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的过程中,经济衰退和政府控制榨取社会财富的恶性循环

(2024-05-02 14:34:42) 下一个

上一篇文章讲了中国历史上,王朝三百年的规律。

这一篇就讲讲到了王朝的中后期,经济上面必然发生的一个规律:

那就是吃饭的越来越多,干活的越来越少。皇族和贵族越来越多,再加上皇帝好大喜功大撒币,发动战争等等,导致经济恶化,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政府只能通过加强控制和所谓的改革,增加对社会财富的榨取,来解决支出过多的问题,从而导致社会财富的进一步缩水,

政府的解决办法,就是更加强控制和榨取,直到社会经济全面崩溃,民边和外敌四起,导致国家灭亡。

在北宋后期,对付这个经济恶化,王安石进行了改革。大大的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但是就导致社会财富总量下降,为北宋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同样的,还有明朝后期的张居正改革,也是同样的效果。

收割社会财富,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短期看起来成效显著,但是却是饮鸩止渴。

后来无论是魏忠贤收拾江南地主阶级反腐敛财,还是崇祯统一加税,都是同一个路子:加强控制,加强征收。

很多人认为征收地主或者是免税的书生官员的税,没有问题。

但是其实地主的财富同样是社会财富,征收地主的税,直接导致地主没有余钱消费,没有余钱改善土地,改善供水,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等等,直接导致平均亩产下降。

这都必然导致社会财富总量的进一步下降。进入恶性循环直到灭亡。

南宋末期,元末,则是通过宰相脱脱等人的货币化改革,通过大量发行纸币来收割社会财富。解决中央财政的困难,同样的导致社会经济全面恶化。

这基本上成了一个规律,而随之而来的农民起义,或者外族入侵,不过是经济崩溃之后的必然结果而已。

而那种认为经济崩溃是因为地主土地兼并,农民失去田地,变成流民。流民太多了就会有农民起义的说法,就完全是扯蛋。可惜很多人还是被洗了脑。觉得那是真理。

事实上,农民失去土地,不过是当雇农而已,能活得下去并不会变成流民。真正变成流民的原因正是国家税收太高。地主转嫁税收给农民,造成种地亏本,不能不逃荒。

所以,说到底,是政府税收政策造成经济崩溃,种地亏本造成的。不逃荒要被抓收税,才变成流民。流民的实质是逃税,不是逃荒。明末江南有大量荒地存在。拱手送人也无人敢要。

而大量的人逃荒造成国家税收进一步减少,就必须进一步加税或者找其它办法搜刮社会财富,于是就进一步恶化整体经济,是妥妥的恶性循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