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南京照相馆》中不符合史实的部分

(2025-08-27 06:12:15) 下一个

请尊重真正的历史,少一些戏剧化仇恨,多一些理性的怀念和反思。结束这场“情绪盛宴”,让史实来的清楚一点,让和平的声音多一点,让我们好好活在真实与清醒里。

影院的“民族秀”开场白

暑期档最大热片《南京照相馆》于 2025 年 7 月 25 日上映,票房迅速破 9 亿。观众在影院里咬牙切齿,看完有人直接站在银幕前号召大家一起默哀。可是你有什么资格号召大家呢?不站着默哀就是不爱国?纯纯的道德绑架。

看完电影回到家,孩子们咬牙切齿,回家指着日本地图狠狠砸,这热烈又克制的“仇恨教育”氛围,堪比春晚的压轴神曲,却无处不在。

但等等,这场全民共情的“大合唱”背后,电影里有不符历史的“戏精成分”吗?不仅有,而且不少。

美国女性换中国护士?

电影中,当日本士兵闯入金陵女子大学抓捕中国人时,一位“外国女医生”挺身而出抗暴,被打倒在地。你以为她是电影里看起来那么专业?实际上原型是美国宣教士、该校文理学院院长魏特琳,本是一名女教师。

编剧居然把教师改成“女医生”,逻辑是什么?电影是不是觉得“医生挺身护人”更容易引爆观众泪点?这改得太随意了,简直像把历史换了个滤镜,美颜过度。

底片送出去?“偷梁换柱”成了高光戏

影片核心情节──照相馆老板和徒弟把日军摄影师拍下的屠杀照片缝在衣角,偷偷送出国,让西方媒体曝光,震撼世界。素材极燃,剪得像谍战大片。但史实是,学徒罗瑾确实冲印了证据照片,并藏进寺庙墙洞,后被吴旋(或称吴连凯)发现并保存,但根本没“送出去刊登”──是战后由吴旋上交证据,成为审判战犯的关键证据。

导演“偷梁换柱”,把收集保存的过程编成了当年立刻传送课堂,谁给的勇气?可惜你把真正的英雄删光了,改成了剧情需要的小高潮。

真实的历史中,罗瑾和吴旋冒着牢狱风险守护相册,为后人留下一件血淋淋的铁证。电影却虚构高潮,让普通人瞬间成为超级英雄,情节拔高得像抖音神剧。这不仅是“文艺加工”,更是抹杀真实人物的勇气与真实性。

商业导向下的消费逻辑

这毕竟是一部商业片,目的很明确:挣钱、刷票房、搞共情营销。史诗级忠诚点不如“泪点”“梗点”那样能上头条。反正最后,观众哭起来就算了,不追究逻辑。

爱看电这些影的,都是什么人?

一帮“无脑爱国”的观众,他们平时支持娃哈哈,支持“爱国网红”,观影后能哭到地图前教训日本。可回到现实,月薪三千,有机会练脑子吗?

没有,出门只知道刷抖音、坐地铁、转发“厉害了我的国”梗。说历史,要像女人涂口红——只要映在镜头里好看,正确、真实,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尊重历史,远离仇恨毒药

《南京照相馆》可以有艺术加工,但不要把历史变成“情绪导弹”,让仇恨蔓延、让孩子回家打地图辱骂全体日本人。那不是教育,而是权利被滥用的教条。

所以,请尊重真正的历史,少一些戏剧化仇恨,多一些理性的怀念和反思。结束这场“情绪盛宴”,让史实来的清楚一点,让和平的声音多一点,让我们好好活在真实与清醒里。

 

 

 


作者: 德先生1915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