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随笔

生活是美的,只是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生活里有爱,只是需要一颗能够感受和孕育爱的心。
个人资料
正文

漫游大华府(2)重访Hirshhorn 博物馆

(2022-05-06 05:47:38) 下一个

漫游大华府(2)重访Hirshhorn博物馆

 

Hirshhorn 博物馆和雕塑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是华盛顿最著名的当代艺术画廊隶属于史密森学会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之初本是为了放置收藏家Hirshhorn本人的绘画和雕塑收藏,而今已演变成一个拥有文本、绘画、图片、雕塑和数字影像的五大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十几年前参观过一次,走马观花,脑海中仅存淡淡的印记。这次博物馆举办新的展示,便择日重访,下了马背漫步观赏。

 

这个博物馆巳进入它的笫五个十年。在 1930 年代后期,国会开始计划建立一个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以补充主要展示古典大师作品的国家美术馆,然而,大萧条的挥之不去的影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压力使这些计划搁置了。直到 1960 年代,当时的史密森学会秘书 S. Dillon Ripley 才重新提出了这一概念,并看到了通过金融家和慈善家 铀矿大鳄 Joseph H. Hirshhorn 广受推崇的现代艺术收藏来实现国会初衷的机会。到 1966 年,一项国会法案批准建立了Hirshhorn 博物馆和雕塑花园。

 

该博物馆于1974年开业,以Joseph Hirshhorn 的名字命名,他出资一百万美元兴建该馆,并把自己丰富的法国印象派、美国绘画和现代雕塑的收藏捐赠给史密森学会,后来又不断扩充,目前已拥有超过 12,000 件作品。

 

博物馆开放以来,一直充当着开创性艺术家的主要代言人,与尽可能广泛的观众分享现代和当代的艺术,广受好评。现在博物馆主要展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作品,特别关注过去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艺术家,为国际知名艺术家开发和举办大型全层展览,致力于为当今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全球平台,以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包括表演、数字媒体、视频和技术,并制定教育和技术举措,巩固Hirshhorn在世界上最具前瞻性的艺术机构中的地位。今天,他们的作品不仅挑战政治和文化景观,而且挑战艺术创作本身的实践。作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他们寻求通过创造有意义的个人体验来分享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变革力量,让艺术、艺术家、观众和思想在其中融合。通过开创性的展览、活动、研究和收购,他们创造了人们与 21 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相遇的空间。 

 

博物馆的设计是一个建筑奇观,博物馆本身如同是一座雕塑,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为了切合现代艺术的主题,当时负责管理该博物馆的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要求建筑师戈登邦沙夫特(Gordon Bunshaft)设计一个具有与现代艺术基调相契合的独特气质,且明显有别于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的建筑风格。设计师真的是做到了。建成后的博物馆是一座巨大混凝土圆柱形建筑,高二十五米,宽七十多米,完全覆盖着粉红花岗岩结块,只由四个巨大的塔柱托起,离地四米。圆柱体是凹形的,底部有一个喷泉,倒映着玻璃窗,照亮博物馆上层的展览室,效果真的令人震撼。 博物馆配备一个复杂的外部投影机系统,它的饰面表面光滑、没有窗户,通常在日落后用作环形屏幕进行灯光表演或视频投影,令其极为壮观。有人说,如果您没有时间参观博物馆的藏品,仅仅专程前来欣赏其内外部建筑,也一定不虚此行。

 

 

雄伟的Hirshhorn 有一个轮换的展览名册,不断吸引观众与最优秀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品。我们这次去观看的是日本93岁的雕塑家Yayoi Kusama 的主题展览:永恒的一员(ONE WITH ETERNITY: YAYOI KUSAMA)。

 

Kusama  1929 年出生于长野县松本市。如今,她继续在东京的工作室创作画作。她在京都学习日本传统绘画,并于 1958 年移居纽约市。在美国,她与一些前卫艺术家一起展出她的作品,被认为对组合、环境艺术和表演实践的发展具有影响力。60 年代中期,Kusama在意大利、德国和荷兰广泛展出,并参加了与 欧洲新趋势相关的艺术家的展览,在那里她开始对镜子的光学和互动元素产生兴趣,研究电灯、声音和动力学。Kusama  1973 年返回日本,此后一直居住在那里。

 

Yahoo Kusama in her studio, 2017

 

 1996 年以来,Hirshhorn 一直在收集Kusama的多产作品。这次展示的是博物馆永久收藏中的几件艺术品,包括二件雕塑作品:南瓜和花朵-大衣,以及艺术家的两个超凡的无限镜室(Infinity Mirror Room)。

 

南瓜

 

Kusama 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精神病的迹象,常常会出现幻觉。在日本的小村庄里,她开始画她的幻觉,把它们写在纸上。 “她开始称之为心身艺术。” 强迫性地,一遍又一遍地,用她的黑色记号笔,她制作重复的图像,他们让她平静下来。她回忆说,当她七岁的时候,南瓜会时不时地和她说话,从此与南瓜结缘,将其化作了创作灵感。

 

花朵大衣,一件开满俏皮塑料花朵的金属夹克雕塑

 

 1960 年代,Kusama 开始将彩色电灯融入她的迷幻艺术作品她经常与灯光艺术家合作,一起策划夜总会的互动活动和视听灯光表演。此后的几十年间,她继续扩展这项工作,使用灯光和镜子引导游客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空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她创作的具有特殊魔力的无限镜室,镜室采用立方体形房间的形式。 在里面,镜子覆盖了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用以反映出无限的图像。 

 

无限镜室之一"Phalli's Field (法利的场地,1965)是艺术家的第一个沉浸式装置,是她的里程碑作品。小小的一个地上铺满软雕塑的房间,通过灯光创造了一种永无止境的空间,就像是视觉回声室,置身于其中,你的身影逐渐缩小到镜像的距离。艺术家希望观众能够将自己的形象和动作作为雕塑的一部分来体验,参观者身临其镜,通过图像和反射来复制自己,让我们自己也感到一种无限。Kusama 的名言表明了她的设计理念:"成为永恒的一员。抹杀你的个性。与您的环境合而为一。忘记自己。

 

 

无限镜室之二,"My Heart Is Dancing In the Universe”(我的心在宇宙中翩翩起舞,2018 年)是艺术家的最近期作品,在这个系列中,有力地结合了关键元素:灯笼,镜子,变光,将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融入一个独特的环境。仅3x6.2x6.2米的小房间中,你沿着圆点灯笼周围的一条黑暗小路走着,被不断变化的颜色所吸引。地板、墙壁和天花板之间的界限似乎融化了。被漂浮的灯笼打断,你的身影变成了一种幻觉,类似于水中变幻无常的海市蜃楼。这位艺术家相信,通过彻底的重复,我们可以摆脱自我,与更大的整体相连。当我们站在她的镜子房间里时,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只是房间中众多元素中的一员,类似于我们的地球只是宇宙中一百万颗星星中的一个圆点。

 

 

让观众沉浸在无限之中 Kusama 只使用了少数元素——圆点、南瓜、镜子、雕塑,灯光——创造了你可以进入的环境,然后迷失在其中,参观她的艺术品,不仅仅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参与与体验。

 

展览开始以来,游客成群结队,领票和等待进入无限镜室都是大排长龙。有人问策展人 Betsy Johnson 是什么让 Kusama 如此受欢迎。 “我们想体验一些让我们大吃一惊的东西,她说。一些让我们感觉与我们日复一日所经历的不同的东西。这可能也是艺术家的动机。

 

有观众体验过无限镜室后说"我独自站在那里,感觉在宇宙中。 30秒,离开这个世界,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灯光和镜子创造了无限,让我们快乐。"

 

参观这二个镜室等待的时间漫长,却由于游客络绎,每人限定入内观看的时间非常有限,第一无限镜室只能停留30秒,还未来得及体会无限,工作人员便敲门将我们请出。第二无限镜室也仅能停留一分钟,前浪就被后浪推拥出局。在那有限的半分钟或者一分钟的时间内,只够拍几张照片,那时根本来不及体会那种无限的感觉,于是回到家里补补课:晚上睡觉躺到床上,闭上眼睛,慢慢想象着我躺在大片绿草坪上,晒着太阳,周围鸟语花香,好美。或许参观的收获是加强了这种想象力,想象力一丰富,不用借助灯光,镜面,一样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无垠的空间,这么一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偶尔为之的静坐应该作为每日的功课了。

 

有人认为,Kusama的房间今天可能更具吸引力。艺术家经典作品的极简主义美学在疫情期间才越来越流行。两年后,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自己被限制在家里,看着四面墙似乎展开成不断后退的地平线,这似乎几乎是诗意的,就像一种象征性的释放。

 

博物馆的展览固然精彩,欣赏博物馆外部的雕塑也是我们这次行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早上领好参观劵时离允许入场的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正好可以先参观著名的雕塑花园。小花园占地 1.3 英亩,下沉于街道以下 6-14 英尺,雕塑园内的各色雕塑和无尽的绿色则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漫步在树木与花丛之间,观赏着当代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为这些艺术品的构思着迷,静静地与雕塑们对话,想象着他们背后的故事,这真是很惬意的时光。

 

雕塑花园

 

雕塑园中的雕塑会经常更换,在这次展出期间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 Rodin)的两个铜像作品:一座题为《行走的人(Walking Man)》和第二座著名的《加莱义民》(描绘了六个站着等待上绞架的人)不容错过。我对记忆外国人的名字一向愚笨,看完了所有的雕塑,除了罗丹之外,基本上没有记住其他艺术家的名字,但是对艺术家们独特的构思和雕塑作品的美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TWO-WAY MIRROR (反射透射双向镜)

Dan Graham, American, b. Urbana, Illinois, 1942–2022

 

 KING AND QUEEN(国王和王后)

(1952-1953/cast June 1953)

Henry Moore, British, b. Castleford, England, 1898–1986

 

 THREE-WAY PIECE NO. 3: VERTEBRAE (WORKING MODEL)

(三重脊椎组合造型)

(1968/cast early 1969)

Henry Moore, British, b. Castleford, England, 1898–1986

 

 CROUCHING WOMAN(蹲伏的女人)

(1880-1882/enlarged 1907-1911, cast 1962)

Auguste Rodin, French, b. Paris, 1840–1917

 

WALKING MAN(走路的男人)

(1900/enlarged 1905, cast 1962)

Auguste Rodin, French, b. Paris, 1840–1917

 

 SUBCOMMITTEE(小组委员会)

(1991)

Tony Cragg, British, b. Liverpool, England, 1949

 

 PITTSBURGH LANDSCAPE(匹兹堡风景画)

1954

David Smith, American, b. Decatur, Indiana, 1906–1965

 

 MONUMENT TO BALZAC(巴尔扎克像)

(1891-1898/cast 1965-1966)

Auguste Rodin, French, b. Paris, 1840–1917

 

 POST-BALZAC(隐身长袍)

1991

Judith Shea, American, b.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48

 

 FIGURE(人物)

1926-1930/(cast 1958-1961)

Jacques Lipchitz, American, b. Druskieniki, Lithuania, 1891–1973

 

 THE DRUMMER(鼓手)

(1989-1990)

Barry Flanagan, British, b. Prestatyn, Wales, 1941–2009

 

 EROS, INSIDE EROS(爱神之内在)

(1986)

Arman, American, b. Nice, France, 1928–2005

 

THE BURGHERS OF CALAIS(加莱义民)

(1884-1889/cast 1953-1959)

Auguste Rodin, French, b. Paris, 1840–1917

 

《加莱义民》是罗丹在1884年应加莱市政府的委托,历时三年创作的一组青铜雕塑,至今仍放置于加莱政府大楼之前的里希尔广场中央,藉此缅怀在1347年加莱之围中挺身赴死的六位义士。

 

这座著名的组雕,取材于十四世纪的一个历史事件: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期间, 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Calais)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当时有六位义民挺身而出,按英方要求,光头、赤脚,以绳子锁颈,并带上加莱城门的钥匙,前往叩见爱德华三世,恳请他处死自己,以使全城人免于受难。当时身怀六甲的王后担心他们的判决会给腹中的儿子带来不幸,和众位将领苦苦哀求已起杀心的英王,希望爱德华三世可以刀下留人,网开一面,免去他们的死罪。最终,六位义士被赦免,返回加莱。这则故事千百年来在法兰西大地被世代传颂,罗丹对此亦耳熟能详。

 

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所以加莱市邀请奥古斯特·罗丹制作一个雕塑来纪念此事。但奥古斯特·罗丹了解到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 。雕像创作于1884年至1886年,青铜材质,1895年,《加莱义民》被安在法国加莱市加莱切里乌公园前面的一个大基座上,这与奥古斯特·罗丹的意愿背道而驰。直到后来,雕塑才移到市政厅前,而底座按照奥古斯特·罗丹的意愿设计的很低矮。《加莱义民》现立于法国加莱市市政厅前。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幼时家境贫寒,14岁时考入非正规的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学习。19岁起靠制作装饰用的石雕维持生活。后来给一个雕刻家当助手。1875年的意大利之行,扩大了罗丹的艺术视野,以后又在法国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和雕刻。所有这些,使他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进步,奠定了他以后雕塑创作的基础。他早期的作品,如著名的《青铜时代》(1876)等,已表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摆脱了官方学院派的脱离实际的虚假的程式,树立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在创作《加莱义民》过程中,罗丹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真实而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用的象征手法,选择了一个如实地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场面,紧紧抓住这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入的刻画。《加莱义民》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右边第三个市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个市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在他们身后的一个市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三个市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

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这件作品不论其结构,和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辉煌不凡。虽然六位义民的雕像各自独立,但从整体上看,雕塑家通过一种悲壮的气场和独特的倾斜角度将他们动态地联系在一起。透过这组群雕,罗丹不仅赞美了加莱义民悲壮而崇高的牺牲精神,更加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六位义民在前往赴死过程中复杂微妙,且各具特色的心理活动。在完美地诠释出雕塑家对于精神世界表现的同时,把最真实的人间大爱呈现给世人。更为重要的是:罗丹打破了以往纪念雕像被安置在高台座之上的做法,将《加莱义民》的雕塑放置在极低的台座之上,与广场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处理方式,给观赏者以真实的代入感,仿佛时光重回五百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要塞,让加莱市民与六位祖先擦肩而过,近距离地感受心灵的震撼与历史的撞击。

《加莱义民 》是雕塑园中必看的珍品,令人震撼,令人回味。

 

 WISH TREE FOR WASHINGTON(华盛顿的许願树)

2007

Yoko Ono, American, b. Tokyo, Japan, 1933

Live tree and mixed media, dimensions variable

 

参观雕塑花园不能错过小野洋子(Yoko Ono)的《许愿树(Wish Tree)》,它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妻子在2007年花节期间在市内种植的十棵许愿树中仅存的一棵。它的灵感源自日本的一个传统:向灌木许愿。树的旁边放着二个纸盒,分别放着铅笔和纸签,供游客写下自已願望挂在树上。我们也取了笔和纸签,认认真真地写好自己的願望,高高地挂在了树上。

 

在许愿树下看到一位红衣女士在用剪刀移除掛在树上的一张张标签,上前询问她多久做一次这样的清理?她说这棵树每星期都是大丰收,会有一千多张願望标签挂到树上,她每隔一天会做一次清理。否则将只见纸签不见树。看着她踮起脚,抬着头,举着双手用剪刀一张一张剪去标签的身影,后悔刚才把纸签挂得太高,如果挂在树枝低处,她的工作会轻松一点。 在离开雕塑园时一边在感慨,这么大一个博物馆,展览内容的布置更新和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巨大,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公园这些工作人员每日的辛勤劳动,哪里会有观众的兴致勃勃和心满意足?而Smithsonian 的所有博物馆参观都是免费的,又一次惊叹美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大气。

 

这次在参观的人群中有不少孩子,父母把孩子带到博物馆,把博物馆当作一所学校,让孩子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实在是再明智不过了。这里有一个例子:在雕塑花园的起始处墙上有一块标记牌,上面提醒游人不要触碰展品,而且详细写明了理由。听到一位孩子在问母亲,为什么不可以碰一下那个雕塑,母亲一边读着标示牌上的说明,一边向孩子解释:雕塑比人们想象的要脆,不少雕塑都是由几部分焊接起来的,接口处受力时易断。青铜制品都为空心,容易产生划痕和凹陷,而且外表涂有防腐层,用手触碰会破坏保护层。这样直观的教育,会让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不是简单地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是给出理由,读一遍这样的标示,就象上了一课,而且印象深刻。

 

与以前参观博物馆的粗枝大叶不同,这一次的参观看得仔细,且多了探索和思考,想来所得的收获可以在脑海中存留得更久一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沈香母亲节快乐,天天快乐。:)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两岸母亲节快乐!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麦子好,母亲节快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把两岸姐的游记都收藏了,等去华盛顿游玩时用来做向导。祝两岸姐母亲节快乐!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Xiaxi好,大华府有好多好去处,值得住一阵子慢慢玩,当然对上班族有点太奢侈了。这里最好的季节我想是樱花季,处处是花,真美。Xiaxi 周末愉快。
xiaxi 回复 悄悄话 岸姐好系列,好详细的介绍,学习收藏。以后再去华盛顿,有向导了。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沈香好,疫情不退也不知你们什么时候能够回美?祝周末愉快:)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花儿好,在看雕塑时,也不知道后面的故事,回来后做了功课,被六位义士的故事所感动,便分享给大家。喜欢罗丹,认识了他即是这次参观的一大收获。
花儿周末愉快。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赞两岸的大帖好游记!写得真好!两岸不虚此行,也让我们大饱眼福。日本女艺术家Kusama才华横溢,作品富有创意和想象力。谢谢两岸好文分享!周末愉快!
人参花 回复 悄悄话 姐心眼儿真好,后悔挂太高人家剪时不方便。善良之人。
感谢那个义民组像解释,我匆匆走过都不知道。喜欢罗丹。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好,谢谢来访。根据网上介绍,YAYOI KUSAMA 共创造了二十几个镜室,各个博物馆的收藏可能都不一样。看了她的作品,没有成为她的粉丝,可能是不懂得如何去欣赏,倒是更喜欢那些雕塑作品,有美感,有内涵。

菲儿周末快乐。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很棒的大帖,非常喜欢华盛顿的博物馆,这个馆我们原来也去过。YAYOI KUSAMA每个地方的展览都不太一样,这次经过华盛顿,没来得及看她的展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