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随笔

生活是美的,只是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生活里有爱,只是需要一颗能够感受和孕育爱的心。
个人资料
此岸_彼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雾山国家公园游记(二)

(2021-06-18 12:20:45) 下一个

大雾山国家公园游记(二)

Cades Cove Tour 

 

这次大雾山国家公园之游的第一站,我们选了公园内最热门的旅游景点Cades Cove,十九世纪遗留下的木屋住宅、教堂以及磨粉厂使该景点闻名遐迩。这是田纳西州Townsend附近的峡谷,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这里有一条11英里长的单行景观公路(Cades Cove Loop Road),驾车需30分钟-2小时,沿路有着丰富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跡。群山环绕的山谷,随时出没的黑熊和各种动物。零星散布的木屋,谷倉,教堂和磨坊 记载了早期开发者艰苦奋斗的历程,向参观者介绍着大雾山的文化和历史,诉说着美国建设之初的艰辛,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美国故事。

 

虽然现今仍然佇立的老建築已无人居住,但Cades Cove 热闹如旧,自然美景加历史人文吸引着每天数以千計的人潮來访,车道上各类車辆(包括单車)流量之大可想而知。为此,大雾山国家公园当局想出一個体贴慢遊者的方法:每年的55日到91日,每周三与周六早上10点之前,只有行人与单車能通行Cades Code的环狀公路,后来由于周三周六早上的交通堵塞,2020开始又改为每周三全天车辆禁行。

 

Cades Code 各主要参观景点

 

Cades Cove有着翠綠而舒緩的丰郁美景,实在是太适合人居之地。 这片大地原属切罗基地区本为印第安人的土地,但在1838年,14000多名切罗基人被迫离开南阿巴拉契亚山脉,该地从此易主。后来,Cades Cove成了美国人的居住地,内战前居民最多时达700人。 拓荒者们开垦当地肥沃的土地,从周边寻找木材建起简陋的木屋。 这些木屋的遗迹以及教堂和磨坊仍然立于峡谷之中。 虽然早期定居者的原始生活在那期间得到了改善,但内战后定居者的数量开始慢慢减少。1999年,Cades Cove的最后一个居民去世,而仅有的居住者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游荡的黑熊,白尾鹿和其他野生动物。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Cades Code最早的移民家族(也是住到最后的家族)約翰奧立佛(John Oliver)与家人住了100 年的木屋,依然佇立在此,200 年前美国这一拓荒小镇的不少木屋也仍然得以保存,与大雾山国家公园中留存的19世纪的其它建筑物合在一起,共90幢,成为美国东岸最好最完整的木屋群,亦是国家公园中聚集最多历史建築之处。

 

John Oliver 的木屋

 

Cades Code早年开发的族群中,贝琪.凱博姑姑Aunt Becky Cable (18441940) 是位灵魂人物,她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贝琪姑姑是九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女兒,但是姐姐年幼夭折,所以她从小就担起长姐的责任。父亲在1868年移居 Cades Cove,在这里建构了凱博磨坊 (Cable Mill) ,里面有玉米磨坊、面粉磨坊和鉅木场,是当時此地的头领。贝琪.凱博姑姑在父亲离世后接替父亲的事业继续经营凱博磨坊,並扩大事业。她照顾生病的弟弟,在弟弟去世后替弟弟抚养孩子。她多才多艺,勤勉努力,乐善好施,並出钱出力在 Cades Cove 成立学校,教育当地的孩子,也成为了当時 Cades Cove 的領头人物。贝琪.凱博姑姑终身未婚,却有有血緣的和超出血緣的大家庭围绕著她,享寿96岁。

 

Aunt Becky

Becky Cable House - Cades Cove 第一栋全框架結构的木造房子 (all-frame house),築於 1879年。

 

Kermit Caughron Cades Code 最后一个住户。他1912 年在这里出生,长大,然后在国家公园建设时被迫搬出,4年之后,出于对故地的思念,与政府谈判并签了五年的合同,又搬回来居住,靠养牛养羊养蜜蜂为生,直到1999年去世,此后Cades Cove便无人居住,却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的诉说者,供参观者聆听。

 

我们是坐旅游车环游景观公路沿途的各个景点的,每处停留时间不长,但对Cades Code 的整体印象深刻,通过这些小木屋后面的故事,看到的是他们对信仰的追求,对教育的投入,对孩子们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视和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留下的小木屋中有一半是教堂的所在地,居民们在那里聚集和交流,他们在精神上是充实的。导游的介绍中多处提到他们办学校当义务教师的热情,孩子们都会去各种学校上学,课余帮大人们分担各项劳作。他们的小木屋一般都由全家人一起一石一木地堆叠建设而成。那时候,每家都有一大群的孩子,789个都不罕见。孩子们小至23岁,大至十来岁,都各司其职地分担家务,从小就敢于担当,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岁的孩子已经会帮着递送小工具,小木板给他们的哥哥姐姐,而十来岁的大孩子,更是父母的好帮手。

 

参观完后,脑海中竟然对200年前那里原住民生活有了一个画面,朦胧却又真切。画面中在青草绿树中的零星分布的棕色木屋,简朴却温磬,画面中从事各项劳作的人物,勤奋而鲜活,画面中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努力地完成着他们各自的仼务,认真而尽职,这样的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在现代生活中不会再现,但却令我感动莫名,不需要照片的提醒,这次旅游之后这样的画面我会经常地回味。

 

(未完待续)

 

下一篇>大雾山国家公园游记(三):Clingman's Dom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此岸_彼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我想热爱大自然的朋友都会喜欢大雾山的青山绿水。:一)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介绍得非常详细,我们也去过这里,多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