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鋮,现在维基百科上的描写是这样的:
直隸桐城縣(今安徽樅陽)阮家享堂人,祖籍陝西西安,明末政治人物、戲曲家,明朝萬曆進士,南明弘光朝官至兵部尚書。清軍南下,阮大鋮降,隨清軍攻浙江仙霞關(今屬浙江)時,在五通嶺暴卒。
他死亡的过程,记载在《爝火錄卷十六》,现在的主流论点,就是依据这个。
清順治三年(1646年),阮大鋮降清之后,隨清軍攻仙霞關(今屬浙江),在五通嶺上突然頭面腫脹,貝勒勸其留下養病。
阮大鋮吃惊的说:『我有啥病?我年雖六十,能騎得烈馬,挽得強弓,是鐵錚錚的漢子!我仇人多,这个肯定是東林党、復社的奸细挑拨离间,我希望你们不要上当!』
然后又说:『大清已经答应任命我为福建巡撫,他们这样说,是怕我当这个官,你们觉得呢?』
於是阮大鋮帶病隨軍南征,在翻越仙霞嶺的时候,眾將上馬緩行登山,而只有阮大鋮下馬,徒步爬山,左手牽馬,右手指騎马的年轻清军将领说:『我的精力百倍於你们这些後生!』
表示自己强壯,没有病。说完,鼓起勇气,第一个上山。
不久就把馬拋在路口,身踞大石而坐,坐了一会儿,就僵仆石上死亡。
当時天氣炎熱,屍體潰爛,清軍草草收殮,不知埋在何處。
这是第一个说法。
而第二个说法,则是来源于《明史卷308》和台湾外记卷二:
阮大鋮从来没有真心投降满清,而是战斗到最后。失败了之后都是伪降。最后撞石头自杀。
阮大鋮在南京被满清拿下后,投奔朱大典在金華的军队,但是名气太差,不受南明反抗军的欢迎,于是朱大典送他到南明總兵方國安的军队那里。
马士英,是方國安的同鄉,也先逃到方国安的軍中。
阮大鋮吹胡子指点江山,每天纸上談兵,讨论抗清的策略,说得头头是道,方國安好高兴。
结果事实证明,阮大鋮就是个纸上谈兵的马谡。
清兵很轻松的就擊敗了马士英和方國安的军队。
兵败之后,马士英、方國安率剩下的军队,渡过錢塘江,偷袭杭州,结果计谋又被看穿,清兵大败马士英和方国安的军队,溺死在江中的南明军队无数。
马士英擁殘兵想逃去福建投奔郑芝龙拥立的唐王,结果唐王认为马士英罪恶深重,不許他入福建。
第二年,清兵围剿在巢湖打游击的马士英等人的军队,马士英逃到台州山寺為僧,為清兵搜獲,阮大鋮、方國安先後降。
后面的记载,阮大鋮有不同结局:
唐王失败后逃跑。清兵抓获唐王,获得唐王的全部信件,得到马士英、阮大鋮、方國安父子写给唐王的信,表示其实他们是假投降,其实是愿意当姜维,做唐王的内应,唐王一旦反攻,他们就做内应起兵。
于是清廷下令,当场斩马士英、方國安於延平城下。身体健壮的阮大鋮在外面爬山,听到消息后,万念俱灰,在仙霞嶺附近头撞石头自杀而死。
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说法。
里面有一个疑点,阮大鋮是满清内定的福建巡抚,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福建省委书记兼省长,位高权重,这么一个高官,为了满清的革命大业,累死在仙霞嶺,这个明明是最好的宣传题材,应该大肆宣传,结果满清竟然把他草草埋葬,连个牌子都不立,结果导致尸体都找不到?
第二个疑点,阮大铖之女。自幼受其父熏陶,精通音律,擅長编剧、作曲,被誉为“江南才女”。入清後為親王侍妾,甚得寵愛。
一个满清的亲王的爱妾,没有能力找到她父亲的尸体?只要王爷一句话,当时什么人和阮大铖在一起,谁埋的尸体,这些马上可以查得清清楚楚。
而一个为满清尽忠的准巡抚的女儿,也不会只有侍妾这种名分。
而第三个疑点,就是方國安,他以南明一品官,总兵的身份投降清朝,竟然找不到他在清朝的任官纪录。
所以,我认为,第二种情况,才是真相。第一种情况是谣言。因为江南的士人都是东林党的势力,非常恨阉党的阮大鋮,觉得南明的灭亡,他要付很大责任,所以就编了这个一个丑化他的故事。免得他成为革命烈士。
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