国皇室本计划于1727年1月6日宣布卡尔·奥古斯特与伊丽莎白订婚的消息,但因叶卡捷琳娜一世不断地遭到伤寒与感冒的侵袭,订婚仪式不断延迟。结果在同年5月,先是叶卡捷琳娜一世去世,两周后,卡尔·奥古斯都又在婚期前因为天花英年早逝。

而伊丽莎白的姐姐安娜,此时已经远嫁给同为荷尔施泰因家族的戈托普公爵卡尔·腓特烈为妻。后来继位的彼得三世就是他们的儿子。作为彼得一世的外孙,卡尔·彼得·乌尔里希改宗东正教,改名彼得·费奥多罗维奇,被选定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即后来的彼得三世)。1745年,由伊丽莎白做主,彼得迎娶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的索菲娅公主(即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妻。

插一句题外话,东正教是俄罗斯国教,要真正摧毁俄罗斯斯拉夫人必须摧毁东正教。本来苏联改宗无神论,已经接近成功,但民族传统根基深厚,通过普京又重新扭回来。这次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提出东正教1月7号圣诞节暂时停火就是双方通过宗教角力。

自从1589年俄罗斯东正教变成自主教会后,君士坦丁堡牧首只是名义上俄罗斯东正教的领袖,但不能干涉俄罗斯东正教内部事务。结果2018年现任的君士坦丁堡牧首是巴托洛缪一世宣布乌克兰东正教会也是自主教会,从此不归俄罗斯管。俄罗斯立刻宣布断绝与君士坦丁教会交往,同时也造成乌克兰东正教徒内部分裂。

君士坦丁堡牧首是巴托洛缪一世宣布乌克兰东正教会是自主教会

乌克兰东正教会成为自主教会之后,推动和欧美一样,在12月25日过圣诞节,而不是像之前1000多年,在1月7日过节。现在普京提议1月7号停火,泽连斯基不同意,一定得罪乌克兰军队内部很多东正教徒。北约与俄罗斯双方都拼命往对方根上挖,俄罗斯与北约的仇怨是不可解了。

我们言归正传,伊丽莎白直到父母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一世去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出嫁。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病逝后,彼得一世与前妻的孙子小彼得继位,称彼得二世。从辈分上算,彼得二世是伊丽莎白同父异母哥哥阿列克谢的儿子,也就是她的侄子。尽管如此,伊丽莎白与彼得二世年纪相仿,而且伊丽莎白天性开朗活泼,喜欢各类打猎,骑马等室外活动,很快就成为小彼得的亲密玩伴。彼得非常欣赏伊丽莎白的美貌和热情洋溢的秉性,他喜欢年轻的姑妈陪在自己身边。

俄剧《伊丽莎白》

1728年3月,在皇室迁居至莫斯科的一路上,伊丽莎白一直不离彼得的左右,她跟年轻的皇帝一样热爱狩猎,他俩一道策马飞奔在莫斯科郊外的山林间。到了夏季,他们两个人一同泛舟河上;到了冬季,他们又一起驾雪橇。彼得不在身边的时候伊丽莎白就会找来其他男人陪着自己。她坦言说自己“只有在热恋中才会感到心满意足”。伊丽莎白虽然轻浮,不过对宗教非常虔诚,在寻欢作乐之后,她总是会独自一人长时间地进行祷告。

彼得二世对伊丽莎白非常依赖,容不得别人靠近她。当伊丽莎白的生活中出现了男友之后,每次都是被彼得二世以各种借口,把这些人或是调到乌克兰当差,或是派到国外当大使。

久而久之有传闻说,彼得二世成年亲政后,不如把伊丽莎白嫁给他,这样亲上家亲,还解决了皇位之争。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戈洛夫金公爵和奥斯特尔曼伯爵等人,但马上就遭到了教会和大多数贵族的反对。

1730年1月,彼得二世驾崩,这对伊丽莎白来说本来是登上帝国宝座的天赐良机,因为她的姐姐安娜既已去世,她就是皇帝唯一的直系亲属了。然而,伊丽莎白本人却对夺取皇位兴致缺缺,使自己失去了最好的机会。随后,以一等文官戈洛夫金公爵为首的最高秘密委员会却把皇位给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彼得一世长兄伊凡的女儿,库尔兰大公的遗孀),即安娜一世。对于这段经历,伊丽莎白从未遗憾过,后来她说过:“当时我还太年轻。我很高兴自己没有那么早夺得皇位。我太年轻,臣民们是不会接受我的。”

伊丽莎白的父亲彼得大帝跟自己的哥哥伊凡关系不和,哥哥去世后,彼得对寡嫂和侄女们十分冷淡、漠不关心,而新任的沙皇安娜恰恰就是伊凡的二女儿。因此她们的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皇室更不可能给伊丽莎白掏巨额嫁妆了。就这样,伊丽莎白被迫成为大龄剩女。

安娜执政期间,伊丽莎白的日子并不好过,她被这个二堂姐百般刁难,又是减少她的零花钱,又是削减她的封地,毕竟她的存在对王位有着很大的威胁。某天这对堂姐妹大吵一架后,伊丽莎白被迫离开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躲清净去了。

安娜女皇在位期间,重用情人兼宠臣比隆,指使比隆控制下的秘密刑侦衙门对莫斯科贵族们大肆打击,滥用刑罚,招致很多人的不满。等1740年10月安娜女皇过世,襁褓中的伊凡六世成为俄罗斯皇帝。本来比隆已经让天下人为之侧目,又加上了伊凡六世代表的德国布伦瑞克家族势力,两股势力共同秉政俄罗斯,使得朝中重臣们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发酵,最终演化成了宫廷政变。

这时候一贯忠于彼得一世的禁军等力量把希望寄托在伊丽莎白身上,很多人认为伊丽莎白在所有彼得一世继承人中,最有资格。一方面由于有了彼得一世亲自组建的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鼎力支持,一方面伊丽莎白对自身命运的担忧。这其实是英国系共济会重新夺权,赶走德国系共济会。

法国大使拉谢塔迪侯爵和御医莱斯托克都是伊丽莎白的情夫,他们向伊丽莎白进言道,假如她不采取行动,摄政太后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将会把她逮捕后幽禁在修道院。伊丽莎白同意先下手为强。午夜时分,她来到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近卫团的营房。伊丽莎白说:“你们都清楚我是谁的女儿!”士兵们高呼道:“我们准备好了。我们要杀光他们。”“不,”伊丽莎白说,“一个俄罗斯人都不能死。”

俄剧《伊丽莎白》

1741年12月6日清晨,伊丽莎白率领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发动不流血政变。政变当天,伊丽莎白身穿胸甲,在向圣母玛利亚祷告后乘坐雪橇,前往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营地,率众前往皇宫。虽然有禁卫军的支持,但支持者中没有一个在当时是军官,无法下令,伊丽莎白只好亲率大军进入冬宫。政变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宫中守卫普遍倒戈相迎,由于积雪太厚,身穿长裙的伊丽莎白几乎全程是被抬进宫中去的。政变军顺利进入冬宫二楼,逮捕了熟睡中的安娜和安东·乌尔里希夫妇,将他们押上了事先准备的雪橇。随后伊丽莎白向士兵们下令,只有在小皇帝醒来之后才能逮捕他,于是众人一直守在伊凡六世的摇篮边,直到他醒来。伊凡六世醒来后被眼前的景象吓哭,隔壁卧室里年仅四个月的妹妹叶卡捷琳娜公主也摔下床来,导致双耳失聪。不伦瑞克家族全体遭到逮捕和关押,俄国宫廷的德意志势力被彻底剪除。就这样,伊丽莎白公主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第三位女皇。

据说伊凡六世的母亲安娜•利奥波德事发前两天就接到消息说伊丽莎白计划谋反,当时她正准备参加一位闺蜜的婚礼,就耽搁了两天。两天后的深夜,熟睡中的一家四口被伊丽莎白逮捕了。估计这一年这种消息太多,麻木了,关键她浪费一年时间没有好好防范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登基后,立刻恢复了她爹彼得大帝的所有改革措施,把宫廷里的德国人都赶跑。为了取得贵族们的支持,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她宣布在位期间不会处死任何政敌。于是,婴儿沙皇伊凡六世开始生不如死的生活,关在地牢里被囚禁几十年。

伊凡六世一家起初被拘留在里加,伊莉沙白刚开始还打算把他们送回布伦瑞克,但是她很快发现,国内居然还有人想搞阴谋复辟伊六,于是她改变了主意。1742年12月13日把他们转移到了达加夫格娃(Daugavgrīva)要塞。1744年6月,洛普辛娜事件发生后,女皇把伊凡六世转移到了白海的霍尔莫戈雷,伊凡六世在那里待了12年,他与家人隔绝,身边除了狱卒没有其他人。当伊凡六世囚禁在霍尔莫戈雷的消息传开后,年轻的伊凡六世又于1756年被秘密转移到了什利谢利堡要塞,在那里他仍然受到严格的保护;甚至连要塞的指挥官都不知道“某个囚犯”的真实身份。在伊莉沙白一世统治期间,伊凡六世遭到了除名毁忆。所有带有伊凡六世名字和头衔的硬币、公文和出版物都被有组织地没收和销毁。

1762年彼得三世登基后,伊凡六世的处境似乎就要得到改善了,新皇帝探望了他并对他的境遇感到同情,但几周后彼得三世本人就被废黜了。之后,伊凡六世的看管接到了新的指令,他们为伊凡六世带上了手铐,甚至在伊凡六世不服管束时可以鞭打他。

1762年夏天,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时,又向负责“无名者”的官员下令,如果有人企图从外面解救伊凡六世,立刻处死他。在没有女皇的亲笔诏书的情况下,伊凡六世绝不可能活着被交到任何人手中。此时,二十年的单独监禁已经使伊凡六世心理失常,不过伊凡六世似乎并没有真正精神错乱。然而,尽管伊凡六世身上充满秘密,但伊凡六世很清楚自己本是皇帝,并一直称自己为君主。尽管伊凡六世被下令不许接受教育,但伊凡六世还是学会了字母,并且可以阅读《圣经》。

卫戍部队的海军中尉瓦西里·米洛维奇发现了伊凡六世的真实身份,他制定了一个解救计划并且决定在解救成功后正式宣布伊凡六世为皇帝。1764年7月5日午夜,米洛维奇在一些驻军的支持下逮捕了指挥官别列德尼科夫,并要求别列德尼科夫释放伊凡六世。一个名为切金的军官立刻按照秘密指令让伊凡六世的狱卒杀死了伊凡六世。不久之后,米洛维奇和他的追随者就被逮捕并被处决。伊凡六世被悄悄地安葬在要塞里,他的死确保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王权,直到她的儿子成年。

从1744年起,不到四岁的伊六被单独囚禁在一个黑暗的地堡里,标记为帝国的“一号囚徒”。虽然他被关押的地方与父母、妹妹相距只有几十米,但是他们却至死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终其一生,伊六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任何亲人。伊凡六世不仅是俄罗斯历史最年幼的皇帝,从他的一生来看,他也许还是俄罗斯历史最悲惨的皇帝。他就像偶然吹过的一阵风,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被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

伊凡六世的弟弟妹妹们都在监狱内出生,他们于1780年6月30日被释放,之后由他们的姑姑丹麦王太后布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的朱丽安娜·玛丽亚抚养,并在日德兰半岛的霍森斯定居。在朱丽安娜的监护和叶卡捷琳娜的资金支持下,他们在那里被软禁了一辈子。虽然他们是囚犯,但他们生活得相对舒适,还保留了一个由四十到五十人组成的小“宫廷”,这些人除了牧师以外,都是丹麦人。

那么伊丽莎白一世如何继承父亲彼得大帝的遗志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卢冠霖 回复 悄悄话
cys254 回复 悄悄话 这么多人同名,看了都晕。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是德国人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