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徳哥尔摩,从此不再陌生(6)地铁中的艺术宫殿
斯德哥尔摩的地铁,世界闻名,并不是因为线路的错综复杂,也不是因为设施的高端现代,而是因为地铁站里少有的绝美艺术。斯德哥尔摩的地形复杂,高低落差很大,地铁的挖掘只能因地制宜,顺势而建,山洞式的地铁内观便有了一种建筑学上的美感,再加上100个地铁站中超过90个站点被由150多位艺术家创作完成的雕塑、马赛克、绘画、装置、雕刻和浮雕各类艺术作品装饰得美仑美煥,这条110公里长的地铁线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长廊,而各个站台便如同一座座的艺术宫殿。
受地下美景的吸引,无数游客博主摄影师旅行家来此观赏拍摄,在三种颜色共七条地铁线上,不断地上上下下,在站台内七转八弯,勤奋努力,兴致勃勃,拍下了一幅幅美仑美焕的摄影佳作,撰写了一篇篇游记博文,令阅者心动,游客来到这座城市,也都想亲自去一探究竟。
我到斯德哥尔摩的前几天,买了一张三天的交通卡,除了去各处景点游玩,就想着要去地铁站蹓跶蹓跶。因为就住在中央车站旁边,这个願望很容易实现。正好那天下雨,不想出远门,于是抽出一个半天,前去地铁站探访, 不做攻略,随意上下,看看好看的,拍拍喜欢的,与候车的乘客聊聊天,找不到北了,向站台工作人员问问路,如此这般,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地铁乘客,去感受,去体验,去身临其境。因时间有限,只欣赏了一片森林中的这树那树,回家以后,再浏览一遍博友旅行家们在网中发表的佳作,享受一下旁人的无私奉献,脑海中才有了整片森林的模样。
在这片森林中,有几棵树我特别喜欢,看过一遍便印象深刻。
1)
地铁中央站
斯德哥尔摩地铁系统的主要枢纽,高贵典雅,气势非凡。设计师Per-Olof-Ultvedt 是瑞典雕塑家、画家、插画家、图形艺术家和电影艺术家,他的这项设计以蓝白色为主要色调,让优雅的蓝色藤蔓和花朵沿洞穴般的墙壁攀延,在这个最繁忙的车站,营造出一种平静和减压的氛围。
2)
中央站
站内壁上建造车站的工人的剪影,每一位乘客路过这里一定会由衷地向这些英雄们致敬,其实艺术家也应该把自己的影像加入其中,因为他的劳动才使地下宫殿如此美丽。
3)
蓝线 终点站国王花园站
装饰繁复而华丽,设计者Ulrik Samuelson用绿、红、白三种色彩斑斓的瓷砖颜色与地铁站外国王花园与雕像相呼应。
4)
紅线 体育场站(STADION)
由艺术家Enno Hallek与Åke Pallarp设计。墙壁的主色是天蓝色,一弯代表奧运五环的彩虹横跨于拱形岩壁之上,色彩斑斓,以纪念和致敬斯德哥尔摩於1912年在这个体育场举办过的奧运盛会。
5)
蓝线Tensta 站
我们必须互相扶持,以免跌倒。出门在外,看到这幅画作,会感到特别的暖心。
6)
红线 Tekniska högskolan站
瑞典皇家理工是一所享有国际盛誉的理工科大学,因此以其为名的地铁站的设计也带有知识、科研与教育的色彩。设计师 Lennart Mörk 以“元素与自然规律”为设计主题,墙体绘画带有强烈的“金、木、水、火、土、风”等自然元素的暗示。岩壁上似乎逐层晕染开的色彩仿佛引领观者进入或水或火的神秘世界。而悬于岩壁之上这精巧可爱的正十二面体,则像是灯盏一般照亮周遭的混沌与不明。
7)
蓝线 Solna Centrum站
由安德斯·奥贝格和卡尔·乌拉夫·比约克创作的壁画。血红色的天空和云杉森林沿墙蔓延近1公里,亮丽温暖的色彩,扫去地铁中的阴凉,克服心中的抑郁。
8)
红线Morty Centrum 站
别致的造型,淡雅的色彩,令人心中莫名的舒坦。
9)
绿线Näckrosen睡蓮站
设计师Lizzie Olsson-Arle创作。睡莲奶油色的花瓣包裹着鹅黄色的花蕊,点缀在闲散生长的莲叶群中,岩壁根部的大石头伴着岁月流逝已变得无比光滑,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细碎鹅卵石嵌满遍布站台,这一切似乎把灰色岩壁化作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
10)
蓝线 Hallonbergen树莓山站
由於第一批搬到Hallonbergen的住戶是1969年來的,而地铁站一直施工到70年代中才完工,对于这地区的居民來說,地铁站就像新生兒一样,可能因此这个由Elis Eriksson及Gösta Wallmark两位已故瑞典艺术家合作的設計,主題才規划成满满童趣的儿童画作。这些作品实际上使用了艺术家自己及其小孩的童年绘画。
11)
蓝线 Solna Centrum 站
山间小道,与城市的喧嚣形成强烈反差,令下班族从繁忙归于平静。
12)
蓝线Rinkeby站
整座车站呈现出一种棕红色,岩石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金色符文或图腾。一个个小小的马赛克,组合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涂鸦, 细观之,多了些趣味,少了些烦恼。
13)
绿线Citybanan-Odenplan站
设计师 David Svensson 根据他夫人分娩时监控器显示的心跳设计的。灯光变化之间,仿佛新的生命马上就要到来。
14)
蓝线Akalla站
墙面上的的瓷砖画呈现许多一般民众的日常、理想、工作及休闲。似乎在提醒正走在下班路上的乘客,是否要计划去参加一场周末的舞会呢?
15)
红线 Karlapla 卡尔广场站
黑白膠捲展演。提示着在此候车的乘客,每个人都可以制作一部自己的生命旅程的记录片,说不定在这部列车上,便可开始构思。
在收集了近百张地铁艺术作品之后,我想总结一下艺术家们的设计思路,但却找不出规律,或许地线艺术长廊的设计思想,就是一个多样化。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各个站台有各自的亮点;没有统一的色调,大胆、夸张而不突兀的色彩,把稍显阴暗的地铁站变得亮丽起来,从而赋予了乘客一种神奇的活力;设计风格也是百花齐放,百家齐呜,正符合地铁乘客们的各种不同品味与喜好。
地铁艺术并不讲究细腻,以粗矿为主,让来去匆匆的乘客远眺一瞥便能入眼,并能由视觉受到的冲击进一步入心。这里的有些画作可以帮他们疗愈,有些则使得他们心灵平静,有些让他们精神焕发,还有一些让他们的心情愉悦。对于地铁乘客这个群体而言,粗矿,多主题,浓色彩,地铁的如此设计,真是妙不可言。
不论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如何不同,却有二点是共同的:一是他们要表达出自己的理念,二是他们要使地铁乘客们受益。
当穆尔(Muhr)参加为Hogdalen车站创造雕塑的比赛时,她被此地的荒凉吓了一跳。“Hogdalen站是一个室外站,它的一侧是一个大公园,另一侧则是一条重要的车道。”她解释说,“那里风很大, 地铁高峰期之外是很荒凉的。地铁站在晚上仿佛粗陋的荒野,所以我想到在这平台上添加几位‘伙伴’。我决定在这里放置这些郁金香青铜雕塑。这种设计似乎在说,这几朵郁金香也在等待下一班地铁。我希望郁金香雕像可以在等车的人们心中种下一颗微笑的种子,哪怕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
朗德根的画作也是基于同样的想法—为等车的乘客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有一天,他坐在家里的厨房,忽然诞生了最初的灵感。“在我开始之前,这个地铁站的色调完全是灰的,非常可怕。所以当我看着餐桌上的餐布时,我意识到,这些餐布可以制造出居家的安全感。所以我开始运用这些明亮的图案。”
有些艺术作品,看着赏心悦目,却没有看懂,读到下面这段对话,就不再去追究作者的初衷,欣赏就是了。
有人問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啊?"
毕加索問那人:"听过乌叫吗?"
"听过"。
"好听嗎?"
"好听"
"你听得懂吗?... '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在享受着他人的劳动成果,永远会被他人智慧的光芒所照耀,行文至此,一边感恩着,一边庆幸身为人类的这种福份。
*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们的辛苦拍摄和制作。
在外太空,人类演化也可能会大大加速。所以需要更严谨、有效的逻辑和智力科学研究未来。
以前交大有人研究逻辑。不知有没有什么突破?
所以,无法模拟鼠脑和猫脑,说明计算机神经网络不是生物神经网络的科学模型。作为工具,计算机神经网络目前根本无法跟提供计算能力的传统计算机相比。
关键其实是计算机基于非常简单的电路逻辑,虽然擅长计算,但用逻辑研究逻辑、用测量研究测量会造成比哥德尔语句更严重、更广适的问题。对计算机神经网络的作用严重夸大了。媒体上这么夸大也就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奖没有依据而且指鹿为马,就严重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计算机科学家实属罕见。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常规视角来看,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确实不同,但如果设想未来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将可能成为包括物理学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关键工具,甚至人工智能也许会位列科学新发现的主要贡献者,这次授奖在几十年后回头看也许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他进一步分析称,两位获奖者都是"超级大牛",霍普菲尔德是物理学家,他发明了一种能够保存和重新创建模式的网络,他的工作启发了RNN(循环神经网络),包括再后来发展起来的LSTM(长短记忆网络)和Transformer;辛顿对这一轮AI发展的贡献更大,包括rbm(受限玻尔兹曼机),他的反向传播算法和深度学习今天仍在使用。
"这么来看,物理学界可能希望强调物理学对AI的影响和贡献。AI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里程碑,一定会深刻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有可能会开启科学进步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全人类都将是受益者。"
祝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