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个人资料
咲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顾茅庐和三造亭,都是发生在三国时代的同类型事件,为何后者却无人知晓?

(2024-04-02 06:46:06) 下一个

大家都知道三顾茅庐的典故,可是,同样发生在三国时代的,形式几乎一模一样的三造亭的典故,估计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位高权重的豫州牧光杆司令刘备三次拜访没有官职的诸葛,问天下大势,是三顾茅庐。

刘备定益州后,广汉太守夏侯纂为请没有官职的绵竹人秦宓出仕当官,三造其门,是为三造亭的典故。

夏侯纂,是刘备所设的广汉郡太守。


夏侯纂在任时,请当地名儒秦宓担任师友祭酒,领郡五官掾,并且称呼秦宓为“仲父”。

结果老秦称病,躺在家中床上,不上任。

于是夏侯纂带着郡功曹古朴、主簿王普,煮好美食带到秦宓的府中宴谈,秦宓依旧躺着装病。

夏侯纂问古朴说:“对于益州养生的环境,实在冠绝其他州郡,就是不知道士人与其他州相比如何了?”

古朴回答说:“我们州从先汉以来,获得爵位的人可能的确不如其他州,但对于写书作为世间大师的人,不比其他州差。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扬雄见易作太玄,见论语作法言,司马相如为武帝制封禅之文,这些都是现在天下皆知的。”

夏侯纂接着问秦宓:“仲父怎么认为的?”

秦宓用书拍了拍脸颊,说:“希望太守不要把‘仲父’这个称呼用在我这颗小草上,小民请求向太守您陈述益州的本纪。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淮、济四渎,江为其首,此其一也。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昔尧遭洪水,鲧所不治,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此其二也。天帝布治房心,决政参伐,参伐则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车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这便是我们州的情况,太守用雅意评论下,我们州与天下所有州比怎么样?”

夏侯纂辩论不过,有所顾虑而徘徊不赶上前。

这样的事情,一共发生了三次。

这就是三造亭的典故。

为什么三顾茅庐的典故名震天下,而三造亭的典故却无人知晓?

原因是诸葛亮同秦宓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的。

诸葛亮是谋士,三顾茅庐问的问题,提出的建议,都是如何建功立业,安定天下。

而秦宓是大学问家,是做学问的,他对于谋略非常厌恶。他重视的是仁义道德。

所以,在乱世,他的思想不受待见。

有这么一个典故:

李权曾向秦宓借《战国策》看,秦宓说:“战国合纵连横攻战不已,读它有何用?”

李权说:“就想多读点书。广博见闻。”

秦宓答复说:“书籍除正史和周朝文献外,仲尼一概不采收;道法除崇尚虚无自然外,君平一律不推演。大海因接受泥沙而淤积,每年都要荡涤清除;君子固然要广博见闻,但不符礼仪则不以观看。这《战国策》反复记载阐明张仪、苏秦的谋略权术,杀人而让自己生存,害人来保护自己,这是圣贤经典所憎恶的东西。故此孔子发愤作《春秋》,以堂堂正正地阐述圣贤大道,又制定《孝经》,广泛地宣扬仁义道德。防微杜渐,抑恶于萌,所以老子主张要在祸患发生之前就把它消除于萌动状态之中,的确如此啊!商汤是位大圣人,因为看到郊野之鱼就发生了沉溺打猎的过失;鲁定公本是一位贤君,因观看美女歌舞就荒废了朝政,诸如此类的人和事,数不胜数。道家道法有言:‘不可见那你想得到的东西,免得你的思想受到惑乱。’因此天地纯正守一,日月正而光明,其光正直有如箭矢,这正是君子所应效仿的。《洪范》记载灾异,往往由人的言行声貌引发,与《战国策》中奸诈权谋有何相干之处?”

从秦宓的回答来看,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这种满口仁义道德,却拿不出奇谋妙计的理想主义者,都不受待见。

在秦宓死后几十年,他的家三造亭成为当地的有名景点。

邓艾在灭蜀后被钟会陷害,被用囚车送长安,才走到半路,钟会造反事发失败被杀,邓艾的部下连夜追上囚车,救他出来,准备回成都收拾残局,天晚了的时候,邓艾就在三造亭住宿。

结果邓艾的仇人卫瓘利用和邓艾有仇的邓艾部下田续,让田续带五百人,连夜赶到,包围三造亭,邓艾手下看是以前的同事田续,以为他也是来接邓艾回成都的老部下,就不做防备,结果田续发动突然袭击,杀死了邓艾,还有邓艾的儿子邓忠。

一代讲究仁义道德的高士住宅,依然还是以阴谋和杀戮结束。这就是历史的悲剧。

在中国历史上,仁义道德,永远和秦宓一样,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传说。没有人真正关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guitarmanzw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在水四方' 的评论 : 放在五十年代,这四千人抗美援朝去了。
在水四方 回复 悄悄话 目前的执政党深得其中真谛。不过,我初中就看透了。貌似人家也不怕人看透,每天见面各个摆出正人君子状。好笑得紧
温村如意舟 回复 悄悄话 确实,就连金庸的书里,都大量讽刺满嘴仁义道德的侠义人士,背地里干的都是偷鸡摸狗,男盗女娼的事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