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俄罗斯帝国梦碎

(2022-08-15 18:50:07) 下一个

1

俄乌战场上,随着西方国家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到位,对俄罗斯后方后勤基地和指挥中心发动精确打击,俄罗斯方面的火力强度比之前大幅度下降,攻守之势开始转变,俄罗斯不再是进攻方,而是成为防御方,大批俄军从乌东南下赫尔松,抵御乌军对赫尔松地区的反攻。

为何海马斯火箭炮之前在美军的战争中名声不显,这次却在俄乌战争中大放异彩呢?

主要原因是美军的空军力量强大,像在伊拉克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空中力量狂轰滥炸,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了对方的指挥所、后勤基地、坦克火炮等装备,等到陆军上场之时,对方已经是没有多少还手之力了,海马斯没轰上几炮战争就结束了。

而这次战争中,俄罗斯空天军表现相当拉胯,初期低空突袭中,俄罗斯先进的SU-35战争屡屡被乌克兰防空导弹甚至是对付低空、慢速的直升机一类目标的星空、毒刺等单兵肩扛导弹给揍下来,后期更是不见踪影。俄乌战争没有出现网络军事大V们预想的信息战和空天军精确制导武器轰炸,而是退化到二战时期的装甲洪流狂飙突进,空天军扔铁炸弹作为辅助;在第一阶段俄罗斯坦克和装甲车辆被乌军标枪导弹打得狼狈不堪从基辅撤军之后,更是退化到一战时期的重炮轰击的堑壕战。

在这种局面下,拥有精确制导的海马斯火箭炮自然大放异彩。

为何俄罗斯空天军如此拉胯,表现得跟纸面数据大相径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俄罗斯电子技术落后,被西方国家制裁后,军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芯片,从俄军最新式的导弹中甚至找到过民用滚筒洗衣机的芯片,可见俄罗斯在芯片这一战略物资上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二是俄罗斯发动机技术不过关,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广泛用于各类军机上,号称使用寿命1500小时,实际不到1000小时,飞行300小时就需要大修。反观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动机,使用寿命通常在6000-8000小时,高强度的使用,导致俄罗斯飞机发动机大量损耗,缺了心脏的战机只能趴窝,飞机被誉为相当工业的“皇冠”,而发动机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西方发达国家有技术优势,不是那么好追赶的。

此次俄乌战争,可以发现西方国家的武器在标称性能上大多有所保留,留有一定余地;而俄罗斯装备则水分相当大,“先进”的SU-35战机频频被击落,所谓的第五代战机“T-50”可能也是样子货,据说在叙利亚战场上多次被以色列F-35锁定而一无所知,如果在实战中早就被击落了。

不像西方国家,武器装备大大方方展示,普通民众都可以参观察看,性能一览无余;俄罗斯的武器像T-50之类,一直是秘不示人,现在看来,很可能是性能落后不保密的话,俄制武器就卖不出去忽悠不到冤大头了。

这次俄乌战争对俄制装备出口是个沉重的打击,印度、印尼都开始毁约不再愿意购买俄制武器,这对于因受制裁和战争支出外汇缺乏的俄罗斯而言不啻雪上加霜。2021年,俄罗斯签订了520亿美元的武器出口合同,估计是难以履行了。

2

能源是俄罗斯主要出口产品,俄联邦有一半的财政收入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出口,以至于有人说俄罗斯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能源的出口对于俄罗斯来说举足轻重。可以看到,近20年来,俄罗斯对外发动战争均是处于油价高涨的时期,而对外战争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维系高油价、控制能源通道。

俄乌战争短暂推高了油价,但随着战争的持续,石油价格已经从高位下跌,布伦特原油已经从战争爆发后的125美元每桶跌破95美元每桶,跌幅达四分之一。而且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进入上涨周期,美元指数从90的低位涨到106,通常能源和大宗商品与美元指数走势相反,油价存在进一步下跌可能。

加上制裁,俄罗斯原油出口不畅,需要降价20%以上出口,这会导致俄罗斯财政收入大幅度降低,所谓越打财政收入越好不过是个笑话。

还有些人寄托希望于冬季来到,西方国家能源需求大增,会对俄罗斯低头。这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事实上,石油和煤炭都不是什么稀缺资源,像沙特等海湾地区国家,出口原油是以销定产的,根据需求量来确定产量。当然,原油产能的提高需要加大投入和勘探设备的到位,需要时间,但价格高企会有大量的投资进入,到了冬天说不定会原油过剩。

拜登访问沙特和海湾地区,要求沙特提高原油产量,沙特对于拜登的到访不太热心,跟川普到访的待遇是天壤之别,因为民主党揪着沙特记者被害一事不放。其实民主党可是沙特的大财神,正是民主党白左大搞环保和清洁能源,打压美国石油和页岩油气企业,使得油价大涨给沙特送了一笔钱。

虽然沙特不情不愿,但仍然会增产,一是不愿得罪美国,二是他不增产其他国家会增产,原油上90美元/桶已是高价,要知道在美国大卖页岩油气的时候石油价格甚至低至20-30美元/桶,没谁会跟钱过不去。

俄罗斯唯一能用的武器大概只有天然气出口了,俄罗斯目前天然气库存已满,而输送给德国的“北溪1号”线路只有满负荷的20%。

为了拿捏德国,俄罗斯借口涡轮机检修降低了“北溪1号”的输气量,尽管德国总理舒尔茨说涡轮机已经维修好了,可以随着交付给俄罗斯,但俄罗斯就是拖延不去提货。

只是能源制裁是枚双刃剑,伤害对方的同时首先伤害自己,短期来看有一定作用,长期如果和德国和西欧国家找到替代能源,俄罗斯失去的市场却难以回来。总体来说,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过剩,是买方市场而非卖方市场。

再说,相对于石油煤炭,天然气不好储存、运输,完全可以被替代,无非是西方国家从环保角度出发,认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而大力推翻,一旦放弃这些政策,天然气的市场份额很容易被石油煤炭水电等传统能源取代。德国联邦议会审议通过了德国政府提交的多项能源子法案,把淘汰煤炭的时间延迟到了2038年,并决定重新启动国内的燃煤电厂,直到2024年3月底。

欧洲不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对于俄罗斯是比起武器出口市场萎缩更为恐怖的灾难。

其实从2月24日开战未能一击拿下基辅,俄乌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就可以说那个人的战争已经失败,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而言,俄罗斯帝国之梦再次破碎。

3

俄罗斯一直有一个帝国扩张之梦,否则也不会从一个小小的森林公国扩张成为17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巅峰时期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了。

俄罗斯在历史上有过三次扩张期:

一次是沙皇俄罗斯帝国时期,靠着击败拿破仑帝国成为欧洲宪兵,跟德国瓜分波兰,在高加索地区击败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只是其梦想拿下君士坦丁堡,恢复东罗马帝国的荣光,因为英法阻挡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而未成功,沙俄帝国因为一战中与德开战损失惨重,士兵哗变而崩溃。

第二次是苏联帝国,在二战中战胜德国后,苏联把中东欧地区收入囊中,开启冷战,在全球跟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争霸,一度达到了扩张的巅峰,但在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后,因为经济崩溃引发全面崩溃。

这一次那个人发动对乌克兰战争,企图复兴沙俄帝国,远远不能够与前两次相比。

因为此时俄罗斯的实力大降,已经在全球排名10名之后,仅仅跟意大利、韩国相当,不如当年沙俄帝国和苏联帝国远矣,只能说是帝国灰烬复燃,不足为虑,美国和北约甚至都没亲自下场,也未把俄罗斯列为未来最大威胁。

当年苏联帝国是俄罗斯最为辉煌的时期,可以在全球跟英美发达国家掰手腕,甚至在越南战争期间让美国哀叹“时间并不在我们这一边”。

一个如此强盛的大帝国,为何短短十多年后就突然一夕而亡了呢?比起明朝的灭亡更让人不可思议,毕竟明朝外有建奴、内有流民,小冰河、干旱、瘟疫……天灾人祸不断,加上崇祯操切做事急功近利瞎折腾,以全盛之国17年而亡并不为奇,而苏联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崩溃的。

苏联的崩溃首先是经济上的崩溃,但军事上技不如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帝国军事力量在入侵阿富汗时已经显示出衰败之相,但在越战后期就已经出现端倪。

在越战中,清化大桥一直是越南北方政权军事运输的最重要通道,一旦这条通道中断,越南北方政权在南方的军事行动必然深受打击。清化大桥对当时的越战格局有很大影响,美国必欲除之而后快。

清化大桥长度达到500米,宽度也有11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就多次以这个大桥为目标进行轰炸。根据后来的统计,在整个越战期间,为了彻底炸毁清化大桥,美军至少花费了10亿美元,因为这个任务损失的飞机总数量高达100多架。

但从始至终,清化大桥都屹立不倒。为了防备美军的空袭,当时的北越政权在清化大桥周边部署了严密的防空网络,包括传统的防空高炮、和大量的苏联援助先进防空导弹等等。

1972年4月27日和5月13日,美军当时主力的F4战斗轰炸机分两次重点轰炸清化大桥,两次行动全部使用最新研发成功的宝石路2型激光制导炸弹,第一次投射了5枚宝石路,第二次行动投射了15枚,宝石路在使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精确度和打击威力。

当时美军F4战斗轰炸机发射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不但准确命中清化大桥,甚至还出现了多枚宝石路命中清化大桥同一位置的情形,而苏联援助的防空导弹形同虚设,无法对高空投弹、使用精确制导的F4轰炸机形成威胁。

苏联军事上的标志性失败是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

1982年6月9日,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贝卡谷通过短短6分钟的攻击就彻底摧毁了叙利亚和苏联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多亿美元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在其后两天的多次空战中以色列空军利用先进的F15、F16战斗机配合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作战,仅损失数架无人机,就击落了叙军装备的84架苏式装备飞机,创造了一个84:0的辉煌战绩。

这标志着苏联军事装备已经全面落后西方国家,苏联军事装备落后的原因是错失了信息革命,在电子管和集成电路路线之争上选错了道路,楼主之前的文章有提及。

对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来说,这是一种必然,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有科技革命和创新,创新需要自由思想和试错,一切都是计划何来创新?

当然,任何体制都有其优劣之处。计划体制本来就是一种战时体制,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军事,二战时期的德国就在这种制度下吃了大亏,开战初期消灭苏联数百万主力部队,但苏军后续部队源源不绝,因为苏联的整个体制都是为应对战争而生的,是一种军事帝国制度。

何谓帝国?

帝国是靠暴力维系的组织,不事生产、靠对外扩张和掠夺财富和土地,一旦帝国武力下降不能对外扩张,则必然会陷入内卷而崩溃。

所以,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在美国的核战争威胁下而退却时,苏联帝国崩溃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不能对西欧发动全面战争,比发展和技术创新,苏联帝国无论如何是比不过的。随着电子技术科技革命的到来,苏联的军事力量全面落后,连阿富汗都拿不下,不能对外扩张,坦克和大炮不能当饭吃,经济崩溃也就接踵而至。

4

不唯俄罗斯,这个星球上很多国家都曾经有过帝国之梦,像法国、德国、日本,甚至是土耳其、伊朗。

过去常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这是指大陆,这个星球还从来没有统一过,哪怕是大英帝国,也只是“日不落帝国”,并未实现全球一统。

在工业革命之前阻碍全球统一的是技术障碍,当时的科技不足以支撑一个全球性统一帝国,信息和命令从帝国的首都传递到边境都需要数天到一个星期,所以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而蒙古帝国也分为四大汗国,为了治理方便。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革命浪潮地球进入全球村时代,全球统一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电子波一秒钟之内能够把信息传达到全球,飞机也能在一天之内抵达全球任何一个角落。而且环保问题、气候问题、难民问题、公地悲剧等任何一国也无法解决,全球需要一个统一的治理,这是时代的需求和历史的必然。

如何统一?按照春秋战国的模式是各大国吞噬小国,最后几大帝国决一死战,以暴力统一。

核武的出现,加之继承英国霸权的美国注重海权和贸易而非陆权,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在经历过二战和冷战的胜利之后,已占据相当大的优势,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成为冷战结束后第一个挑战者和牺牲品,但并非最后一个。

虽然在冷战胜利之初,福山所言“历史的终结”为时尚早,还有俄罗斯的帝国之梦反弹,土耳其、伊朗等也未放弃帝国迷梦,但大势已成,所有企图复兴的帝国均将会被压制,失去其卫星国与武力维系的边疆区域。

历史的终结虽然姗姗来迟,但终究会到来。

 

 

 

作者:大江宁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