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金融游牧 信仰的颠覆(七十)

(2022-12-24 17:11:01) 下一个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话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出生于公元275年前后,当时罗马帝国已经不能保证边境安全,日耳曼蛮族经常突破边境防线,侵入境内烧杀抢掠,罗马人失去了安全感。在此乱世,死于非命的皇帝,远远多于自然死亡的皇帝。每一次统治者的更替都会引发局势的动荡,因此戴克里先皇帝试图找到摆脱迷失的途径,其继承人君士坦丁也认为政局稳定才是维持罗马帝国持续的关键。

君士坦丁敏锐地发现基督一句名言:“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在我们的教诲中,不认同除上帝以外的权威。凡存在于现实世界里的权威,都是上帝所赐予。服从权威,就是顺服君临权威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天主。意味着赋予现实世界,即凡界支配权的不是人,而是神。

按照这种思想,无论是赋予权力,还是剥夺权力,决定者并非“可知”的人类,而是“不可知”的唯一的天神。既然统治权是由在现实中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天神所决定,那就必须要有某一个能够接受天意的人,将它的指示传达给人间。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上帝的指示是通过神职人员传达给普罗大众。而神职人员中充当这个通天媒介的,既不是日常生活中与信徒有频繁接触的神父,也不是孤独修炼的修道士,而是有资格出席大公会议,解释、整理及统一教义的主教。换言之,根据基督教教会的制度,上帝是否赐予凡间君主统治权的意志,是由主教向人类传达的。因此,只要将主教拉入自己的阵营,就等于是让上帝站在自己的一方。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只要考虑如何拉拢主教即可。

在他们看来,如果授予皇位的是上帝而不是凡人,那么就不会出现叛乱、谋杀皇帝的事情,政局因此得到稳定。

但“君权神授”对皇帝的唯一弊端正是“神授”二字。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皇帝的权威和权力,并非人类赋予,而是上帝所赐。而传达天意的资格,又掌握在主教的手中。换言之,只要主教愿意,就能以上帝的名义更换皇帝。故此君士坦丁大帝及其儿子君士坦提乌斯临终前才接受洗礼。

令君士坦丁冒如此大的风险,把废立之权转移到教会手中,末学估计是信仰基督教的犹太人在君士坦丁面前使出佛图澄在石勒施展过的“钵中生莲”之类的奇幻之术。令当时罗马人上下因为乱世,对自己传统失去信心之际,抓到一根救命稻草。

罗马这个庞大帝国是从一个小村庄小部落开始,也是蛮族出身,在扩张过程中,把希腊征服的同时,也被希腊文化所征服。当时罗马上层都以为自己子女聘请希腊教师为荣。罗马人也不是对希腊文化全盘接收,如对希腊的直接民主就非常抗拒,独立发展出一套贵族共和制度。就算最后因应现实需要,调整为帝制,但皇帝需要元老院任命就从来没有改变。

罗马中前期的元老院议员,也是分别出任文职与武职,很多人都是即有地方管理经验,也能领兵打仗,可谓文武双全。因此就算在帝制时代,元老院还是相当有权威。除了几个行省是皇帝直接管理外,其他都是元老院任命。皇帝也常年在边境打仗,内政一般也是元老院管理。哪里像现在的欧美议会,酒吧侍应也可以做议员,什么都不懂,把议会变成一个表演的舞台。一群戏子而已。

罗马人虚心学习其他文化固然是优点,但因为这些文化都是别人的,不是自身的,因此当遇到困境不能解决的时候,就想模仿祖先,抛弃自己原来的,学习新的。君士坦丁时代的罗马就是遇到这样的困境,因此犹太人的基督教对他们就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上帝基督可以为人解决一切问题,而希腊罗马的神只是在旁边帮助人类,人类本身也需要自己努力。但当时罗马的困境,罗马人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真正令君士坦丁对基督教拜服的是“米尔维安大桥战役”战役。这场战役爆发的根本原因乃是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度固有的不稳定性。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于305年5月1日分别卸下东、西部的奥古斯都之后,他们的继任者几乎在同一时刻就开始争夺大权。尽管君士坦丁是新升任为西部奥古斯都的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但由于四帝的传承方式并不必是世袭,他未来没有办法顺理成章地继承权柄。当君士坦提乌斯于公元306年7月25日去世时,他父亲的军队在埃博拉肯(今天的约克郡)不依规定而推举君士坦丁为西部凯撒。

而在罗马,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于公元306年10月28日自封为西部奥古斯都。不过马克森提乌斯被当做篡位者,而君士坦丁很快被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承认。当时伽列里乌斯派出他的宠臣——刚从西部凯撒晋升为西部奥古斯都的塞维鲁二世在公元307年起兵讨伐罗马城的叛军。然而,当塞维鲁到达意大利,他的军队立即倒戈投向了马克森提乌斯。这位倒霉的奥古斯都就这样被抓住关押。

而此时的君士坦丁则对双方的交战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两不相帮,不过可能更倾向马克森提乌斯,因为他在307年娶了马克森提乌斯的妹妹法乌斯塔。在308年,马克西米安由于与儿子争权失败而逃到君士坦丁的宫廷,自命为西部唯一的奥古斯都,后来他又反叛君士坦丁而被杀。311年春伽列里乌斯病逝,他的地盘被戴克里先承认的马克西米努斯和李锡尼所瓜分,君士坦丁在莱茵河流域与蛮族作战积累战功,而马克森提乌斯则忙于平叛,局势一度平静。

到了312年,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这对内兄弟还是最终选择了兵戎相见。这年春天,君士坦丁集结军队决定推翻马克森提乌斯。北意大利被一鼓而下,并在都灵战役和维罗纳战役中大破马克森提乌斯军。在维罗纳战役中,马克森提乌斯最资深的统帅,禁卫军长官鲁尼修斯·庞培甚至被击毙。

“米里维安桥战役”,具有划时代意义。这场战役开启了其后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时代的大门,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向跨越中世纪及至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力的基督教迈出了第一步。末学认为,从罗马正式确认基督教为国教那一刻起,罗马已经灭亡。罗马无论精神还是肉体上,已经是沙漠胡人,犹太人的殖民地。

君士坦丁的母亲是一个小酒馆老板的女儿,从小就皈依基督教。因此君士坦丁从小就受母亲影响,对基督教印象良好。据流传在战前也就是10月27号那天晚上,君士坦丁做了一个使他下定决心借基督教之神的庇护而战的梦。然而这个梦的细节,史家们各执一词。

拉克坦修斯说:那天晚上,君士坦丁在梦中被指示“把一个神圣的标志涂在士兵的盾牌上”他听从了梦里的指示并且下令把一个表示基督的标志涂在盾牌上。拉克坦修斯把这个标描述做一个上面的尽头衔接着一个P形图案的拉丁十字。没有证据表明君士坦丁此前用过这个图案,而且该图案的描述也与更广为人知的由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描述的凯乐符号(Chi-Rho)图案不一致。

优西比乌,关于这场战役的两个片段流传至今。第一个片段存留于他的教会史中,在这一部分他认为上帝帮助了君士坦丁却没有向他展现征兆。在他后来的《君士坦丁的一生》中(Life of Constantine),他却提到了上帝向君士坦丁展现征兆的细节,并强调这是皇帝陛下亲口告诉他的。按照这篇文章的说法,君士坦丁和他的军队正在行军中 当他向太阳望去,他看到一轮光圈环绕着太阳,旁边是一行希腊文“Εν Το?τ? Ν?κα”。用拉丁语翻译过来就是“in hoc signo vinces” - “你必以此而胜。”一开始他还不清楚

这异兆的含义,到了这天晚上,基督在梦里解释给他说:他应当在和敌人作战时使用这个标志。优西比乌接着开始描述君士坦丁在他后来对抗李锡尼的战争中所使用的军旗:拉布兰军旗,说这种军旗使用的就是“Chi-Rho”图案。

拉布兰军旗

可以肯定是:君士坦丁在战前看到过这个“Chi-Rho”图案并不容易令人联想到基督教,君士坦丁后来却把这和基督教信仰联系起来。很有意思的是:一块313年铸造的硬币公然称他为太阳神之伙伴。

从优西比乌对君士坦丁的梦前后不一点描述看,可能是犹太基督徒在战前给他君士坦丁预测与建议。后来君士坦丁把这个预测与建议当成是基督启示,并告诉优西比乌是基督报梦给他。

然而改宗基督的罗马并没有改变衰落与瓦解的命运,西罗马帝国一般认定的灭亡日期是476年9月4日。罗马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754年7月28日,教宗斯德望二世前往巴黎并在圣但尼圣殿为丕平和他的两个儿子——查尔斯及卡洛曼施以圣油。这次盛大难忘的加冕仪式被法兰克随后的国王们历次称颂,直至该政权于1792年结束。丕平曾在751年于苏瓦松受膏,但这次他还获得了“罗马的保护者(Patricius Romanorum)”这个头衔。这也是有史以来,教宗首次为国王加冕。

丕平献土

犹太人建立的基督教梵蒂冈只能说是欧洲各诸侯的共主,虽然国王的合法性,废立都必须得到梵蒂冈的同意,但诸侯各国内部事务,梵蒂冈不能插手。但梵蒂冈通过十字军东征,建立了几个骑士团,变成一个超越国家的金融军事组织,最突出的就是圣殿骑士团。金融放贷是犹太人的老本行,而金融也是控制各诸侯最好的工具。因为基督教禁止高利贷,但在梵蒂冈特许下,圣殿骑士团变成独家经营。

到14世纪,圣殿骑士团成为一个大型的超政府机构,掌控着大部分欧洲经济以及其中几个主要王国的金融业。尽管骑士团成员宣誓甘于清贫、献身宗教,他们最终却成为非常重要的金融中介。

圣殿骑士团教堂是一座位于伦敦的圆形小教堂,修建于1185年,模仿了耶路撒冷圣殿山教堂的设计。这座教堂和两所律师学院曾是圣殿骑士团伦敦分部的修道院,这里的清修氛围能够让骑士居于伦敦的俗世之外。不可思议的是,这里成为一个国际金融组织的英国分支机构。这个金融组织的覆盖范围从耶路撒冷直至不列颠群岛,几乎整个13世纪都是他们管理欧洲国王和贵族们的财富和金融。

1099年,十字军第一次占领耶路撒冷,也将这座城市重新开放给了蜂拥而来参访宗教活动场所的欧洲朝圣者。20年后,圣殿骑士团被建立以保护这些来自圣地的旅行者。在整个黎凡特地区,圣殿骑士们维护着许多的堡垒,以此来保护朝圣路线。当一个僧侣加入骑士团,他要对(自己的)清贫和贞洁发誓,起誓他是债务自由的,并许诺将永不离开圣殿骑士修道院超过一个晚上,同时做好准备为了保卫基督教的朝圣者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后来,这个任务逐渐演变成为确保钱财由欧洲到东方的安全运输。随身携带足够支持数月昂贵旅行费用的钱财的外国人非常不安全。圣殿骑士创建了一个系统,朝圣者可以在欧洲存钱,然后在圣地取出。这其实就是欧洲版的飞钱。出于对远距离汇款这个基本的经济功能的需求,一种全新的金融机构诞生了。

圣殿骑士团不仅仅扮演着储藏所和金融中介的角色,他们也在为自己积累财富。最初,他们的财富来自皈依者以及虔诚的俗人的慈善捐助。圣殿骑士是十字军东征中慈善捐赠者的首选机构之一。例如,他们的第一份捐款来自耶路撒冷的统治者鲍德温(Baldwin),他给了圣殿骑士们圣殿山的土地以及阿尔–阿克萨清真寺。其他以国王和公爵向圣殿骑士捐赠封地与税收。骑士们甚至收到了“部分”自己帮助征服的土地。在对摩尔人的战争中,阿拉贡的国王们承诺给予圣殿骑士战利品和1/5没收来的地产。阿拉贡历代国王因此得以使用这些有虔诚信仰的圣殿骑士作为雇佣兵军队,在12世纪沿着西班牙边境部署他们,并通过给予城堡、皇室租金和对阿拉贡王国大片土地的有效政治控制权等方式支持圣殿骑士。

从转移系统到账户记录,再到保管功能,最后到财产所有权的契约安排以及财产收益率的安排,可以说圣殿骑士金融安排的复杂性是欧洲首个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前奏。圣殿骑士服务的是一群缺乏金融知识的欧洲统治者,这些统治者长期依赖贷款以满足军事和政治需要,与此同时需要将财务运营委托给这些维持中立、非政治性的实体。圣殿骑士对于教皇以及英格兰、法国和伊比利亚王国的君主效以同样的忠诚,即使在这些统治者互相攻伐的时候也是如此。欧洲统治者们的需求导致了圣殿骑士的成功,也导致了他们最终的覆灭。

伦敦和巴黎的圣殿武士修道院都承担了为国王和贵族存放贵重物品的皇家国库的职能。英国王冠上的宝石曾经一度保存在圣殿,而不是在伦敦塔。整个13世纪圣殿骑士负责为英国王室征收税费和监督纳税,并且在英国和法国都经营着皇家债务账户。法国则依靠这个组织作为一个实际上的王室金库和会计部门。圣殿骑士还担任信托经理——监督遗产分配,保证财产的公正分割,甚至出售终身年金。

圣殿骑士团可以说是由教皇特许成立的欧洲银行。他们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的机构,也可以做实体投资,为证券发行做担保,并参与公司的管理。天主教会是这家银行的最终“所有人”,因为教皇有权将圣殿骑士的财产转移给其他圣职,也可以要求最终清算。

圣殿骑士的资产遍及西欧。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财富的呢?一些财富以礼物的形式获得,虔诚的捐助者给予圣殿骑士金钱和土地;还有一部分来自修道士加入圣殿骑士团时带来的个人资产;再有则是数量可观的遗赠,例如,西班牙阿方索一世在遗嘱中将其王国一笔可观的财产遗赠给了圣殿骑士。仅在1143年,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谈判之后,圣殿骑士宣布放弃的财产索取权就包括蒙松(Monzon)、蒙盖(Mongay)、巴贝拉(Barbera)、查拉梅拉(Chalamera)、贝尔奇特(Belchite)和雷蒙林斯(Remolins)的城堡,萨拉戈萨(Zaragoza)和韦斯卡(Huesca)全年的税收以及其所占领的摩尔王国的1/5土地。

梵蒂冈禁止高利贷,高利贷法使得圣殿骑士难以直接收取利息,但利息可以改称服务费。高利贷禁令不会禁止圣殿骑士收取由其提供的服务换来的礼物。此外,圣殿骑士也在为王室提供金融服务中获取了其他权利,这些权利就相当于利息,包括税收减免、特许经营权或出售盐、酒等商品的关税减让。

许多皇家贷款的抵押品是辖区。得到辖区意味着得到一个城镇或地区的管理权,以及相应的收税的权利。在阿拉贡王国,王室会以持有辖区一年或更长周期的形式拍卖辖区。债权人会给王室金钱,换取有关征税以及其他王室拥有的权利。这实质上赋予了圣殿骑士团对这些地区的经济管理权,包括收取以货币、生产和劳动等为形式的租金,收取过路费和关税,捕鱼和狩猎权,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对“重量、尺寸、烘炉、作坊和公证人办公室”等的监管。圣殿骑士团也被赋予地产租赁以及掌管集市与市场的权利。在由国王或领主赠予圣殿骑士的地区,他们也拥有审判权,这偶尔会导致当地出现双重的司法系统。

不过这些主权换贷款条约对国王还是有风险的。这种融资不仅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还会产生违约或者(土地)被征收的威胁。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圣殿骑士聚敛了数以千计的土地资产,编织了复杂的契约网络,这使他们成为欧洲的一支主要经济力量,同时各国君主也开始感受都梵蒂冈的手伸得越来越长。

同时最早追溯到12世纪,在英国,少数“公有地”被圈起,成为一般民众不得使用的私有田,而这一运动15世纪逐渐发酵,在英国则因大航海的事业,促进了进口小麦,出口羊毛、毛毡的国际化贸易。英国气候不宜,农作物产量有限,将土地用于牧羊的收益高于种植小麦等作物近一倍。大的土地所有者,皇室和领主开始废止与农户的地契,将大片土地圈围牧羊,是为“圈地”。土地主要所有权仍属皇室和领主,农户并非失去土地,而是失去祖辈以来租种土地的契约,较大的土地所有权变更是皇室因与罗马教廷的矛盾,从天主教会手中没收夺取了大片土地,再将土地转售给出价较高的新兴资产阶级,土地开始在旧贵族阶级外私有化。因而遭到罗马天主教廷的“公开指责”。

对农户来说,失去受先前法律保护的传统的租种土地的契约,而皇室和领主在经济转型中,并没有帮助农户找到新的生计,引起两者矛盾。实际运行中有领主付给农户一定补偿,也有皇室修改法律甚至动用军队,农户最终被迫迁离涌入都市寻求生计,其中大部分都经历了一段不乏残酷的阵痛,从当时的文学作品可见一斑。

不久之后,约于1760年代兴起,持续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而后产生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和20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生产与制造方式逐渐转为机械化,出现了以机器取代人力、畜力的趋势,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场革命,引发了现代的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在这几个因素同时作用下,农户逐渐转型为工人,并在工业界获得新的稳定的工作,少数更成为资本家,推进了捕鲸(石油业前的动物油业),纺织等近代工业之后,反过来其财富超越仍以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领主、骑士,又从旧贵族阶级手中收购土地甚至爵位,造成旧贵族阶级中领主、骑士阶层的没落。其中少数领主成功转型后与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新的爵士阶层。

这些平民在付出巨大代价,通过航海和早期工业找到出路后,以促成英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获利者身份,这些暴发户反过来超越皇室的封建制度体系成为英国社会的主导经济力量。社会结构如此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欧版战国 信仰的颠覆(二)

同时经过几百年的兼并与联姻,欧洲已经逐渐由无数小国开始出现几个大国。而法国作为“天主孝子”就是其中一个。但就是这个孝子,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却敢于公开没收教会财产还强征了本应交给教会的什一税。后来腓力四世索性绑架了卜尼法斯八世教皇。然后,腓力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扶植了新的忠于法国的教皇即克雷芒五世。而这位前波尔多大主教却因为害怕遭到意大利人的抵制而不敢前往罗马,索性就将教廷迁到了位于法国东南部的阿维尼翁。从此以后的1309--1377年间又有五位教皇在阿维尼翁执政,当然,他们都是法国人。

法王腓力四世做出绑架教皇,另立教廷后,迫于财政压力,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剿灭圣殿骑士团,没收他们的财产。公元1307年10月13号,这天是星期五,一切如常,没有任何异常的征兆。法国各地的大贵族们按照国王事先的密令,在这一天打开了国王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一份逮捕令,对圣殿骑士团提出了一堆离奇、又令人发指的指控,包括:强迫新兵亵渎十字架、同性恋、偶像崇拜、以及一些较轻的指控如金融诈骗。信开头的一句话说的是:“上帝不悦,皆因为王国滋生异端”,把有近两百年的圣殿骑士团扣上了异端的帽子。密令各地的官员、贵族立即逮捕辖区和领地内的圣殿骑士团的成员。

这项任务进行得超乎意料的顺利,因为王室、贵族与圣殿骑士们的良好关系,让他们完全不设防,逮捕他们的人甚至可以直达内室把人铐走。在法国从高阶的骑士、到低阶的马夫和佣人被瞬间一网打尽,在法国被捕的就有两千人。这是那个“黑色星期五”的由来。然后被捕者被严刑逼供拷打,强迫他们承认犯下了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1314年总团长雅克·德·莫莱(Jacques de Molay)在巴黎被施以火刑,骑士团在欧洲的大量财产被欠他们债的王室没收、或者被转移给了他的主要同行“医院骑士团”、或者分给了其他修道院,从此英名盖世的圣殿骑士烟消云散。他们在英国的处境稍好,大部分团员被遣散回家,没有上绞架或者火刑柱。

圣殿骑士团总团长雅克·德·莫莱(Jacques de Molay)

其实腓力四世在几年前以同样的反对国家的罪名,将他的犹太和意大利债权人驱逐出了法国。尽管骑士团和法国王室之间多年来互相依赖,但在逮捕之前,腓力四世已经开始将法国的财政系统从圣殿骑士团的金库中分离出来,选择在罗浮宫而不是圣殿开展财政收支业务。而圣殿骑士团留下的金融权力真空,则由意大利银行家代替,结果还是梵蒂冈控制。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是第一个争取独立于梵蒂冈金融控制的国家,加上圈地运动与工业贸易的发展,原来封建体制土崩瓦解。犹太人顺应潮流,以金融借贷,鼓励欧洲各国逐鹿欧洲,以后更是全球扩张殖民地,在殖民地搞奴隶制度,压榨土著,争夺市场,获取暴利。从此欧洲战乱不断,比较著名的1618-1648的欧洲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这场战争使德意志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25%~40%的人口;路德城维滕贝格四分之三人口阵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阵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阵亡,德意志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

新教与天主教把能够上战场的男人都打光了,筋疲力尽,双方知道谁也消灭不了谁,梵蒂冈就推出圣殿骑士团变身的耶稣会,新教路德宗就推出玫瑰十字会,成立共济会。以共济会为推手,慢慢瓦解各国皇室,最后引发两次世界大战,总算把欧美各诸侯国撤销,然后用选举推出犹太人的傀儡政权。

罗马改宗基督教后的欧洲历史,就是犹太人对殖民地撤蕃的历史。下周我们继续犹太人怎样摧毁俄罗斯皇室的撤蕃故事。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