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次值夜班和心肺复苏

(2021-03-28 06:08:28) 下一个

九十年代初期七月份,我们医学院二十个五年级学生,分到一个二线城市最好的医院开始一年的实习,这是真正有机会开始处理病人之时。第一次轮转我被分在急诊内科,急诊大楼刚建好不久,内部环境很不错,干净敞亮还有中央空调。

 

第一天就轮到我上夜班,我懵懵懂懂下午五点坐在了急诊室。带教老师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文文静静性格冷淡的女主治医师,她跟我几乎没什么交待,仅给我两张方子:发热的处理和腹泻的处理。把两张方子压在办公桌上的玻璃板下面,平生第一次开始单独看病人。我傍晚看的十几个病人确实大都用这两张方子能打发走。

 

主治医师处理较重的病人,记得她收了一个中暑的工厂女工,半夜我去检查那病人,病人昏睡不醒,两个电风扇对着她呼呼地吹。

 

下半夜主治医师去三楼值班室睡觉,我又坚持了一两小时去二楼值班室睡觉。有病人来按例先叫实习医生,且也被告知不到不得已不要打扰上级医生。后来回过头来想,主治医师直接带实习生其实有些奇怪,也许是科室才刚建成,也许那女主治医师刚从住院医生升级,科室里还没来得及安排住院医生。

 

凌晨三点值班房铃声猛然响起,我跳起来冲到一楼:来了个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听从老护士的话给病人开了输血。护士说这病人出血不严重没必要叫主治医师,但我还是让护士跟主治医师报备一下。既然起床了就不想再去睡了,跟值班护士学打静脉针,看急诊外科的同学缝小伤口。

 

到了五点,主治医师坐在了一楼的办公室里了,我觉得有了主心骨,不那么心虚了。五点半,几个人突然架着一个四十几岁的男子进来。那男子的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但说不出话,嘴巴里还残存一些血。据说之前病人咳出过一些血。刚把男子放在治疗床上,他心跳就没了。主治医师给他做心电图、上阿托品肾上腺素,我唯一做的是听从命令给病人做心脏胸外按摩,我站在一个矮凳上持续按压了有四十多分钟,半点也不能停,累得不行,但病人还是走掉了。跟病人的儿子宣布死亡时间,那还未成年的儿子当场瘫在了地上。每个医生对第一个在自己手上死去的病人都会记忆深刻、反复分析,虽然我只是个第一天的实习生。这次心肺复苏没人手没设备,离规范操作相距甚远, 我忙于心脏按压,似乎主治医生并没有做ABC中的Airway 和Breathing有关的处理。两周后急诊主任给大家做心肺复苏讲座,不知是否与此病案有关。经此打击,我实习时非常认真,兢兢业业,从急诊内外科轮转出来时我的体重堪比非洲难民。

 

实习轮转至消化科时,一天晚饭后我和一来进修的乡镇医院院长在科室里写病历。有一个做完手术、刚接受过化疗的结肠癌病人从外科转进来,病人抱怨头晕,应护士请求我们去看这病人,病人脉博突然消失,血压量不到。此卫生院院长一拳击在病人胸骨上,心脏胸外按摩了几下,病人就苏醒了过来。抽血结果发现是病人化疗并发急性肾衰竭,引起高血钾导致心脏室颤,马上给降血钾治疗,第二天病人向我们汇报她的魂魄当时已漂到天花板,病人后来痊愈出院。她多亏遇上了那个乡镇医院的院长,那一拳终止了室颤,如果等在这普通病区找到值班医生,找到不知在哪儿的除颤仪、弄明白使用说明、接好心电监护再除颤,就不知多少分钟过去了,那时能不能逆转就不知道了。

 

工作后听说了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医院一个外科医生在上班途中医院门口遇重大车祸,因为是自家医生,所有的人都重视,没去急诊室,一分钟没耽搁担架直接抬进手术室,正是交班时间,准备下班的和刚来上班的医护人员都在场,最优秀的脑外科、骨科、普外科、胸外科医生一起上,麻醉医生给力,输血科也积极配合,他得以生还。要不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到位,大概是没戏了。

 

我在中国做内科住院医期间在心脏ICU轮转了三个月,ICU在中国九十年代初期还算新兴科室,那三个月没死一个病人,这当然有运气因素,但人手配备即使是现在的美国普通医院也不能比的: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固定在ICU工作的已有四年以上经验的住院医师四名,再加上轮转的小住院医生,没有实习医生或医学生捣乱;十几个护士亦是经过精挑细选经验非常丰富,护士长还在日本专门受训过一年;就连护工也受过专业训练。这么多人只管五、六张床。配备的监护仪、除颤仪都是最新最贵的版本。

 

有一次心电图室打来电话说有一心律失常的病人。呼喇喇一群人全去了,到达心电图室时,病人正在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几个年富力强的男医师轮流做心脏按压,每几分钟就换人,保证每次按压做到位,除颤仪用后病人平稳下来,病人被护送到ICU

 

还有一次一病人刚从急诊转进ICU,他心脏肥大得厉害,他说:不能闭上眼睛,一闭就走了。果真他一闭上眼睛呼吸就停止了。麻醉科医生就在楼上随时待命,一经呼叫不坐电梯直接跑下楼来插管,这个病人也给抢救回来。

 

在美国医院里有专门的抢救团队,设备齐全。许多医院的抢救团队由在ICU轮转当班的、内科第2/3年的住院医师主导,带一群实习见习生及护士,他们呼吸道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的经验并不充足,但教学医院需保证学习机会;抢救时危重科/肺科主治医师、麻醉科医师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到场。美国经过心肺复苏的病人当场能抢救回来的占三成,出院存活率仅有百分之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9)
评论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赞!!!!!!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很高兴你喜欢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悠然见青山' 的评论 : 多谢夸奖。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omaninhome' 的评论 : 有时奇迹会发生。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乔宁' 的评论 : 谢谢来访!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xhy' 的评论 : 只是一份工而已,谢谢鼓励!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点赞
乔宁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给你点赞。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好棒呀,原来梧桐木是医生,赞赞赞!
mxhy 回复 悄悄话 了不起的医生妹妹,俺诚心给你加油点赞!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步可妮' 的评论 : 很高兴你喜欢,谢谢留言。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是各有特色,符合自己的国情。每个地方的医生水平也参差不齐。
梧桐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名博来访,拜读过你许多文章。医生治病治不了命。
womaninhome 回复 悄悄话 神奇的医生!好故事!
悠然见青山 回复 悄悄话 好看好看,这博文写得很精彩。
步可妮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生动有价值!期待更多的故事。谢谢!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中美医院应该也是各有特色吧?但两国医护人员都受人尊敬是毫无疑问的。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謝謝分享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哇哇,太了不起啦,太不容易啦,当医生太难了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