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在家上班,网上正开着一个会,突然看到老板的信息进来了:你有两分钟的时间吗?想和你聊聊。我答:当然。心里有点低估,不知是福是祸。老板开了摄像头,开口就说:祝贺你啊,薪水涨了。公司因为通货膨胀员工工资上调,又对职位进行了市场评估,你的薪水从今天开始是…
我一听有点喜出望外,年中,还没到评估写总结的时候,突然来一小笔横财,感觉小心脏有点把持不住。当下呼老唤小:俺发财了,今天不做饭了,咱吃馆子去!
边喊边自己笑话自己: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这么一点小钱就乐成这样,真要被有钱人笑掉大牙了:)
离家不远的地方疫情前开了一家餐馆,名字叫“丰收屋”。虽然开车只有几分钟,但却从来没去过。平时我们吃中餐,一般就只去那几家比叫正宗的川菜馆。这个餐馆,和其他很多附近的中餐馆,被我们归入给“给老美吃的”那一族。那千篇一律的浓稠的酱汁裹挟着花花绿绿的西兰花、胡萝卜和厚青椒,实在饿极了才能吃进去,平时一般不敢过问。
对这个餐馆印象改观是年初去参加一个趴梯,朋友从那儿订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寿司拼盘,吃了几个,味道还真不错。这次因为临时决定出去吃饭,不想开太远,加上我和女儿都想吃寿司,就来到了这个我们平时不怎么光顾的“丰收屋”。
一进门,一个中国小男孩从椅子上站起来,笑脸相迎,用流利的英文招呼着:“欢迎!几位?里面请!”
我很诧异。去过那么多中餐馆,从没被这么年幼的孩子招待过。他个子很矮小,也就一米三、四左右,感觉还是个小学生。我想,也许是他家大人忙,暂时让孩子帮一下吧。
我四处观望了一下。红色的桌椅,很喜庆,收拾得也很干净。我们来得比较早,只有一桌客人,一个个子高大的老美。餐馆里头,一对中国夫妇在分头忙碌着。先生好像在忙账单一类,太太在一边整理碗盘刀叉。一看就是那种比较典型的南方人,中等身材,偏瘦,利索能干的样子。有个小姑娘,个头和那个男孩差不多,在餐厅的另一头做作业。
我们落座后,小男孩拿着菜单走了过来,把菜单递给我们。我意识到这个小男孩的责任也许比我想象的大,有点狐疑地瞅了先生一眼,和他耳语道:“怎么是个孩子?太不专业了吧?”先生笑笑,没答我的腔。
一会儿小男孩过来帮我们点菜,他认真地一一记在单子上,熟门熟路,点完再通报一遍,以保正确无误。
上菜时间有点久,终于有人端着盘子出现了,仍然是他,那个个子小小的男孩。他礼貌地问清是那个人的菜,小心翼翼地放在每个人面前。我和先生赶紧帮着接菜,我家孩子大得多,如果他们端着这样的大盘子,我们也会紧张。
除了先生点的一道虾外,别的菜都上齐了。我吃了一个寿司,材料新鲜,口感粘糯中带着点脆,味道不错。孩子们点的是炒菜,我看了一下,并没有看到标志着外卖的浓稠酱汁,他们对味道也很满意。
过了一会儿,那个瘦瘦小小戴眼镜的小姑娘端着最后一道虾出现了。她个子和那个男孩差不多,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她把菜放到桌上,手脚麻利地撤掉我们吃空的盘子。
我忍不住和她搭话:“小姑娘好能干。是不是快开学了?你应该还在小学吧,几年级了?”
她腼腆地点点头,答道:“开学后就五年级了。”然后又指一指远处的男孩,“杰弗瑞要上七年级了。”
我放眼望过去,那个个子小小的男孩比实际年龄要小的得多,边接电话边把一个纸包递给来拿外卖的顾客,正忙得不亦乐乎。
我由衷赞叹:“你们兄妹俩实在太能干了。”
后来又有几批客人进来了,兄妹俩有条不紊地递菜单,点菜,上菜,撤菜,态度温和有礼。他们很会察言观色,客人需要加水了,或需要买单了,只要不是太忙,他们都会挺主动地跑过来。我的心情,也从开始的不信任转为信任,还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兄妹俩忙进忙出。
自始至终,他们的父母都没出来和客人周旋,完全把大权下放给了他们。只有一次,看到男孩因为对顾客提出的一个问题可能没把握,跑过去问他的爸爸。兄妹俩不时商量着,大多数时候用英文,有时也会讲中文,配合默契。
我们一家人吃完饭买了单,离开餐馆。先后听到兄妹都在对我们说:“谢谢你们的光临,祝你们有一个美好的夜晚。”
走出餐馆,不禁对刚才看到的这一家人心生敬意。这两个年幼的孩子,小小岁数就已经继承了父母的勤劳能干乐观,踏踏实实做事。父母教育得好,他们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懂事能干回报父母。
普通的一家人,开着一家普通的餐馆,却让作为外人的我看得心生欢喜和敬意,并记住了可爱又可敬的这一家。
感谢分享!!
和学业比起来,家务能力,统筹能力,还有沟通能力等,是同样重要的生活技能。只强调学业,属于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对孩子的未来并不好。
一对儿好孩子!希望他们的餐馆生意好,但同时也希望他们兄妹不是特别忙,希望他们是在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真棒,这么小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有些开中餐馆的父母不希望孩子以后还是干这个行业。但也有孩子大学毕业后还干餐馆的,不过,掺入了更多自己商业的理念,做得蛮成功。
百合好,我们的工资也上调了。就怕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形成恶性循环。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梦魇,不容易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