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俄罗斯的处境

(2025-02-02 07:07:06) 下一个

俄罗斯的处境很分裂,他们既要、又要、还要、也要,但实际上留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尴尬。

01

“我很难想象今天的俄罗斯会为了夺取其他国家而杀人。”

这句话出自一位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的二战老兵,话要是被普京听到,会很尴尬。

拜登总统的话也很有冲击力,作为政治家,拜登总统自然不会像二战老兵那样直白。

“我们知道黑暗势力,这些英雄在80年前与之战斗,它们永不褪色,侵略和贪婪,支配和控制的欲望,以武力改变边界,这是自由与独裁的斗争,是无止境的。在欧洲这里,我们看到一个鲜明的例子,乌克兰被暴君入侵,乌克兰人正在以非凡的勇气进行战斗,遭受巨大损失但绝不退缩。他们遭受了俄罗斯的入侵,而俄罗斯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35万俄罗斯军人死伤,近100万人离开俄罗斯,因为他们在俄罗斯看不到未来。美国和北约,以及50多个国家的联盟与乌克兰站在一起,我们不会走开,因为如果我们这样做,乌克兰将被征服,并且不会就此结束,乌克兰的邻国将受到威胁,整个欧洲都将受到威胁。不要犯错误,世界独裁者正在密切关注,看看乌克兰会发生什么,看看我们是否允许这种非法侵略继续下去,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向恶霸投降,向独裁者屈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在拜登总统讲话过程中,听众不时送上热烈的掌声,与拜登的讲话形成了呼应。

听听拜登总统的话,再看看现场听众们的反应,普京总统就算参加活动,恐怕心里也会不开心的。

我看到很多人指责法国不邀请普京,甚至连俄罗斯驻法国大使都没有邀请(原本是要邀请的,但最终改了主意)。

就目前来看,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和口碑相当的糟糕,这种纪念活动,参加了也是一种折磨。

纪念!什么叫纪念,文词解释是“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

如何表达纪念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举办纪念活动毫无疑问是表达纪念、缅怀、思念的最常见方式之一,纪念活动本身只是表象,是一种外在的情感寄托。

对需要纪念事件的反思才是内核,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的并非是二战本身,而是纪念那段历史,并从中反思。

德国最开始是不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我是挨揍的那个,我还去纪念,纪念个锤子。

德国前总理科尔就曾说过,“对德国而言,当其他人取得胜利,而数万德国人痛苦地死亡的时候,我们没有庆祝的理由。”

这话是在1984年说的,当时不少经历过二战的德国人还在世,庆祝等于是在这些幸存者伤口上撒盐,不去也就不去了。

但到了2004年,情况发生了改变,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了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这是德国领导人首次出席纪念活动,开创了历史。

今年的80周年纪念活动,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参加了。德国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以后也会继续存在。

德国之所以改变想法,说白了,是德国人从二战中获得了新的反思。

对德国领导人来说,出席一个曾经导致自己同胞死亡的纪念活动似乎是个艰难而又尴尬的选择,但这也恰恰凸显了德国对此事的认知,即独裁的邪恶帝国应当被覆灭。

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的战败,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德国人摆脱了枷锁,拥抱了自由和民主。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德国开始以见证者的身份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

德国的改变,也可以说是德国对二战历史的重新反思。反思自己不能再走军国主义路线,不能再搞极权和独裁体制。

回到俄罗斯身上,俄国人从二战的残酷历史中反思出了什么呢?

二战的导火索是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导致二战爆发。

不过因为一些原因,在简中的历史资料中,这段历史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二战的始作俑者被纪录为德国一家。

苏联要感谢德国和日本,要不是这两个轴心国太残暴,风头太响,苏联的恶行早就曝光了。

看看苏联那些行为,趁着打德国和日本,侵吞了多少他国领土,足足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现在的日本和德国领土加起来也就73万平方公里。

要说苏联对德国和日本下手,还有些理由,但苏联居然肆无忌惮的对盟友下手。

苏联的无耻和恶毒是历史级的,但运气是真好,有更恶的德国和日本掩盖住了苏联的光芒。

不客气地说,以苏联在二战中的作为,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如果说,苏联当初吃相太难看,后面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也行。

结果呢?今天的俄罗斯还是悍然入侵了乌克兰。

俄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似乎就一条,那就是作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苏联的极其强大,没有人能制裁他们,他们因此可以为所欲为。

如今的俄罗斯远不如苏联强大,却依旧是一个核大国。

被动不动指责是恶霸的美国、英国、法国很少对外发出核威胁,反倒是“慈眉善目”的俄罗斯,时不时地把核威胁挂在嘴边。

在核大棒之下,俄罗斯信马由缰地侵吞邻国的合法领土。是的!俄罗斯延续了二战的反思理念,只要自己力量强大,那么自己就可以想当然的欺负别人,且不用承担责任。

既然如此,那说明俄罗斯从二战中的反思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相比,完全是南辕北辙。

大家都不在一条线上,那俄罗斯也就没有资格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只是个仪式,阿猫阿狗都可以来参加,理论上不存在限制。

可对那些只讲究形式,却从不领悟内核的国家来说,这种仪式,不邀请也就不邀请了。

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的老兵们,他们大多已经风烛残年,这大概是他们最后一次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很难有人再撑下一个10年。

相比于拜登、马克龙、朔尔茨等重量级大国领导人,这些老兵才是纪念活动的真正主角。既然这些老兵们在80年前已经见过了黑暗,今天就不要让已进入人生暮年的老兵们再亲眼目睹黑暗代表出现在纪念活动中了吧。因此我认为法国不邀请俄罗斯出席纪念活动是对的,邀请了,俄罗斯人高兴了,但更多的人却因此添堵,得不偿失。

02

俄罗斯如今的状况并不理想,美国和西方多国已经授权乌克兰使用西方援助的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

可以肯定的一点,乌克兰即使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也不一定能战胜俄罗斯,毕竟两国实力差距相当的明显。

不过也可以肯定,虽然在短期内暂时无法击败俄罗斯,但西方的决定还是会给俄罗斯造成很大的压力。

普京是发出了警告,不过并不能阻止美国和西方的决定。

俄罗斯最痛苦的是,他们拿不出有效的回应手段。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俄罗斯已经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几乎所有先进武器,包括“匕首”、“先锋”高超音速导弹,“T-90”主战坦克,“苏-35”战斗机等等。

没有出场的武器可能也就“苏-57”战斗机、“T-14”坦克等传说中的俄罗斯最先进常规武器。这些武器不能再用在乌克兰战场了,作为俄罗斯压箱底级别的武器,还得用来对付美国和西方等核心对手。

用在乌克兰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再打出糟糕的战绩,那么俄罗斯常规武器库的虚实可就真的全部暴露了。

说到这里,不妨延伸一些内容。

事实上,在被挡在乌克兰之后,俄罗斯人其实就已经很难再拿出像样的回应手段。

当初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普京极其愤怒,在北欧两国加入北约的运作阶段,他就多次发出威胁。

结果是,这种威胁不仅未能阻止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西方军援乌克兰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俄罗斯红线的过程。

从简单的提供便携式导弹 → 提供地面大炮、海马斯火箭炮 → “豹2”、“M1”主战坦克 → “风暴之影”导弹 → 授权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还有“F-16”战斗机。

这一过程有很多种解读,有些朋友会觉得西方太怂,过了两年多才授权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

这个观点不能说完全有错,西方国家还是非常谨慎,俄罗斯拥有数千枚核弹头,大家不得不小心试探。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整个过程,俄罗斯都非常被动。

他们不断在画红线,西方则在不断试探后,多次突破红线。俄罗斯也只能再重新画一条红线,寄希望西方不要再试探了。

西方也不是没有画自己的红线,美国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核武器就是他们的红线。

只要俄罗斯敢动用核武器,不管是战术核武器还是战略核武器,俄罗斯敢用,美国就敢揍他们。

而尴尬的是,由于已经黔驴技穷,俄罗斯除了核武器外,已然没有其他的有力手段。

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占据一定的优势,这是事实,俄罗斯如今已经拿下了乌克兰18%的领土,超过10万平方公里。

但在和西方的地缘对抗上,俄罗斯毫无疑问是被碾压的一方。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英国、法国很少发出核威胁呢?俄罗斯天天说自己的核武库多么强大,什么“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性能强到没朋友。

但事实上,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被誉为当代潜艇之王。就整体性能而言,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

法国的“M51.3”洲际导弹,美国的“民兵III”洲际导弹的性能完全不输俄罗斯的同类产品,甚至因为西方国家军队贪腐程度很低,美英法的核武库维护水平远在俄罗斯之上。

既然西方国家也拥有强大的核武库,为什么不天天拉出来威胁俄罗斯呢?

一些朋友说是因为西方国家更有底线,比俄罗斯更有节操,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

但更大的一个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拥有更加强大的战略力量,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金融,军事,俄罗斯均处于劣势。

因此在地缘对抗中,他们不需要把核武器挂在嘴边,也可以算是一种战略自信吧。

面对西方的巨大地缘优势,俄罗斯不会用核武器的,一旦用了,将再无退路。

也正是看到了俄罗斯的窘迫,所以西方才会不断的突破俄罗斯的红线,尽管这个过程没有那么快,可西方一直很主动,俄罗斯一直很被动。

这是双方实力差距的真实映照,也是为什么西方一直敢于突破俄罗斯的底线,俄罗斯却只能把核威胁挂在嘴边,而不敢付诸实施。

俄罗斯的回应手段并不多,只能不断堆人头,俄罗斯已经多次扩编军队,并不断在乌克兰发动新的进攻,试图凭借在战场上的优势压垮乌克兰。然而令俄罗斯的信徒们失望,尽管俄军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拥有优势,可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摧枯拉朽的胜势。

03

最近俄罗斯的状态有点分裂,普京的警告还在继续。

6月5日,普京表示,俄罗斯也可以向世界其他地区提供远程武器,这些地区可以使用俄罗斯的武器对那些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国家发起打击。

这个威胁更为具体,说实话,比核武器的威胁要靠谱得多。

不过,俄罗斯也一直在这么做。伊朗、委内瑞拉等知名反美国家的武器主要供应方就是俄罗斯。

但同时,普京也难得示软了。

普京表示自己已经告诉美国总统拜登,只要西方不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那么俄乌战争将在3个月内结束。

这话多少有些一语双关,一方面,普京发出了明确的和谈意图,可以视为“服软”。

另一方面,失去了援助的乌克兰等于变成手无寸铁的平民,俄罗斯还不是想怎么入侵就怎么入侵。

西方军援完全停止3个月后,估计俄罗斯已经攻占了全部的乌克兰,战争自然也就结束了。

普京打得一手好牌,目前来看,西方并没有接招。

最让人诧异的是,普京称他已经提请联合国安理会于6月14日就西方国家允许乌克兰对俄罗斯领土发动袭击举行会议。

这种恶霸叫冤的做法,着实让外界懵逼了两秒钟。

其实,俄罗斯这种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23年8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称俄罗斯在联合国告状了,状告乌克兰使用“恐怖”手段攻击莫斯科和克里米亚。

在这颗星球上,除了极个别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奉行正当防卫无罪的基本逻辑。

俄罗斯当然不傻,他们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告赢,但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塑造自己的“受害者”形象,捞点形象分。

虽然这种操作极其奇葩,大多数人也不会上当受骗,却可以让俄罗斯的信徒们更加笃信俄罗斯的“无辜”。

我蛮佩服俄罗斯的,他们居然能干出恶人先告状的事。

这种既要“合法”入侵邻国,又要“合法”阻止邻国还手,还要顾及俄罗斯形象,也要污名化对手形象的做法,让人大开眼界。

 

 


作者: 淮河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