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走过这栋尚未修理完的二层楼房,这是去超市的必经之路。从我家去超市先要爬一段小坡,之后一路平川,于是成了我偷懒的散步路线,不偷懒的时候就一路下坡去海边,然后哼哧哼哧爬山回家。
这座二层楼房的主人,是一名中等个子、瘦瘦的四五十岁白男,眉清目秀,颜值不错。他总是忙忙碌碌捣鼓房子,平时“嗨”一声就算行过邻居之礼了。如此这般持续了几年,房子依旧在修。
另一位邻居很夸张地告诉我,房主是完美主义者,有时买回来一根木头,有点儿歪就要去木材店换一根笔直的,钉个钉子要丈量几遍。不知邻居是开玩笑还是说真的,反正房子修理速度缓慢。
——————
修理老旧房子确实费时费力费钱,工人常说比盖新房还麻烦。有位朋友的亲戚买了一栋旧房,她是单身上班族,一人供房有点儿累。她的房子是平房,但由于盖在山坡上,地下室(basement) 的天花板挺高的。女士想,如果在地下室加盖个浴室,改造成个小公寓,不就可以出租了吗?租金能帮助自己还房贷。
可是,当地有许多盖房条规。首先因为加州缺水,不允许房主随随便便加盖浴室或厨房,需要先去申请水指标(water credit)。此类申请要提出足够的理由,还要经过层层审批,可以拖几个月或几年。更要命的是,十有八九会被拒绝。正逢那两年加州遭遇大旱,能得到水指标的希望非常渺茫。女士考虑再三,决定偷偷加盖个浴室。
接下来是要找个愿意替她盖违章建筑的人。当地注册的建筑商基本不接这类违法的活儿。正好同事有个朋友是汗滴男,住在100多英里外、位于加州中部的山谷里,那阵子正好没活干。汗滴男来女士家看了之后,认为女士的计划可行,他的估算价格又比沿海地区的汗滴男便宜了近三分之一,女士大喜,签字成交。
汗滴男看上去挺本分的,沉默寡言,干活非常卖力,尽管住在100多英里以外,每天通勤要四小时,却总是在早上八点就开始干活,有时忙到天黑才回家。女士见他疲惫不堪开车回家,不免有点儿怜惜;再说,他要的价格又那么低,不由得有点儿内疚,便建议汗滴男在装修期间可以住在她的客房里,省得每天通勤。汗滴男接受了,再三道谢。他很识相,经常躲在客房里,尽量不打扰女士的生活。
改建工程比较复杂,汗滴男做了几个月才把地下室变成了小公寓。之后,因对改造结果非常满意,女士又请汗滴男装修了家里的厨房浴室,并把阁楼改造成书房。前前后后,汗滴男在她家住了一年左右。女士很高兴遇到了如此聪明能干的汗滴男,只需告诉他自己的设想,他就能让设想成为现实。
改造房屋涉及许多细节,两人经常交流,汗滴男挺敬业,尽力满足客户需求,两人沟通顺畅,渐渐有了心灵相通,情投意合的感觉。
四五十岁的一对孤男寡女,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一年多,自然而然成了恋人,并步入了婚姻殿堂。女士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没有孩子,汗滴男则是头婚。二人世界简单甜蜜。
整修房子是“双赢”:女士出租了地下室公寓,减轻了还房贷压力;汗滴男通过这一工程,大大提高了自己动手盖房的自信。他在原住地有一栋小房子,带着一大片空地。汗滴男打算在空地上再盖一座房子,可以出租。毕竟他已50多岁,建筑行业也是吃青春饭的,当上房东后,他就能躺平了。
然而,各地对盖房管理都相当严格,倘若是盖个临时建筑,如工具棚、简易仓库、车轮上的小屋之类的,不必申请政府许可,而要盖一栋正式的房屋,则必须得到许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图说服当地的建筑许可部门,可是得到的答复是这块地上只能盖一座房子。长达几年的申请、等待、无果令汗滴男十分沮丧。
女士试图安慰他,都结婚了,就安安心心住在她的房子里,那栋山里的房子出租算了。汗滴男年近半百才结婚,早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哪怕现在结婚了,依旧留恋随心所欲的单身岁月。那个小房子毕竟是“他的家”,比住在“她的家”少了许多约束。万一妻子过于唠叨,他还有个清净地方可以逃去避难。
由于意见不合,两人又都固执,女士一激动便喋喋不休,汗滴男一生气便闷声不响,令女士抓狂。汗滴男太生气了,逃回山里,跟女士展开冷战。冷战爆发得越来越频繁,汗滴男在山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人的感情不断恶化。
其间,汗滴男也做过让步,有段时候出租了小房子,可是租客在房子里种大麻,导致当地政府要重罚汗滴男。为此,不得不雇佣律师,证明汗滴男不知情,才免交罚金。汗滴男为此责怪女士,要不是你出了租房的馊主意,也不会有这等麻烦事。
女士也发火了,家里主要靠我的稳定收入,你结婚后只是打打零工,还没接到过一项重大工程,天上不会掉钞票,出租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
他们吵架的内容在不断增加,家庭琐事,生活习惯,时政观点都成了发泄情绪的借口。吵到后来,互相讨厌,干脆你住你家,我住我家,不相往来。虽还未办离婚手续,但是两人都明白,他们过不下去了。汗滴男就此得了抑郁症,躲在山里,闭门不出,不与任何人交往。女士得了烦躁症,一提起汗滴男便数落个没完,说到气头上,竟然不顾身份,爆出脏口。
女友为了让女士散散心,建议驾车去美西几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逛逛。在旅途中,女士接到了汗滴男的电话:我非常抑郁,你快来看看我吧。
女士懒得理他,挂了电话。
第二天,女士接到了警局的电话,汗滴男昨天自杀身亡。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女士也已退休,独自住在汗滴男改建过的房子里。她的内心一定超级强大,才能面对无所不在的汗滴男记忆吧?
也不尽然,听说她仍在接受心理治疗……

——————
有一天去超市,走过二层楼房,白男突然向我打招呼:嗨,我还没做过自我介绍呢,我叫安塞尔(Ansel)。你知道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吧?我也叫Ansel。
安塞尔•亚当斯(1902-1984)是美国著名的黑白摄影家和环保主义者。由于亚当斯人生的最后20年定居在蒙特雷半岛的卡麦尔高地 (Carmel Highlands),当地居民以此为荣,不少公共场合和商业机构都悬挂着“当地居民亚当斯”的黑白摄影作品,他的名字在当地可谓如雷贯耳。
亚当斯的黑白摄影太美了,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画面层次极为丰富,从深邃的黑到耀眼的白,每幅作品都是视觉的盛宴。
以下这张代表作1927年摄于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题为:Monolith, the Face of Half Dome(巨石,半圆顶正面)。(另:网上有许多亚当斯的作品,有兴趣可去欣赏。之所以用这张照片是因为国会允许公众借用1930前出版的作品,这些作品不涉及版权保护。)
亚当斯作品的特点是只有自然风景,不见人的踪影。山脉、云层、水波互相呼应,画面中的线条光影和画面布局非常简洁,近似几何图形,观赏者在静谧中能感受到大自然原始神圣的美。
交谈中,得知这位Ansel 也酷爱亚当斯的作品,相似的审美观使我对他顿生好感。
渐渐地,我俩见了面便聊上几句。他出生在蒙特雷半岛,风景太美了,舍不得离开。虽然他的家人后来搬去外地居住,但他坚守在半岛,并在30年前买下了这栋有海景的旧房子。搬进来就自己动手修房子,他要求很严苛,一丝不苟,看不上别人做的活儿。慢工出细活,至今未修完。
30年前买的房子,这位至少也该50多岁了吧?但是他显得年轻,衣装整洁,头发浓密清爽,依旧保持着运动型身材。
有一段时候没见到Ansel了,去年某一天他又出现在前院里,我们互打招呼。几个月不见,他似乎老了几岁,大眼睛缩小了,眼角多了些皱纹。他挺直率:这几个月心情不好,我妈上个月去世了。
很遗憾听到这个消息。令堂去世时高寿多少?
93岁。她身体不好多年了,去世也在意料之中,不过还是很悲伤。
Ansel的母亲曾独住在东湾(旧金山海湾以东地区)。母亲去世前一个多月,Ansel和兄妹决定要为母亲举办一个大派对,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前来参加。与其在母亲过世后请各位来参加追思会,不如让他们当面跟母亲道别。
为了举办派对,Ansel 和两位亲戚在母亲家忙碌了两个多星期,光是清理打扫房子内部就花了许多时间,“你无法想象,有那么多要处理的旧东西!”同时还整理了花园,在花坛里补栽了艳丽的花卉。母亲要面子,希望来客看到的是花园的最佳状态。
派对相当成功,来了五六十名亲朋好友。大家回忆了与母亲共度的难忘时光,并当面向母亲道谢。能在有生之年,再见亲人朋友,母亲非常开心,也很感动,这无疑是她人生中最后的高光时刻。遵照母亲的意愿,来宾收到了母亲赠与的小礼物,如旧照片、旧信件、书、首饰、摆件、瓷器等。
三个星期后,母亲去世了,走得很安详。Ansel说:很高兴为母亲开了那个派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两者相比,告别更难,尤其是最后的告别。
再问卷帘人,冤家上路否?
真是令人感慨的故事。
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LD还蛮喜欢的,优胜美地去的时候就种草了,还做了帖。
文学城的版面现在找人还不容易找呢。问好海风姐!
或许像文中单身独居山中的更容易抑郁。
中年人都不容易改变,谁也不要轻易改变对方,才是智慧相处之道。
你的单身邻居妈妈的故事很美。洒脱。
你可以把我下面这行字存在一个 file 里,以后想用 ● 就从 file 里 copy and paste。我试过多次,还没错过。
安塞尔●亚当斯
安塞尔?亚当斯是我景仰并挚爱的大师!
这显示,焦虑能使人在短时间内迅速衰老。
春秋时代的伍子胥,怕过不了昭关,一夜发愁,没睡觉,第二天早上,发现头发全白了。
我还认识一位老中,美国的雇主派他去中国做一个项目。有一天他紧张工作,没睡觉,后来照镜子,发现自己一夜就老了很多。