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随笔

生活是美的,只是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生活里有爱,只是需要一颗能够感受和孕育爱的心。
个人资料
正文

丰子愷:其文,其画,其人(下)

(2022-10-20 11:55:38) 下一个

丰子愷:其文,其画,其人(下)

 

我喜欢丰子愷的画作,由于知道得晚,大约十年前才有缘欣赏。

 

那时候每次回上海,总有三个必去之处,一是去黄埔江边走路健行,享受那种神清气爽;二是去第一食品公司买一大堆吃食,饱饱口福;三是去福州路上海书城逛上一整天,补充一些精神食粮。2012年秋天回沪,去书城的七楼艺术书籍专柜,看到新书柜台上放着一本丰子愷的《护生画集》,翻了几页,便很喜欢,随即买回家中细读,回美时虽然觉得有点儿重,却仍然装箱远渡重洋,回来后放入书架,也未冷落了它,不时取下翻阅,每次翻上几页,时间久了,就对书中的故事熟悉起来。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漫画风格的代表作品。画集缘起于一九二八年。当年,丰子愷為祝賀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李叔同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並回信嘱咐丰子愷,希望他能將此画集续下去,在自己60~100岁大寿時,能夠分別再收到画集第2—6集,每集分別画60幅至100幅漫畫。丰子愷隨即回信,向恩師承诺:世寿所許,定当遵嘱。

 

此后,丰子愷谨記李叔同的嘱託,为报师恩而发奋而作。1929~1965年,丰子愷分別完成《护生画集》第234集。在1966 年开始的文革期间,丰子恺受尽折磨,遭受着非人般的不公虐待,但从不敢忘记对恩师的那句承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继续《扩生画集》的绘画,並完成了第5集的90幅画。

 

再后來,丰子愷又被下放到上海郊區,从事田间劳动,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坚持作画,后因生病返家,受着病痛折磨的丰子愷仍然全身心地扑到绘画上去,他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把所有心思都沉浸在《扩生画集》的第6集的画作中,《羔跪受乳》、《首尾就烹》等名画就是这个時候完成的。1973年底,丰子愷終于完成了恩師的重嘱,画完了《护生画集》的最后一集的100幅画,这与他送給恩师第一集《护生画集》時,整整相隔了45年。两年后,老人与世长辞。

 

《护生画集》共450幅作品,由丰子恺先生作画,弘一法师,叶恭绰,朱幼兰,虞愚,马一浮及夏丏尊等名家撰写诗文及序言。是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们

绝世合作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文化精品,其意义早已超出佛学,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艺术地位。如初集马一浮先生序文中语,所谓 “护生,实际是在护心,要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书中所讲爱护生灵与心灵,不止是保留物种与人共生,更是培养一种怜惜所有生命的心灵,正如在第六集的序言中,广洽法师对护生画作的总结中所说,这本画集倡导的爱生敬养的思想,既使在今日时代,"益觉其需要与迫切。雖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声绵邈,冀可喚回人类苏醒之觉性。"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扶持。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羔跪受乳》

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春秋繁露》)

《首尾就烹》

学士周豫家,尝烹鳝。见有鞠身向上,以首尾就烹者。讶而剖之,腹中累累有子。物类之甘心忍痛,而护惜其子如此。(《伤心录》)

 

"在他之前,沒有人画過,之後也沒有人画過。"后人这样评价丰子愷独特的漫画。他的画很便宜,人人能买得起,且人人都能看得懂,无论你是貧民百姓、小商小販,还是文盲,大老粗,他用淡雅常見的线条,寥寥数笔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简单朴素中画出悲悯和仁爱之情,堪称中国一代漫画大师,而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這6集《护生画集》的450幅画作。

 

************

丰子恺走上漫画创作道路,有阴差阳错的偶然性。丰子恺的漫画并非天生,他创作的主要营养,是受日本著名漫画家竹久梦二,以及与他同龄的工笔漫画家蕗谷虹儿的影响,尤其是竹久梦二,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假如没有1921年的日本之行,与竹久梦二的画作邂逅,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子恺漫画

丰子恺原本是为了学西洋油画,实现画家梦而去日本的。孰料一到东京,这个梦就破灭了。到了东京窥见了些西洋美术的面影,发现自已与西洋油画这种技术苦重、完成度极高的艺术品种并不相宜,正如他日后表白的那样:我以为造型美术中的个性,生气,灵感的表现,工笔不及速写的明显。工笔的美术品中,个性生气灵感隐藏在里面,一时不易看出。速写的艺术品中,个性生气灵感赤裸裸地显出,一见就觉得生趣洋溢。所以我不欢喜油漆工作似的西洋画,而喜欢泼墨挥毫的中国画。

 

于是丰子恺调整了留学方式,专业的画室训练变成了广闻博见的游学采风。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竹久梦二进入他的视野。那是在东京的一家旧书店里,一次随意的翻阅,搅动了他的艺术慧根,使他欣喜若狂。十多年以后,他这样回忆:回想过去的所见的绘画,给我印象最深而使我不能忘怀的,是一种小小的毛笔画。记得二十余岁时,我在东京的旧书摊上碰到一册《梦二画集·春之卷》。随手拿起来,从尾至首倒翻过去,看见里面都是寥寥数笔的毛笔sketch(速写)。书页的边上没有切齐,翻到题目《Classmate》的一页上自然地停止了。

 

这幅题名《同学》的画,描写两名成年妇女道上偶然相遇,一个坐在人力车上,衣着豪华,手里拿着大包装潢精美的物品;另一个让在路边,蓬头垢面,背着一个光头婴儿,面色局促不安。当年平等亲密的同学,如今一个变成贵妇人,另一个沦为贫家之妻。丰子恺被深深打动了,内心感到悲哀,感到痛楚,情不自禁对不平等的人类社会组织发出诅咒,最后赞叹道:这寥寥数笔的一幅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丰子愷認為,這样的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愷找到了日后美求的途徑。192212月开始漫画创作。

 

同班同学

 

乍一看,子恺漫画脱胎于竹久梦二的漫画,其实只是一个触机。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梦二的漫画,好比一把强劲的东风。在此之前,丰子恺的中西绘画修养(书法与素描)各行其道,一时找不到自己的艺术方向。与梦二漫画邂逅,丰子恺如得神启,其收获有三:其一,以毛笔抒发的寥寥数笔;其二,令人咀嚼的诗的意味;其三,融化东西的造型之美,后来成为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三大艺术要素。

   

在后来丰子恺的漫画中,许多作品与竹久梦二异曲同工,甚至在创作手法上和坚劲的线条上都是如出一辙。比如,在画人物时都喜欢不画眼睛,甚至没有耳朵、鼻子、嘴巴。他们同样都以意为主,惜墨如金,惜笔如金。丰子恺在论述自己的画中也说道:如果意已经到了,笔再到,笔就没有意义了。

 

丰子恺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其作品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其特色可说是一种近乎传统国画的抒情漫画:古代文人画常借景抒怀,他是用漫画表现的。丰子恺的漫画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震撼读者心灵,朱自清称它是带核儿的小诗;俞平伯则认为如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丰子愷的漫画被冠名《子愷漫畫》,并为世人熟知那是1924 年的事了,朱自清与俞平伯合办刊物《我們的七月》,他们向丰子愷要了张画,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幅图画題目为《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一弯新月,便是十分心情,留给你想象的余地。这幅画引起在上海办《文学周报》的郑振铎的注意。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愷的画作,郑振铎给这些画定了"子愷漫画"的标題。

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

 

子恺漫画” 的功夫在画外。从中国现代漫画史的角度看,子恺漫画的诞生颇有横空出世的意味。这并不是说此前中国没有漫画,事实上早在子恺漫画之前,漫画界已是人才辈出,只是没有漫画这个词而已,漫画一词的流行,是子恺漫画登场之后的事。更重要的是,子恺漫画的艺术风格,与当时流行的漫画不一样。"子恺漫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具有传统文人画的味道。其熔化东西洋画法于一炉,其构图的西方的,画趣是东方的,形体是西方的,笔法是东方的,这就使"寥寥数笔诗的意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名正言顺跨入现代的门槛。

 

子恺漫画的诞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件妙事。它以不可复制的个人化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现代转型,创化出一种雅俗共赏的新文人画,妙趣横生而法相庄严。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风靡中国已将近一个世纪,滋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那乘兴落笔,俄顷成章,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的寥寥数笔,是画家深厚的书法功底、相当的素描基础、文人的情思、哲人的胸怀、禅家的定力,加上不变的赤子之心,化合而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不足为奇的。

 

**********

丰子恺在他的画作中很多都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脍炙人口,富有童趣,幽默、睿智,反映社会现象,充满了浓郁的温情和丰富的趣味。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丰子恺有七個子女,兒女成群绕膝,画家並不十分厌煩他們的爭吵不止和哭笑不得,而是找准机会就尽情地享受不可重复的天伦之乐。

 

 

***********

丰子恺一生结二缘——佛缘与艺缘。丰子恺的佛缘,是建立在知性的基础上,哲思的基础上,绝无信男善女的狂热和非理性。与之相反,丰子恺的艺缘,是感性的,趣味的,不可理喻的,也是不可救药的。关于这一点,丰子恺说得很彻底:趣味,在我是生活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丰子恺的趣味,体现为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正如《塘栖》中描写的那样:从石门湾到杭州,坐火轮、换火车只需两小时,非常方便,丰子恺却不喜欢这种现代交通工具,经常雇一只客船,顺着运河,优哉游哉地走上两三天,沿途闲眺两岸景色,或挥毫写生,或上岸小酌,其间的种种乐趣,真是妙不可言。

艺术与宗教的纠葛,伴随丰子恺一生,随着岁月推移,人生阅历增长,两者越来越趋于圆融。有一次在解释恩师为何遁入空门时,丰子恺给出深思熟虑的解释:人生分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相对于衣食、艺术、宗教;人生欲超强、脚力不凡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由艺术升华为宗教,是理所当然的。相比之下,丰子恺自愧一直彷徨于艺术与宗教的十字街头,并感叹自己脚力不够,只能住在二层,对三层心向往之。

丰子恺的人生三层说比喻机智,且有中国文化特色。但在众人看来,丰子恺尽管形式上没有出家,一直停留在人生的二层,在精神实质上,丰子恺其实早已登上三层。与恩师李叔同的不同在于,登堂入室之后,丰子恺也没有忘记二层。他在二三层之间,上上下下,自由进出。唯其如此,他的艺术创作迥出时辈,没有那个时代常有的亢奋、偏激和粗鄙。事实上,丰子恺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并不亚于弘一法师。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和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一贯保持雍容恬静,风趣幽默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正是我最最喜欢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菲儿老乡好,每个人的喜好很不同,我最喜欢丰子恺,他的散文,他的漫画和他的性格,生活情趣我都喜欢,一边写博文,一边也在学习他的文笔。我也喜欢看你的博文,含金量很高,获益匪浅。谢谢你。祝菲儿每天开心快乐:)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点赞彼岸的丰子愷系列,写得真棒真详细!原来知道他的画多一点,文不是太熟悉。原来彼岸是上海老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