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被淡忘的缅北“白求恩”:戈登·西格雷夫

(2025-09-08 06:24:50) 下一个

抗战时期有不少外国医生为中国军人救死扶伤,其中最著名的是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但另外一位在国际上十分有名的美国医生、传教士戈登·西格雷夫(Gordon Stifler Seagrave)在中国却很少有人知晓。西格雷夫曾率领外科团队在中国远征军转战缅甸战场时救治了成百上千的中国军人,被称为“中国士兵生命守护者”,在缅甸及中印边境地区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西格雷夫与中国军人结下了生死情谊,可以说是比白求恩更加白求恩式的人物。

西格雷夫1897年3月18日生于缅甸仰光并在那里成长,精通当地语言如缅语、掸语等,对当地文化有深入了解,此后返回美国接受大学教育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接受医学训练,成为外科医生。西格雷夫的父母是浸信会牧师及传教士,他深受父母影响,后来也成为牧师,在缅甸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及传教事业,成为他们家族第四代在缅甸的传教士,他也是知名作家,著有自传《缅甸外科医生》《Burma Surgeon》、《缅甸外科医生归来》(Burma Surgeon Returns)等著作,他的生平融合了传教、医学、战争、文学等,具有传奇色彩;而他与中国远征军的密切关系则是其一生中的光彩篇章,他在缅甸战场为中国远征军提供医疗支持,被称为“中国远征军的随军医生”。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应盟军请求入缅对日作战,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走出国门作战,当时日军占领了缅甸并切断滇缅公路,危及中国西南战局。此后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再次出兵缅甸对日作战,因此缅北、掸邦、克钦邦成为远征军与日军激烈对峙的主战场,此地地形险恶、瘴疠横行,后勤和医疗极为匮乏,在史迪威将军的请求下,西格雷夫带领外科医疗队(Seagrave Unit)随军作战,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医疗队少校军医,支援中国远征军各个部队,后来晋升为上校。他领导的医疗队为大量伤员实施手术,挽救了大量军人的生命。

他在《缅甸外科医生》中记录了医疗队整夜工作的经历:“4月15日,酷暑和轰炸让我们白天难以入睡,夜晚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昨晚10点30分35名伤员抵达,其中2名是腹部受伤的伤员。我们工作时又有两卡车的伤员抵达,直到今天早上9点30分才结束工作,睡了一个小时后,我们不得不开始清洗昨晚的纱布和床单。”另外一本《缅甸外科医生归来》则记述了他们沿着小路返回缅甸、为首批从印度返回的中国远征军提供医疗的情景:“该部队乘飞机抵达密支那,尽管遭到日军狙击手和榴弹炮的猛烈炮火袭击,(我们)立即开始救治伤员。”

新浪新闻网2011年4月25日转载了一篇《瞭望东方周刊》的文章,作者采访了当时还在世的西格雷夫医疗队缅甸女护士埃丝特,文章是这样描写埃丝特接受采访时的情境的:“提起西格雷夫,缅甸女护士埃丝特的眼睛常常会湿润起来,‘他让我们知道了,医生的职责是什么。’埃丝特回忆,他们医疗队救过成千上万名伤病员,最多的就是中国人,甚至远远超过自己的同胞。当然,也有很多让人伤心的事情,在部队撤退途中,有士兵曾想丢下女护士,史迪威将军就训斥他们‘你们还是男人吗?不知羞耻的家伙,她们救过你们的命。’”“令埃丝特遗憾的是,虽然她们曾救了很多中国人的命,但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为此去看望她,而美国军方曾颁发给她一枚铜星勋章。这是直到现在,每一个美国大兵做梦都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其实,她也有资格获得中国的抗日纪念章。”

二战结束后,西格雷夫回到他在缅甸东北部的南坎继续从事医疗及传教工作,1950年曾被缅甸政府逮捕并指控犯有叛国罪,后被缅甸最高法院判决无罪,他的余生在缅甸东北部的南坎度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坚守在那里,于1965年3月28日去世,享年68岁。西格雷夫去世后当地两万多人参加了葬礼为他送行,他在缅甸的医疗工作和人道精神在国际社会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启发了无数医生和传教士,也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东南亚、尤其是缅甸的窗口,被誉为“医学传教士”的典范。西格雷夫的儿子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 Seagrave)也是知名作家,以《宋史王朝》(The Soong Dynasty)一书享誉国际。

 

 


作者:雾谷飞鸿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