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微甘

唯读书与写字不可辜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以斯拉记》5.20-22,2024

(2024-05-23 03:36:28) 下一个

犹太历阿布月9日,即公元前586年8月,在围城十八个月后,尼布甲尼撒攻入耶路撒冷。波斯王居鲁士在位时间:公元前538-529,不过十一年。也就是说,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到被允许返国这段历史,不过五十年左右。不过,按耶利米的预言,当由第一次被掳巴比伦之年(公元前605 年)算起,那就是七十年(参阅《耶利米书》25:11; 29:10 。《列王志下》24:2;《历代志下》36:6) 。

本书开宗明义的第一节和居鲁士重建圣殿,已充分表现充军后犹太的作家所有的历史观/充军前的作者叙事方法,以天主无所不能的权威为依据;然而充军后的作者对天主已另有一种新的信仰,即对某事件的发生,早有先知预言过,所以预言和应脸都掌握在天主的手中。先知以赛亚曾预言了「居鲁士」这个名字,并称呼他为「上主的牧者」和「受膏者」,并且预言了他要重建圣殿(参阅《以赛亚书》44: 28 ) 。这些称呼对一位外教的君王,似乎太过;但是看他优待犹太人,令重建圣殿,并归还了圣器,也让犹太人随意回国。所以犹太的作家描绘居鲁士的行动和言语,如同上主所派遣的犹太君王一样。

天主教认为《以斯拉记》和随后的《尼希米记》都属于《编年纪》(或称《历代志》)。理由是《历代志下》36:22-23与《以斯拉记》1:1-3完全一样。

只因为《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记述的是以色列、犹大两国灭亡,犹太人流亡至巴比伦后返国的历史,故从《历代志》中单独分离出来,但天主教将这两书合为一书的上下两册,将《尼希比书》称为《以斯拉书下》。

犹太教应该在以斯拉返国后建立的?待查。

小注:诗人庞德的名字就叫Ezra,明显来自于圣经中的这位祭司。

第一章居鲁士颁发上谕End of 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King Cyrus of Persia,居鲁士一登基就颁布这道圣谕也挺奇怪的。关于居鲁士王,在《耶路撒冷三千年》一书中有一些传说与事迹。他的命令听上去仿佛耶和华也是他的神一样。波斯人信仰一位最高的神,即Ahura Mazda,但同时他们也敬奉许多神明,他们也尊重对待异族的神明,如耶和华。可惜,犹太人太狭隘,后来居然不允许异族人参与修建圣殿,导致延误,活该。还反对异族通婚,其实,他们歌颂的路得,大卫的曾曾曾曾祖母就是异族人,这可是以斯拉没法改变的事实了。

“the Lord stirred up the spirit of someone ” 圣经里经常看到这句话,和合本老是译作激动someone的心,其实就是受感动、感知、受召唤的意思,这句话,思高本处理得好:“上主感动了波斯王居鲁士的心。”顺口多了。

先知耶利米Jeremiah。

 The heads of the families of Judah and Benjamin, and the priests and the Levites—everyone whose spirit God had stirred—got ready to go up and rebuild the house of the Lord in Jerusalem. (1:5)

以色列灭国早于犹大国,居住在北国以色列的有十个支派,但他们被掳至亚述后,基本泯于异族之间。现在的犹太人,大约从居鲁士允许犹太人返国这时起,就只剩下犹大和便雅悯这两个支派了,也就是扫罗王和大卫王的后代。

All these Sheshbazzar brought up, when the exiles were brought up from Babylonia to Jerusalem.(1:11)

Sheshbazzar,设巴萨,舍市巴匝,是当时犹太人的首领。后任省长。

第二章List of the Returned Exiles

The people of the province归国的领导人(2:1-2

The Israelite people平民人数(2:3-35

The priests祭司人数(2:36-39

The Levites利未人人数(2:40-42

The temple servants: 献身者(2:43-54

The descendants of Solomon’s servants: 所罗门的仆人(2:55-58

People who could not prove their families or their descent家世不明者(2:59-63

不光是平民中有家世不明者,祭司中有三家也查不到身世,故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

此时的省长是设巴萨,见5:14,此人总共只出现了这两次。用乌陵和土明决疑是怎么回事?查,天主教圣经《撒母耳记 上》14:41中,关于约拿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扫罗的禁食令,吃了蜂蜜,扫罗用“乌陵和土明”查是谁违反了禁令:Then Saul said, “O Lord God of Israel, why have you not answered your servant today? If this guilt is in me or in my son Jonathan, O Lord God of Israel, give Urim; but if this guilt is in your people Israel,[l] give Thummim.” 

14:41 撒乌耳说:「上主,以色列的天主!为什么今天你不答复你的仆人﹖若是这罪过在我或我儿子约纳堂身上,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求你赐给『乌陵;』若是罪过在你百姓以色列身上,求你赐给『突明』。」撒乌耳和约纳堂中了,军民清白无过。

奇怪的是,和合本圣经却一带而过,没有提及“乌陵和土明”,仅说:扫罗祷告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求你指示实情。”于是掣签掣出扫罗和约拿单来,百姓尽都无事。导致前后失据。

 The whole assembly 总数(2:64-67

此时的返国的全会众共计42360人,另,仆婢7337人,还有歌咏的男女200名。这是第一次返国的人数。

可见,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后,也不是过得十分凄惨,从后文可见,他们有人在王宫中做官,还有不少富翁,因此回来时还带着仆从。

Freewill offerings 献仪(2:68-70

2:69  According to their resources they gave to the building fund sixty-one thousand darics of gold, five thousand minas of silver, and one hundred priestly robes.

他们量力捐入工程库的金子六万一千达利克,银子五千弥拿,并祭司的礼服一百件。(和合本)

他们遂按自己的力量,捐献了六万一千金「达理克」,五千银「玛纳」,一百件司祭畏衣,作为建筑的基金。(思高本)

世易时移,此时的度量衡单位有所变化,以前,《历代志》时代,金子的单位都是塔冷特talent,shekel,现在成了darics,银子另有单位,minas。可能是波斯的计量单位,值得注意。

第三章 耶路撒冷恢复祭祀活动Worship Restored at Jerusalem

建立祭坛(3:1-7

3:3 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

为什么惧怕邻国的民?既然怕,为什么还继续献祭?可能正因为怕,所以献祭求耶和华的保佑?不太明白。这一句话英文为:because they were in dread of the neighboring peoples, 意思很明白,是惧怕的意思,但是思高本却别出一格,译为:“不论本地人民怎样恐吓,他们仍在原处重建了祭坛,向上主献了全燔祭,即每日早晚的全燔祭。”意思全变了,但似乎更为通顺和合理。

圣殿奠基(3:8-13)

犹太人称颂耶和华:“For he is good, for his steadfast love endures forever toward Israel.” “他本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 「因为他是圣善的,因为他对以色列的慈爱永远常存」

他们真的信吗?一遍遍地洗脑,上帝真是善的吗?仁慈吗?圣经读到此处,我仍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他的妒嫉、他的愤怒、他的杀人不眨眼,继续期待耶稣基督吧。

有神学家将设巴萨和Zerubbabel son of Shealtiel 视为同一人,认为设巴萨是他的波斯名。存疑。

第四章 Resistance to Rebuilding the Temple

停工原因(4:1-5

我的猜测啊,不一定准确:其实是在犹太人被掳走之后,耶路撒冷迁来许多异族人,如今犹太人回来定居,且要重建圣殿,这些住在此地的异族人也愿意参与重建。但是,狭隘排外的犹太人,把他们当作敌人,拒绝了人家的好意。别人也恼羞成怒,干脆反目了。犹太人为什么不能学学放他们回家,还把抢来的金银财宝还给他们的居鲁士大帝呢?

4:4 Then the people of the land discouraged the people of Judah, and made them afraid to build.

和合本译作:那地的民就在犹大人建造的时候,使他们的手发软,扰乱他们。

真不知这个“手发软”是从何而来?思高本:“便有当地人来挫折犹大人民的勇气,扰乱他们的建筑的工程”就很合适。

控告犹太人奏文(4:6-16

4:6 In the reign of Ahasuerus, 和合本译为亚哈随鲁,而思高本译作薛西斯(Xerxes),思高本恐不准确,因为圣经中多次出现Ahasuerus这个君王,但据说只有《以斯贴记》中的Ahasuerus可能是薛西斯。

4:14  Now because we share the salt of the palace and it is not fitting for us to witness the king’s dishonor.

我们既食御盐,不忍见王吃亏,因此奏告于王。

关于圣经中的盐,真是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顺手整理了一下圣经中的盐。

《创世纪》19:26 罗得的妻子变为盐柱。“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民数记》第18章,上帝命亚伦担任祭司,在圣幕中服务,与他订立盐约。18:19 "凡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圣物中的举祭,我都赐给你和你的儿女,当作永得的份。这是给你和你的后裔,在耶和华面前作为永远的盐约."(“盐”即“不废坏”的意思)。”

《列王记 下》(2:19-22)以利沙将盐倒进水里,治好了当地土产不熟即落的毛病。

《马太福音》5:13 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盐到底有什么特别意味呢?光是因为它能保存食物,让东西不毁坏这一特质吗?变成石柱不就行了吗?为什么是盐柱?“我们既食御盐”,感觉盐是很宝贵的东西,有“拿人钱财就得替人消灾”的感觉。“盐若失了味,”这盐,还有别的含义吗?

有网友指教:盐是古罗马军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罗马社会里有某种“通货”地位,所以“食御盐”就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意思。(现在英语里说某人尽忠职守也有“worth one's salt”的讲法,salary这个词跟salt也是同源)

由此联想到一些与盐相关的文学作品,巴别尔的《盐》、《白菜汤》、痖弦的《盐》,再度重温这些作品,盐真是有力量的东西!

君王的覆文(4:17-22

被迫停工(4:23-24

停到波斯王大流士第二年。

第五章 Restoration of the Temple Resumed

开工修殿(5:1-2

在波斯王亚哈随鲁下令停工后,这是犹太人擅自开工。

干涉再起(5:3-5)

上奏大流士(5:6-17

Darius the king

第六章 The Decree of Darius

发现谕文 6:1-5

国王覆文(6:6-12

大流士比居鲁士更好!不但拔款以资建造,还供应每天祭祀用的牛、羊、面、盐、酒和油等一切祭祀用品。更有甚者,为预防起见,还下了恶毒的诅咒,任谁也不敢再阻拦了:“我再降旨,无论谁更改这命令,必从他房屋中拆出一根梁来,把他举起,悬在其上,又使他的房屋成为粪堆。

若有王和民伸手更改这命令,拆毁这殿,愿那使耶路撒冷的殿作为他名居所的神,将他们灭绝。我大流士降这旨意,当速速遵行。”  (6:11-12)

圣殿竣工(6:13-15

大流士王第六年,亚达月初三日,这殿修成了。

行奉献礼(6:16-18

过逾越节(6:19-22

第七章 The Coming and Work of Ezra

以斯拉身世(7:1-5

以斯拉生活在波斯王亚达薛西年间(in the reign of King Artaxerxes of Persia),是亚伦的后代,根正苗红的祭司家族出身。

以斯拉回国(7:6-10

亚达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正月初一日,他从巴比伦起程,因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7:7-9)

这应该是第二波返国犹太人。

国王的诏书(7:11-26

记住了下面这两条

7:24 我又晓谕你们,至于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和尼提宁,并在神殿当差的人,不可叫他们进贡、交课、纳税。

7:26 凡不遵行你神律法和王命令的人,就当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军、或抄家、或囚禁。

谢主颂(7:27-28

第八章  

归国人数 Heads of Families Who Returned with Ezra 8:1-14

这是以第一人称,以斯拉的口吻写的。

召集利未人 Servants for the Temple  8:15-20

准备起程 Fasting and Prayer for Protection 8:21-23

Gifts for the Temple 8:24-30

抵达圣城 The Return to Jerusalem8:31-36

第九章

对杂婚的悲愤 Denunciation of Mixed Marriages9:1-4

杂婚是律法书上所绝对禁止的,参见《出埃及记》23:32; 34:11-16; 《申命记》7:1-5 。我只能顺着他们的思想这样去理解:禁止与异族通婚是为了保护犹太人的宗教和道德的纯正,不被外族所沾染。耶和华曾对以色列人说过,“你们于我应该是圣的,因为我主是圣的;为此我将你们与万民分开,好属于我。“(见《利未记》20:26)而此时,犹太人刚返国,数量少且残弱受压迫,他们只有严守这婚姻制度,避免被异族同化乃至消灭。

如此不是不可理解,但我不懂,为什么路得与以色列人结婚又被认同接受甚至受到歌颂呢?只因为她不离弃婆婆,只因为她为前夫的生了儿子留了后(这一观点现在看来可笑)?但是异族人是不洁的啊?污染了以色列这个民族啊。在列王纪阶段,多少异族通婚的事情,要说民族的纯洁性,早就没有了。

 

认罪祈祷 9:5-15

总之,就是排斥异族,狭隘。也不想想要不是波斯王开明,他们哪里能回来。什么好事都是上帝做的,是上帝借他人之手做的。什么坏事,都是他们罪有应得,因为他们一定做了什么坏事得罪了上帝。这就是这些盲目信仰者的心理。‘The land that you are entering to possess is a land unclean with the pollutions of the peoples of the lands, with their abominations. They have filled it from end to end with their uncleanness. 

第十章

祈祷的效果The People’s Response 10:1-8

10:3 现在我们与我们的天主立约,离弃这些妇女和她们所生的儿女,全照我主和那些对我们天主诫命起敬起畏者的意见,依照法律行事。

10:7-8 首领们遂在犹大和耶路撒冷发出通告,令充军归来的人都聚集在耶路撒冷;照众首领和长老的议决:凡三内日不来者,他的一切财产应充公,他本人也应由充军归来的会众中革除。

这些措施真是昧良心,弄得人家破人亡。尤其是那些异族妇女和儿童,千里迢迢跟了丈夫来,现在说遗弃就遗弃,他们就不怕遭天谴?或者他们的天本来就是坏的?还说公义?

记住这个坏人的名字,Shecaniah son of Jehiel, of the descendants of Elam,属以拦的子孙、耶歇的儿子示迦尼,是他提出了这个建议。

大会通过 10:9-17

再记得这几个义人的名字:惟有亚撒黑的儿子约拿单、特瓦的儿子雅哈谢,阻挡这事,并有米书兰和利未人沙比太帮助他们。Only Jonathan son of Asahel and Jahzeiah son of Tikvah opposed this, and Meshullam and Shabbethai the Levites supported them.

总算还有几人有良心,没有被糊涂油脂蒙了心。但是,思高本圣经的解释是,他们反对的不是离婚,而是嫌离婚的程序太慢!而和合本则企图将opposed 这个词改为“总办”,总之是竭力想掩盖居然还有反对的人。信了教就只有神性,没有人性了。

离婚者名单(10:18-43

10:44 这些人都娶了外邦女子为妻,其中也有生了儿女的。

思高本这样解释:按本章所记娶外方女子为妻者。共一百一十三人:司祭十七人。利未人十人,平民八十六人。第44节经文残缺,末句按厄三9:36可译作:“他们将妇女和生的子女都撇弃了”。

不知“厄三”又指的是哪一卷经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