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个人资料
咲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为啥必须在不同文化间建立贸易壁垒

(2025-04-14 07:46:22) 下一个

用最简单的经济模型假设,国家A, 国家B. 生产和消耗一个货物,有同样数量的工人。

这个货物,制造的原料成本是3块钱一个。劳动力成本是每个1小时。另外国家的本地税收是每个1块钱。

国家A, 国家A的工厂,生产的货物,制造货物100亿个,由于有劳工法,人权法,工人工资是7块钱一小时,制造100亿个货物,是100亿小时,工资是700亿。300亿是原材料成本。

而货物的成本是11元一个。生产了100亿个送上市场。卖成本价,11元一个。

国家B,国家B的工厂,生产同样的货物,,由于是半奴隶制度,工人的工资1块钱一小时,

同样的货物。制造100亿个。工资是100亿,原料成本是300亿。另外国家的本地税收是每个1块钱。

货物的成本是5元一个。生产了100亿个送上市场。卖10元一个,利润是每个5美元。

现在送上市场,买货的人,都是各个国家的工人,还有官员。国家A的工人,购买力是工资收入,是700亿。

加上官员的收入,是税收100亿。一共是800亿。

国家B的工人,购买力也是工资收入,只有100亿。加上官员收入,也是100亿。共200亿。

由于价格便宜,国家B的100亿货物全部买了出去,卖了1000亿,800亿卖给了国家A的人,200亿卖给了国家B的人。

这是两国全部的购买力。

国家A的货物卖不出去。于是工人就失业了,购买力锐减。这个时候,国家A就通过发行国债给国家B,得到1000亿元,作为福利发给原来的工人和官员,继续购买国家B生产的货物。

这就是贸易逆差。

这肯定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

国家A要生存,就必须对国家B的货物,收取每个7元的关税,略大于两国工资的差值。

这样,各个国家,买自己生产的产品更便宜。所以各自买自己生产的产品。

由于国家A的购买力更强,国家A的厂能够生存,工人能发工资购买自己生产的东西。

经济进一步发展。

而国家B,就会面临货物没有人买的窘况。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