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世道变坏,是从仇恨资本家开始的!

(2020-12-25 19:08:17) 下一个

1 抹黑马云和李嘉诚

这两年,马云不再是光鲜亮丽的创业英雄,特别是在今年,几乎是遇到了全面围剿。 自“996福报“引发社会争议后,马云又先后经历了B站被疯狂批判、蚂蚁金服暂停上市、进军社区团购被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狂批。 在疫情期间,马云还因在全球为中国搜寻抗疫物资被狂点赞,一眨眼,就变成人人唾弃的丑陋资本家形象,真让人万分感慨,民意如流水。

这其中,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B站被群嘲事件。 2020年,4月26日,马云对阿里橙点公益奖的发表一个寄语演讲,题目是《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并挂到B站阿里官方账号上去,40万的流量,引来了7000多条弹幕,9000多条评论,视频完全被批判的声音淹没,弹幕区和评论区都沦陷,惨不忍睹。 惨到阿里官方账号最后不得不连标题都给换掉,由“商业本身就是最的公益”改为“用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段,科技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就这样,网友还是在拼命的攻击,到最后阿里官方账号不得不删除了这个视频。 马云这次被怼,主要是寄语的最后一段总结陈词: 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它创造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让无数人就业,让无数人看到希望。无论是商业还是公益,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无数人对工作和生活充满希望。这段话表达的重点是:商业创造价值,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对马云这段话,B站的网友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反驳和批判。 看着这些评论,我们其实很容易找到这次事件的元凶,分别是大学的《马哲》和中学的《思想政治》。

有着同样遭遇的另一个企业家叫李嘉诚,他的命运也许就是马云的将来。 一提李嘉诚,我们知道他曾是亚洲首富,但他没有和具体的哪个产品有什么关联,因为他开超市、搞港口、开发房地产,投资基建,很多人都不认为李嘉诚算一个正经的企业家,只把他叫作一个商人。 在二十世纪最后那几十年间,李嘉诚被认为是香港狮子山奋斗精神的代表人物,出身贫寒,却成为首富,没有比这更能激励人心的。 那时的香港,是一个蒸蒸日上、充满希望的城市,李嘉诚的成功鼓舞了无数普通香港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然后这一切,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后就成为历史了,李嘉诚现在在香港已经成为唾弃的对象。 最有名的一个段子,就是一个香港的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里面写道: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要买东西,要去百佳超市,李家的,要打电话看电视,电信盈科,李家的,要喝水,屈臣氏,李家的,要买房,李家的,要租铺,李家的,要去码头,李家的。处处离不了李家,小学生讽刺道:“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这段话,也许不久就要被大陆的网友改编成这样了: 与朋友联系,用微信,马家的,打游戏,王者荣耀,马家的,要买东西,去淘宝,马家的,要理财,用支付宝,马家的,要借钱,用花呗,马家的,要买保险,上支付宝,马家的。。。。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付出这么多,就是希望你们可以来帮我996。

李嘉诚名望急剧下降,也是因为一宗劳动权益事件,2013年,一批葵涌货柜码头外判商工人(非正式工人),不满工资15年来有减无增,发起罢工,前后历时40天,成为香港二战后最长的一次工人运动。 这个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这个私营货柜码头,隶属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港口集团,码头工人大多受雇于外派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嘉诚并不是工人们的直接雇佣方,也非谈判对象。 然而,工人们却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他。他们在位于中环的长实总部门前拉起横幅:“全球华人首富,剥削工人致富”;“养起李,养不起家”。各类社会媒体也开始对李嘉诚进行口诛笔伐,李首富在香港声望一度跌到谷底。 李嘉诚曾深爱香港这座让他白手起家的城市,在成为首富后,坚称“爱国、爱港,永不迁册”,然后码头工人罢工事件后,李嘉诚不无伤感地向舆论婉转表示:若是香港人真的不喜欢他在香港投资,他可以把资金投到别的地方。 果不其然,李嘉诚加速了对欧洲的投资,转而大量出售香港和大陆的产业。

在《地产霸权》一书的导读中,梁文道如此写道: “最近十多年来,香港社会对富豪的看法有很大变化。十几年前坐出租车和司机讲起李嘉诚,十个有九个会竖起大拇指,称他做‘李超人’;今天要是坐出租车和司机讨论‘诚哥’近日的事迹,我保证十个里头有十个会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立刻大骂‘官商勾结’,甚至叫他为‘奸商’。”

2 香港,自由光环正在消失

不光是李嘉诚,整个香港商界的大佬都经常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伴随着这一股仇商的民意,政治也悄然地发生了巨变。

香港曾连续18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将其誉为“自由经济制度的堡垒”。但在2006年,他去世前一个月,却在《华尔街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香港模式的夭折》。 事情的缘起,是时任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香港政府将不再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这一政策由曾在仕途上的第一个贵人、香港前财政司司长夏鼎基提出,曾被写入香港中学教科书。 香港地产界的风云人物施永青说:“现时香港每天都在吵架,什么问题,都开始泛政治化。香港现在有一股左翼思潮,只强调劳动的功能,否定投资的作用,甚至将投资邪恶化,商人投入资金建设社会仿佛还要做罪人” 他慨叹香港已从“重商”转变为“仇商”,“我们的意见领袖,简单地把社会问题用阶级矛盾的方式去解决,把矛头引向社会的富裕阶层,这是个非常坏的苗头。” 施永青也跟随李嘉诚,大量抛弃旗下资产,以减少社会舆论的攻击。

纵香港这近二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曾荫权政府开始加大政府界入经济力度后,他的继任特首梁振英便推出了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酷的楼市调控政策:非港人购入工商和住宅物业,需要缴纳15%的额外印花税和双倍印花税。港媒将此称为“双辣招”,同步开始的最低工资法上调,关闭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大门、发布限购奶粉令,以及仿效内地的住房限购令,实行“港人港地”——届时兴建的住宅首次出售及其后30年的转售对象,都必须是香港永久居民。 现在的香港,呼吁向富人征收累进税,加强对资本的各种管制,要求政府参与更多的经济活动,已经是一个主流的民意了,自由港的光环正在褪去。

3 台湾,投资环境崩溃

再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地方,台湾。

首先我要向朋友们报告一个数据,2011年台湾FDI(吸引境外直接投资)负增长19.62亿美元,为197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负增长是什么意思,就是撤出的外资比来投资的外资要多近二十亿美元。 曾经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为何落得外商“投资不敢,撤资不断”的境地?业内人士认为,台湾的“五缺”问题(缺电、缺水、缺地、缺才、缺工)严重,而台湾工业总会新任理事长王文渊近日又提出了台湾面临的“五忧”(包括非核能源政策、环保议题民粹化、所得税率调高、“公司法修法”及两岸关系),点出了台湾经济环境的短板所在。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台湾政治新贵民进党的政治操作。民进党长期将台湾的企业家打成与国民党勾结的利益共同体,在台湾长期制造仇商仇富的意识形态。民进党还惯于利用台湾年轻一代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薪资太低,房价飙涨,见不到希望——大玩政治手腕。

虽然两岸的经贸发展得顺畅,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民进党指责国民党执政当局只为大财团服务,与对岸签订的许多协议,都让大财团获利,一般百姓得不到任何好处,不断煽动起仇商反商之风。 上次“大选”,民进党主打的是“马英九与财团及中国一起压迫台湾人接受‘九二共识’”。在这里,国民党是大财团的代理人,大财团成了国民党的帮凶,资本俨然成了“恶”的代名词。在选前,当时的国民党主政的政府计划推行自由贸易区政策,各市县民进党官员都赞同搞自由贸易区,甚至向中央政府争夺自由贸易区的首批资格,但是大选来了,为了打倒国民党,将自由贸易区说为“图利大财团,消灭小农户”的政策。 从此台湾自由贸易区胎死腹中,再也无人提及。  而民进党的选战利器“反核”,同样是把大企业和国民党绑在一起,放在升斗小民的对立面。 各种“反核”宣传暗示,大企业为了赚钱才需要核电,而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核电的好处,只会受到核污染威胁。在民进党的操作下,“无核”就意味着“爱台湾”、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温情的人文关怀。

但实际情况是,台湾生态绿能几乎已达瓶颈,“无核”一定会导致缺电,发展火电则污染更大,恶果要全体民众一起承受。 民进党上台前再度逼停了台湾第四核电厂,并承诺一定不会缺电。 但执政首年夏天特别热,民进党刚刚上台就迎来了缺电危机,当局官员甚至提出了让民众去图书馆吹冷气、夏天重启“核一”电站以及“用爱发电”等无厘头的建议。  “一例一休”同样是民进党用来讨好劳工阶层的选举武器。选前大喊黑心企业家总叫民众加班,并承诺该政策将增加民众休假和加班费,结果是劳资双双受害,老板不敢叫员工加班,员工收入降低欲求加班而不可得,谁都不满意。
2019年,台湾GDP6111亿美元,同时四小龙的韩国的GDP是1.64万亿美元,是台湾的近三倍。而在1990年,台湾的GDP是1666亿美元,韩国同期仅为2704亿美元,是台湾的1.6倍。

近二十年来台湾薪资几未成长,其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反商仇富情绪严重导致外来投资缺乏,资本大量外逃。 现在大陆的很多产业特别是科技业的薪资已经超过台湾,台湾有上百万的精英跑到大陆来就业,不得不说,台湾真的不应该。
民进党的反商仇富,是由其生存策略决定的,其核心思路就是煽动一群人对抗另一群人再从中渔利。 民进党将自己塑造成草根、本土的代表,煽动“本省人”恨“外省人”,平民恨权贵,穷人恨资本家,台湾人恨大陆人,让不同阵营杀成一团,自己则化身一方领袖。
这种思路,当然无法用于建设。这也是为什么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会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变成“吊车尾”的深层原因之一。 只要民进党的“个性”不变,反商仇富的路线就不会变,台湾投资环境日渐崩坏也就在所难免了。

4 中国古代,数千年抑商史

看完两岸三地,我们还要将镜头伸向中国古代,历史深处也许可以找到今天各类观念的源头。

中国古代商人地位低下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了解的中国最早的反商理论出自春秋的法家代表人物、齐国国相管仲。 管仲说:「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他说,一个万乘之国如果出现了拥有万金的大商贾,一个千乘之国如果出现了拥有千金的大商贾,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国家的财富流失到个人手里了。国君就没法用利禄驱使他。而有些人又太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刑罚也威慑不住他。这样就会导致天下混乱。
因此,管仲提出了著名的「利出一孔」理论,即天下所有的好处,天底下所有的利益,都要从由权力这个「孔」出来,由君主来赐予。 他说:「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 意思是说,经济权力由国家统一掌握,这样的国家才强大无敌;国君用政策来决定百姓的贫富和生死,百姓就拥戴国君如日月,亲近国君如父母了。

这种理论,现代人一看就明白,这就是统治理论,而不是经济理论。但就是这种理论,影响了后续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当中,四民制度贯穿始终。所谓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平民,即士、农、工、商,除此以外,还存在许多“贱民”,他们比四民阶层更低,归为“贱籍”阶层,即奴隶或半奴隶。 商人在四民中位列末位,地位仅高于奴隶。

顾炎武认为,管仲最先提出“士农工商”说,所以四民制度起源于管仲,而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说法。管仲在齐国进行变法改革,“四民”制度是变法中的一部分,而这也被认为是四民制度的首次实践。 四民的后三位其实都是一种职业罢了,但第一位不算职业。士是什么?“士”大都是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往往有大量的田地、雇佣佃户,有钱的士族往往会拨款建学舍,供族中子弟读书,而后考取功名,再添田产。但也有没落的士族,土地少得可怜,甚至衣食无着。 然而大跌眼镜的是,纵使“士族”再如何没落,这样的人依旧可以在家财万贯的商贾面前趾高气昂。这就是古代社会“士”与“商”之间身份的差距。 “商人不可做官”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实际有多严呢?商人不可为官的法令在唐朝,但在此前社会便普遍鄙视这一“贱业”。 秦汉开始,就有了明确的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凡豪商巨贾家产申报不实就要充公等等规定。汉朝时曾有过“捐官”一说,实际便是“买官”。但这里能够买的人,大多都是士族那些耕读人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人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也就没有了财富的保障,一旦古代政权缺钱,就会开始用各种理由抄一波商人的家。

对于古代商人来说,闷声发财保住家小平安才是最最重要的事,一不小心就要落的个人头落地,满家抄没的后果。将自己的家产送与士族换取庇护更是古代商人保命的不二法则。 几千年历史中,古代政府的各种奇葩政策是多如牛毛,但在抑商这件事上,其实是有普遍的民意支持的,不光政权的统治者认为经商是贱业,大多数百姓也瞧不上商人,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商业这一职业的价值从未被人认识到。

5 欧洲,数千年反商史

在所谓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你也能看到数千年的反商史。

由于宗教的不同,犹太人在欧洲各地不受待见,他们被迫抱团从事当时的边缘行业,主要就是商业、金融业。而商业特别是金融借贷业,是欧洲社会非常鄙视并痛恨的行业,人们说他们是吸血鬼,是寄生虫,是社会的败类。犹太人从被宗教排斥开始变成被普遍仇恨,成为欧洲社会公开的贱民。
在“工商业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雅典,商人地位是这样的“在阿提卡的土地所有权原则上只保留给公民,因为农业无论如何都被视为比工商业更光荣的事业” “在柏拉图的《法律篇》里,我们遇到这样的乌托邦——所有的公民都在地里劳动,所有的外邦人都做工匠和商贩,不仅外邦人被禁止耕种土地,而且公民也被禁止从事商贸和手工业” “雅典人还是情愿过柏拉图描述的那种生活,因为许多观点都认为,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是卑贱的,农业才是公民体面的营生”“当公民在阿哥拉市场被当众叫做‘商人’,他有权告对方诽谤罪”。 “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作家色诺芬,还在《家庭经济》论述如何经营和管理家庭土地;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最大宗收入来源是土地收成,其次才是港口税和市场交易税。

至于家庭的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同样是农业为主,其后才是其它收入。相比之下,雇工和买卖都不如农业高贵,经营农庄是最符合贵族和骑士级别公民的经营模式”“多数文献里体现出的商人,大都是缺乏文化、依靠运气、财富积累不稳定,很难把生意做大。
所有目前的古代文献里,反映出的(古希腊)贵族价值观基本上是农本位、鄙视商人。

最悲惨的反商事件,就是鄙视和屠杀犹太人了。 从公元1182年到1321年,法国曾四次驱逐犹太人,为了财税收入又四次召回犹太人。1361年法国国王好人约翰被英国俘虏,为了筹集巨额赎金,允许犹太人返回法国,1394年又把他们驱逐了出去。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阿巴·埃班在《犹太史》中曾写道“他们(犹太人)在英国短暂的定居史逼真而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纪犹太人的命运:"始则受鼓励,继而受辱,受迫害,最后则遭驱逐。”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犹太人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也成为非理性反犹的新借口,一些反犹组织通过联合抵制的办法反对犹太人,把犹太人排除在一些行业和社团组织之外。 在奥地利,一些反犹主义者在报纸上和集会上就公开打出“不从犹太人处购货”的口号。 法国反犹分子爱德华·阿道夫·德律蒙在《法国犹太人》一书中竟然提出:法国的经济萧条和社会贫困是犹太人的罪过。他认为犹太人在法国人口中虽然只占0.25%,可是他们却掌握着法国一半以上的财富,所以要征收犹太人“显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财产”。 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就售出了十万册,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大的蛊惑作用。  这个时代,著名”犹太人控制全国,压迫其他民族“的阴谋论就开始流行了,一直流行到现在。这里面有一定的事实,比如犹太人确实是在各个行业抱团且竞争强大,一致对外。但是作为一类口号,添油加醋了不少。

而随着犹太人的产业开始集体从威尼斯时代的借贷,转向商会投资,转向现代金融,转向大规模的现代金融运作,离市民阶层越来越远,在政治上无论是中间人还是话语团体出现得越多,产业越来越离开大众可以透明理解的实体产业,转向后台运作,而财富确实与日俱增,这种财团式的经营状态,和强大的财团话语能力,以及和欧洲政坛的关系,也很适合进行添油加醋,类似于全世界都在传播大商人与政客勾结的各种阴谋论。


6 为什么商人不受待见

那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很多人看来,商人是不事生产的,他与农夫不同,农民是种粮食的,是生产实体产品的,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士,古代皇帝每逢龙抬头,还要亲耕,以身示范,昭告天下我非常重视农业。 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地位那是杠杠的。但商人呢,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左手买进来,右手卖出去,他们创造了什么价值吗? 从直觉出发,认为商人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才是反商的根本原因,也是B站网友狂批马云、挺马斯克反马云的根本原因。

连马云自己都说:“15年之前,我刚创业之前我是个老师,我心里面看不起商人,商人唯利是图,就是做点买卖,赚点钱而已。“创业前的他,其实就是今天在B站上骂今天之他的人。 认为商人不创造价值,这一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是直觉思维的结果,是未能理性认知商业的结果。
商业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下次再写,但我可以先告诉你我的结论。交易才能创造价格,价格才能指导生产和供应,交换是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是商人,都在出售商品或劳务。

商业是人类社会唯一的文明,是人类区别动物的根本标准,没有商业,人类将重归丛林。今天你所能享受到的一切,都是因为商业的繁荣。哪怕你一无所有,你也在商业的阳光之下。

马云安全不会有问题,他可以跑去世界任何一地。但反商仇商鄙商,伤害的不仅仅是商人,而是所有人。 救马云,是要理性去认识商业,是要用理性的光辉去击垮数千年的反商文化。 救马云,是要救我们自己,一个不尊重商业的社会,将是暗无天日的。今天的我们被商人所包围,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商人给我们提供的便利服务,这一刻也许你并不会觉得有多美好。如果将你的目光投向87年前的德国,那一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开始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此时噩梦正开始笼罩整个德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

当贸易被终止时,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当商人被唾弃时,希特勒就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 一本正经的华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